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22°45′16″N 120°34′21″E / 22.7544271°N 120.5724080°E / 22.7544271; 120.5724080
盐埔乡(台湾话:Iâm-poo-hiong;客家话:Yâm-phû-hiông)位于台湾屏东县西北方,地处屏东平原之上,东侧地势较高,行政区域呈一长方形状,东西狭长。北邻高树乡,东端接三地门乡、内埔乡,南邻长治乡,西与西北邻九如乡、里港乡。
盐埔乡原是由平埔原住民营居,介于山地与平地间的一片草埔。相传明清时期,泉州汉人前来开垦,以十台车的食盐向平地原住民换取这片土地;当时山地与平地间的草原地带常被称为“埔”,取其以食盐换来的埔地之意,故名为“盐埔”。
本乡于清代隶属台南府凤山县,西部为武洛溪漫流之地,少有人烟;东近高山原住民据地,开发较早。清治初期,漳泉移民涌入,开垦盐北、西瓜园、隘寮、高朗朗等地。乾隆28年(1763),土地契约上已出现盐埔庄的地名。乾隆时期盐埔东边设有双溪口隘。同一时期此地亦设有山猪毛汛。乾隆末期,有黄姓人家入垦。道光年间,建妈祖庙朝凤宫,为盐埔地区最早兴建的庙宇。光绪年间舆图可见高郎、盐埔等地名。日治时期转属高雄州屏东郡称鹽埔庄,设盐埔庄役场于中村,管辖盐埔、仕绒、新围、高朗朗、西瓜园、彭厝、新大路关、旧大路关、旧隘寮、溪埔寮、下庄仔等部落。1930年代末期,下淡水溪整治计划完成,日本政府开始开发武洛溪溪埔地,多以蔗糖、烟草相关产业为主,另设有常盘移民村。
战后废郡庄改隶高雄县屏东区盐埔乡,庄役场改乡公所。1950年,行政区域调整,改隶屏东县。新大路关与旧大路关因隘寮溪阻隔,交通不便,划归高树乡;下庄仔距九如乡较近,划归九如乡。故本乡迄今,辖有盐北、盐中、盐南、仕绒、高朗、振兴、久爱、新围、新二、彭厝、洛阳、永隆十二村。
盐埔乡的人口集中于盐北、盐中、盐南三村及新围、新二两村,这两地占了超过全乡一半人口。若以个别村落来看(2020年2月),则人口超过三千人的村庄有新二、新围与高朗三村。盐埔乡人口自民国84年到达高峰28,843人,已有长达二十余年的衰退。
盐埔乡除了洛阳村七分仔有客家人之聚落,永隆村溪埔寮为马卡道族群居地之外,其余居民皆为河洛人。
水稻、莲雾、枣子、凤梨、玉兰花、红甘蔗、盐埔乡芒果相当具有特色,尤其本土品种。将来会有更多品种出现。花卉〈资料来源:盐埔乡卫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