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线体

✍ dations ◷ 2025-05-15 11:55:12 #衬线体
衬线体(Serif)是一种有衬线的字体,又称为有衬线体、衬线字、曲线描边字,俗称白体字;而与之相对的,没有衬线的字体则被称为无衬线体。衬线是字形笔画末端的装饰细节部分。一般认为衬线体起源于古罗马的石刻拉丁字母。1968年Edward Catich神甫在其著作《衬线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在石刻时,先用画笔将字母轮廓标注在石头上,然后刻字人依照痕迹进行刻画形成了衬线。关于“serif”这一名称比其本身的出现要晚。目前可考的《牛津英语词典》(OED)是1841年版本中的“sans serif”一词, 而serif是从“sanserif”(无衬线)一词派生出来的。《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称“serif”可能源于荷兰语的 schreef,意为“曾经写”,或是经过荷兰语的schriven和拉丁文的 scribere(意思均为“写”)演变而来。至今荷兰语中Schreef意思仍为“serif”。至于东亚文字,汉字、日语的假名和韩国语的谚文等方块字中,同样也有“衬线体”和“无衬线体”的两个概念,只是指代名称不同。中文将Serif按照字义翻译成“衬线”或“字脚”,顾名思义就是装饰陪衬的作用,因此有衬线体也称为“有脚体”。日语中将衬线称为うろこ,字面意思为“鱼鳞”。衬线体(即“白体”),中国大陆地区和港台的印刷界称之为宋体,港台的繁体中文电脑系统称之为明体,日文称明朝体(みんちょうたい,Minchōtai),韩国语称바탕(Batang)体或명조체(Myeongjoche,同样是明朝体),常用于正文排版。这些名称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和明朝,当时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已经广泛传播,而用于制造活字的木纹多为水平方向,因此造成在刻字时横画细,竖画粗;而且为了防止边缘破损,横画在两端也被加粗,根据运笔习惯而形成三角形的装饰。这种方式一直沿用至今,现在白体类字体多数都是横细竖粗。另外,无衬线体在中文通常称为黑体,在日文称为ゴシック体(Goshikku-tai,即“哥特体”),韩国语中称돋움(Dotum)体或고딕(Gotik)体,这类字体笔画粗细基本一致,没有衬线装饰,较为醒目,常用于标题、导语、标志等。在传统印刷中,衬线字体用于正文印刷,因为它被认为比无衬线体更易于阅读,是比较正统的。相对的,无衬线体用于短篇和标题等,能够引起读者注意,或者提供一种轻松的气氛。一般来说,人们倾向在长篇文章中使用衬线字体,如书籍、报纸和杂志等等。虽然在欧洲比北美更经常使用无衬线体,但在正式场合衬线字体还是使用最多的类型。印刷制品更多趋向使用衬线字体以方便阅读,但是在计算机领域中倾向使用无衬线字体以方便在显示器上显示。此外,衬线字体从审美角度较为正式优美,然从眼睛的感受并不及不采用衬线的黑体字,因为衬线体在笔划上有过多的点缀(笔划末端的小三角)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尤其是显示在萤幕上时)。出于上述原因,大部分网页使用无衬线字体。因此,Windows Vista中的中文预设字体已经从原来的衬线字体(宋体或细明体)改变成了无衬线字体(微软雅黑或微软正黑体)。另外,为了更好解决衬线字体的显示问题,新的反锯齿和次像素显示(如ClearType)等技术开始广泛运用。但是目前最一般的显示器分辨率也不过每英寸100像素,这是屏幕显示衬线体可读性的瓶颈所在。此外,各国高速公路的路标大多会避免衬线字的使用,因为其过度繁杂的外型容易造成长途驾车人的视觉疲劳。西文的衬线体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旧体、过渡体、粗衬线体和现代体。旧体(old style)可以上溯到1465年,它的特征是:强调对角方向——一个字母最细的部分不是在顶部至底部的垂直方向,而是在左上到右下的斜对角的部分;粗细线条之间微妙的区别——笔画粗细的对比不强烈,较缓和的粗细过渡;出众的可读性。旧体是最接近手工铅字起源的字体。旧衬线体在制作的时候有严整的斜度规定,加上倾斜、括弧形的衬线体现细节,增强了它的阅读性。可是这个做法和研究阅读的心理学家所提倡的“平行字母宽度”认知模型是相矛盾的。旧体的风格传统,常见于书籍、报章杂志的内文排版。旧体可以再分为Venetian 和 Aldine 或 Garalde。旧体字体的样本有Garamond、Palatino、Trajan、Bembo、Goudy Old Style(all Aldine or Garalde)和Jenson(Venetian)。过渡体(Transitional,或称“巴洛克体”)衬线体最早出现在18世纪中叶,这类字体中包括最著名的Times New Roman(1932年)和Baskerville体(1757年)。由于在风格上处于现代体和旧体之间,故名“过渡体”。和旧体比较,粗细线条的反差得以强调,但是没有现代体那么夸张。粗衬线(或称“埃及体”)中笔画粗细差距较小,而衬线相当粗大,几乎和竖画一样粗,而且通常弧度很小。这种字体外观粗大方正,各个字母通常是固定的水平宽度,字体表现和打字机一样。这类字体通常被说成是单纯在无衬线字体加上大衬线,因为字母本身的形状和无衬线体很类似,笔画的粗细几乎没有差别。(在粗衬线体中有一个小类叫Clarendon体,结构更类似于衬线体,但是有独具特色的弧线。)粗衬线出现在1800年左右。具体包括Clarendon体、Rockwell体和Courier体等等。现代体(英语:Modern)出现于18世纪末,其强调了粗细笔画之间的强烈对比,加重了竖画,而把衬线作得水平、极细。大部分现代衬线体的可读性不及旧体和过渡体衬线体。常见字体包括Bodoni体、Century Schoolbook体和Computer Modern体(这类字体在开放源电脑系统中通常随LaTeX和TeX出现)。

