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典是许多宗教中出现的一个神学术语。它被定义为神圣的影响力 。它以再生、圣化、激发良善的冲动,并赋予力量以经受审判和抵抗诱惑。 并且作为神圣起源的个人美德或卓越。
虽然佛教中许多流派都强调自律和努力是开悟的途径,但也存在一些恩典的概念。最著名的例子是净土宗和净土真宗的教义,该教义由12世纪的日本和尚亲鸾创立。在佛教中, 福德的概念是指通过冥想和精神修养而得,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可累积善业。当善业达到一定程度时,建基同情并达到菩提心时可把善业用来帮助其他众生。对于Shinran而言,几乎所有人都缺乏这种自我指导的精神修养的能力,或者是在妄想和自私的海洋中迷失的生物,这代表着良好的行为会渐渐受到自私的污染。这修练方式除了依靠自力外,亦需要坚信不疑拥抱“神圣力量”,这就是阿弥佛陀。无数千年以前,他培养足够的福德建立净土。并发愿要拯救所有的众生,只要通过称呼他的名字就可以使他们往生净土,并在当中轻松地成佛。Shinran的学说其他净土宗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如果没有阿弥陀佛陀圣典的帮助,即使不断念佛也是不可能的发愿。因此,念佛更多地是为了表达对已经存在的恩典的感激之情,而不是自我诱导尚未出现的恩典催化剂。
基督教中的恩典是上帝给予于应得的恩惠,这在基督教救赎论和祝福的恩赐中得到体现。基督教的普遍教义就是上帝的恩典,这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慈悲,并使他的圣子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上,从而使人永远得救。
在基督宗教,关于如何获得恩典存在不同的概念。特别是,天主教和新教以不同的方式理解恩典。它被描述为“将天主教与新教、加尔文主义与阿民念主义、现代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分水岭”。 天主教教义教导说,上帝赋予了人类神圣的恩典,并进行了圣礼作为接受他的恩典的主要有效手段。 对天主教徒而言,圣礼是神的恩典通过肉体化的有形手段获得,他的恩典成为个人和生存的接受。 一般而言,新教徒不同意这种恩典传播的观点, 而是赞成一种制度化程度较低的机制。例如,在天主教会中,上帝通过洗礼而不是简单的信仰祈祷来给予恩典。但是,天主教徒不会否认即使是简单的祈祷也能使上帝的恩典得以传播,但这是归属于欲望的洗礼。
另一个例子,对于天主教徒来说,和解圣礼是在犯下致命罪后传递恩典的主要手段。 历史上有许多恩典与念珠的祈祷有关;多米尼加人的传统也报道了圣母玛利亚对圣多米尼克和艾伦·德·鲁佩(Alan de Rupe)的十五个念珠诺言,信奉虔诚祈祷念珠的基督徒。
在新约圣经中,希腊语Charis /ˈkeɪrɪs/ ;古希腊语:χάρις )可译为恩典。为此,斯特朗给出了以下定义:“礼貌、举止和行为。 来自“家庭恩典”的一词是属灵恩赐,在《新圣经词典》中则被定义为“恩典是在言行上产生明显影响”。 与charis相关的希腊语单词是charisma 。这两个词都源自另一个希腊词chairo。
在旧约中,希伯来语的恩典是chen 代表了仁慈的道德品质,显示了良好的行为”。 在詹姆士的译本中,chen被译成“恩典” 38次、“被宠爱” 26次、“亲切”两次。 也有被译成“令人愉悦” 和“珍贵”。
遍布印度和尼泊尔的印度教或巴克蒂文献都有着圣典的解说,这可作为灵性自我实现所需的最终关键。例如古老的贤者瓦西莎在他的经典著作《瑜伽瓦西莎》中,认为这是超越业力的束缚唯一途径。一个印度教哲学家马德瓦查里亚认为,圣典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必须获得的。
萨拉菲运动学者奥马尔·苏莱曼和伊斯兰法学院院长在扎尔卡大学写道:“天堂是拥有巨大价值的东西,一个人不能凭借他的事迹获得,而是由格雷斯和真主的怜悯。” 这种立场得到圣训支持。根据阿布·赫拉拉的说法,先知穆罕默德曾说过:“你们之中,没有一个人可以仅凭他的行径进入天堂……甚至我都不行,但相信安拉会以他的恩典和怜悯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