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辐射

✍ dations ◷ 2025-05-15 15:47:07 #β辐射
β衰变,或称贝塔衰变,是放射性原子核放射电子(β粒子)和反中微子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1896年,亨利·贝克勒发现铀的放射性;1897年,欧内斯特·卢瑟福和约瑟夫·汤姆孙通过在磁场中研究铀的放射线偏转,发现铀的放射线有带正电,带负电和不带电三种,分别被称为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相应的发出β射线衰变过程也就被命名为β衰变。1957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用钴-60的β衰变实验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释出正电子的称为“正β衰变”,放出电子的称为“负β衰变”。在正β衰变中,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变成中子,同时释放一个正电子和一个电中微子;在负β衰变中,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和一个反电中微子。此外电子俘获也是β衰变的一种,称为电子俘获β衰变。因为β粒子就是电子,而电子的质量比起核的质量来要小很多,所以一个原子核放出一个β粒子后,它的质量只略为减少。负β衰变的规律是:新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原子序数增加1。β衰变中放出的电子能量是连续分布的,但对每一种衰变方式有一个最大的限度,可达几兆电子伏特以上,这部分能量由中微子带走。双重β衰变,亦作ββ衰变,是β衰变的一个特例,包含原子核内两个单位的转变,只发生于特定的原子核。双重β衰变正常来说会放出两对中微子,但现时有科学家猜想是否有可能发现不放出中微子的双重β衰变,称为“无中微子双β衰变”。物理学者至今尚未能验证此程序存在,推长半衰期下限至1025年。

相关

  •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英语: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缩写为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炎症性损伤造成的弥
  • 词法学词法学(英语:morphology,“组织与形态”),又称形态学、构词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单词(word)的内部结构和其形成方式。如英语的dog、dogs和dog-catcher有相当的关系,英语使用者能
  • 泰妙林泰妙菌素又称为“硫姆林”“泰妙霉素”“泰妙林”“泰妙灵”“枝原净”“泰牧霉素”,是一用于猪和禽等动物的抗生素,属于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泰妙菌素为双萜类(英语:diterpene)
  • 金属工金属加工简称金工,是一种把金属物料加工生成独立零件、组件、或大型结构的工艺技术。该术语涵盖从大型船舶和桥梁到精密发动机部件和精美首饰的广泛工作。 因此,它包括相应的
  • 死后抽搐死后抽搐(cadaveric spasm)亦称尸体痉挛,是指人或动物于死亡后,肌肉未经过松弛阶段就立即发生僵硬,其肢体仍然有的小许动作或者抽搐。这种现象可由肉眼观察到,一般死亡前有剧烈运
  • 第一代头孢菌素(法语:Cephalosporine、英语:Cephalosporin),又名先锋霉素,是一系列属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与头霉素一并细分为头孢烯。头孢菌素化合物最初是于1948年,由意大利科学家Giu
  • 乙烷乙烷是化学式为C2H6的烷烃。乙烷中的所有分子由共价键结合,通常在分子的书写中为了表现两个C(碳原子)之间只有一个化学键,写作CH3-CH3。它是由两个碳原子组成的烷烃中唯一的脂肪
  • 细胞素细胞因子(英语:cytokine,又称细胞介素、细胞激素、细胞素、细胞活素),是一组蛋白质及多肽,在生物中用作信号蛋白。这些类似激素或神经递质的蛋白用作细胞间沟通的信号。细胞因子多
  • 处方处方(符号“℞”),是医师开给病人的医疗文书,是药剂师或司药员向病人发放药品的重要依据,内容一般包括患者姓名、年龄、联系方式、所用药品名称、用量(剂量)等。处方所载内容一般会
  • 氟喹诺酮喹诺酮(英语:quinolone)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的抗菌剂。1962年最早的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首先用于临床,由于其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