芬兰民主共和国

✍ dations ◷ 2025-04-04 23:06:46 #1939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1940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芬兰历史,傀儡政权,民主共和国,已不存在的欧洲共和国,短命国家,东方集团,苏联卫星国

芬兰民主共和国(芬兰语: Suomen Kansanvaltainen Tasavalta),又称特里约基政府,是一个短命的苏联傀儡政权,由苏联在冬季战争期间占领芬兰的部分建立,苏联称其为芬兰唯一合法的政府,并能为芬兰结束冬季战争及恢复和平。

俄罗斯帝国崩溃后留下的权力真空使得芬兰在1917年12月6日宣布独立,并随后得到列宁领导的俄罗斯人民委员会的承认。1918年芬兰经历了惨烈的内战,俄国布尔什维克支持的芬兰赤卫队在内战失败后部分领导人避居苏联,并在莫斯科成立芬兰共产党。内战给芬兰带来巨大的创伤,脆弱的议会民主遭到来自国内外各方势力的拉扯,遇上大萧条更加风雨飘摇。

1939年11月30日苏联在未宣战的情况下挥军芬兰。苏联拥有500万大军、6,500辆坦克、3,800架飞机;相较之下,芬兰是一个人口只有300多万的小国,就算全国动员也只有18万兵力、而且几乎没有坦克与空军。因此苏方高层乐观的认为芬兰的工人们将会夹道迎接苏军的解放、不用一周的时间便能征服整个芬兰。成立芬兰民主共和国的目的是作为苏联占领区的临时政府,以取代原本的芬兰政府,方便日后将整个芬兰并入苏维埃联邦,成为苏联的第12个加盟共和国。然而侵略芬兰以后才发现,芬兰全国上下不分党派团结一致抵抗苏联入侵、傀儡政府不受到当地人的欢迎、恶劣的天候与路况使得机动部队派不上用场、芬兰游击队与狙击手让苏军死伤惨重。

由于入侵芬兰的行动受到挫折,因此原目标没有实现。最后苏联与芬兰政府于1940年3月12日签定莫斯科和平协定,同日芬兰民主共和国与卡累利阿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合并,成立在苏联之内的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芬兰民主共和国一共存在102日。

相关

  • IMP肌苷酸(次黄苷酸,Inosinic acid),又名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是一种在核糖核酸(RNA)中发现的核苷酸。在酶的作用下,由肌苷酸可以分解得到次黄嘌呤。其在体内主要参
  • 博坦博托姆(荷兰语、英语:The Bottom)是荷兰海外属地萨巴的首府。总人口495,是该地最大的居民点。博托姆是萨巴医学院的所在地。当地有一所医院。博托姆的原名De Botte在旧荷兰文意
  • Blue ByteUbisoft Blue Byte(原名为Blue Byte Software),Ubisoft Blue Byte GmbH(在2017年之前为Blue Byte)是总部位于杜塞尔多夫的德国电玩游戏开发商。该公司由托马斯·赫兹勒(Thomas Her
  • 绵蟹派绵蟹派(Dromiacea)是短尾下目下的一个节,包含240种现存的和约300已灭绝的蟹。绵蟹派和绵蟹亚派、圆关公蟹派被认为来自同一个单系群,但是形态学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绵蟹派的
  • 法国最高法院)的名下被建立,它的初始宗旨是有低级地方特权法院的修正司法权的复审法院。法院由法官、检察官办公室和法院行政办公室组成。另外,一个被专门认证的讼务律师的分离律师为在法国
  • 叶夫根尼·韦利霍夫叶夫根尼·帕夫洛维奇·韦利霍夫(俄语:Евгений Павлович Велихов,转写:Evgeny Pavlovich Velikhov,1935年2月2日-)是俄罗斯核物理学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等
  • 奥托·迪克斯奥托·迪克斯(德语:Otto Dix,1891年12月2日-1969年7月25日),德国画家,新即物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迪克斯性格内向,不善于以文字表达思想,但其油画和版画作品却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 罗伯特·杰米森·范德格拉夫罗伯特·杰米森·范德格拉夫(Robert Jemison Van de Graaff,1901年12月20日-1967年1月16日),荷兰裔美国物理学家,任职于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卡卢
  • 描写文描写文(英语:description / descriptive writing)是指描写物件或人物的文章。直接描写的作用是从描写对象的正面进行描写,把眼前景物如实写来。间接描写是通过其他人物或事件的
  • 迪特里希·冯·肖尔蒂茨迪特里希·冯·肖尔蒂茨(德语:Dietrich von Choltitz,1894年11月9日-1966年11月4日),又译肖尔铁茨或科尔蒂茨,是一名德国将领,分别于一战和二战时期在德意志帝国陆军、德意志国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