相关

  • 主要死因之一下表所示为2002年全年对世界范围内的人类死亡及致死原因的统计,由上而下,按各致死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所占比例排列。如该表所计,该年份世界死亡人口总数约为57,0
  • 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门(学名:Chlamydiae)是一门细菌。它们的生长完全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进行,是专性寄生菌。衣原体原先多被归入衣原体属(Chlamydia),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目前根据系统发育树分
  • 兼性厌氧菌厌氧生物,或称厌气生物,是指一种不需要氧气生长的生物。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即专性厌氧生物、兼性厌氧生物及耐氧厌氧生物 。人体内的厌氧生物多存在于消化系统中,有些种类
  • 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氏淋巴瘤(英语:Hodgkin's lymphoma)又称霍奇金氏病、何杰金氏病,或何杰金氏淋巴瘤,为淋巴瘤的一型,是一种淋巴细胞的癌变,症状包含发烧、夜间盗汗(英语:Night sweats),以及体重减
  • 供暖暖气狭义上是指一种集中供暖设施。它由管道(即暖气管)将锅炉产生的蒸汽或热水输送到房间或车体内的散热器(即暖气片),散出热量,使室温增高,然后流回锅炉重新加热、循环。有时也将“
  • 扁桃体炎扁桃体炎(Tonsillitis),或称扁桃腺炎,通常会快速发病。扁桃体炎属于咽炎的一种。其症状包括咽喉痛、发烧、扁桃腺肿大、吞咽困难、颈部的淋巴结肿大(英语:Lymphadenopathy)。并发症
  • 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妇女署(英语:UN Women),全称联合国促进两性平等和妇女赋权实体(英语:United Nations Entity for Gender Equality and the Empowerment of Women),简称妇女署,是联合国的一个下
  • 流程图流程图是表示算法、工作流或流程的一种框图表示,它以不同类型的框代表不同种类的步骤,每两个步骤之间则以箭头连接。这种表示方法便于说明解决已知问题的方法。流程图在分析、
  • 玻璃天花板玻璃天花板(英语:glass ceiling)是指在公司、企业和机关、团体中对某些群体(如女性、少数族裔)晋升到高级职位或决策层的潜在限制或障碍。它指正如玻璃一样,这个障碍虽然不会明文
  • 布鲁夏斯基语布鲁夏斯基语或布鲁沙斯基语(burū́šaskī / بروشسکی‬),即勃律语,是一种中亚的语言。使用该语言的人口约有9.68万(2004年统计)。此种语言的使用者大部分为布鲁绍人,布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