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萨·汗

✍ dations ◷ 2025-02-23 14:18:19 #礼萨·汗
礼萨沙阿·巴列维即礼萨汗(波斯语:رضا شاه پهلوی‎,1878年3月16日-1944年7月26日),伊朗沙阿(国王),巴列维王朝的缔造者。礼萨·巴列维1878年生于伊朗山区的一户贫苦人家,是出生在马赞德兰突厥的混血儿,并有阿塞拜疆人的血统。16岁时参加了波斯哥萨克骑兵旅(英语:Persian Cossack Brigade),并逐渐在军队中升职。1921年2月21日,当时身为波斯哥萨克骑兵旅指挥官礼萨沙赫·巴列维与政治家赛义德·焦尔丁·塔巴塔巴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当时的卡扎尔王朝沙阿艾哈迈德沙·卡扎尔。礼萨汗从加兹温进军德黑兰,而塔巴塔巴则四处奔走进行政治宣传,鼓励政府官员与其合作,最终不流血革命成功。礼萨汗成为伊朗国家的实际掌权者,自任国防大臣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而塔巴塔巴则担任内阁首相。礼萨汗在这场不流血的政变里仅动用了3000人及18支机关枪。其后,礼萨汗通过军旅擢升至指挥官,更得以控制波斯。他首先收回了英波协定,由于伊朗人民并不欢迎英波协定,此举展示了礼萨汗的外交手腕。他在1921年签订伊苏友好协定(英语:Russo-Persian Treaty of Friendship (1921)),协定将以往两国之间签订的条约取消,并赋予波斯全面而平等的里海航运权。在被剥夺了所有权力后,艾哈迈德沙·卡扎尔在1923年10月26日离开伊朗,他不再关心国家事务,加上健康转差,促使了他开始了“欧洲之旅”。他在1925年10月31日被正式罢免,议会宣布礼萨汗成为沙阿,建立了巴列维王朝。礼萨汗成为沙王后,对伊朗进行一连串西方化改革,包括兴建现代化设施,如伊朗纵贯铁路、德克兰大学等。礼萨汗亦对国会进行改革,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伊朗宣布中立,不肯支援英国及苏联等同盟国,又不肯与纳粹德国断交,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结果英苏入侵伊朗逼迫下,礼萨汗于1941年9月16日退位,王位内禅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流亡海外,1944年于南非病逝。

相关

  • 寄生虫病寄身虫疾病,是由于因寄生虫寄生后所引发的疾病,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较常发生,特别是热带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蛔虫病、蛲虫病、疟疾。
  • 杰弗里·乔叟杰弗里·乔叟(英语:Geoffrey Chaucer,1343年-1400年10月25日),英国中世纪作家,被誉为英国中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也是第一位葬在西敏寺诗人角的诗人。杰弗里·乔叟为有名的作家、哲学家
  • 偶极矩在电磁学里,有两种偶极子(dipole):偶极子的性质可以用它的偶极矩描述。电偶极矩(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法语:le traité de Maastricht,德语:Vertrag von Maastricht,英语:Maastricht Treaty),即《欧洲联盟条约》,于1991年12月9日至10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
  • KISS RadioKISS Radio是以台湾高雄市为基地的地区电台,定频为99.9兆赫,台呼分为“就是KISS最音乐”、“挡不住的魅力”两种。“KISS”为英文“Kaohsiung Interactive Super Station”缩
  • 剑潭神社台湾神宫是原位于台湾台北市剑潭附近的剑潭山山麓的神社,1901年完工时名为“台湾神社”,二战末期(1944年)升格为神宫,主祀死于台湾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是台湾日治时期所建的神社中
  • 腺和上皮肿瘤腺和上皮肿瘤(英语:Glandular and epithelial neoplasm),是一类病发于腺体和上皮组织的肿瘤。一类特征是腺瘤。
  • 布伦特兰委员会报告布伦特兰委员会(英语:Brundtland Commission)是由联合国在1983年正式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其主席是可持续发展及
  • 阴毛阴毛(又称耻毛、下体毛,英语:pubic hair),是生长在人类外生殖器、耻骨联合和大腿内侧上的毛发。据《金赛报告》,女性阴毛的发生最早出现在8岁,最晚18岁,极少数没有阴毛。现代生活营
  • 安东万-罗伦·德·拉瓦锡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法语: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国贵族,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他使化学从定性转为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