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34°23′43″N 132°27′12″E / 34.39528°N 132.45333°E / 34.39528; 132.45333
原爆圆顶馆(日语:原爆ドーム/げんばくドーム,又译为原子弹爆炸圆顶屋、原爆圆顶、原爆穹顶、原爆栋墓或原子弹栋墓),又称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日语:広島平和記念碑/ひろしまへいわきねんひ),是位于日本广岛市中心、元安川(日语:元安川)河畔的建筑遗址。1945年8月6日,美军以原子弹轰炸广岛,爆炸中心附近的建筑物几乎全数被夷为平地,仅此建筑勉强屹立没有完全倾倒。今日的原爆圆顶被作为该起事件的纪念物而获得保存,属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的一部分。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此列为世界遗产。
这座建筑最早是1910年落成的“广岛县物产陈列馆”,后来在1921年更名为“广岛县立商品陈列所”,1933年更名为“广岛县产业奖励馆”,为当时广岛当地重要的会展场地。建筑风格为捷克新艺术建筑师简·勒泽尔所设计的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采部分砖造部分钢筋混凝土构造,外覆石材与砂浆修饰,并以铜制的圆顶覆盖其上。建筑本体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但中间的圆顶部分则有五层楼高。
原爆圆顶常被误会是原子弹的爆炸中心(Hypocenter),但事实并非如此。当初美军是瞄准圆顶西北方不远处、横跨本川(日语:旧太田川)、在空中俯瞰时非常醒目的“T”字型桥梁——相生桥——作为落点,但原子弹在落下的过程中偏了600米、至圆顶东侧200米处的岛医院(日语:島病院)上空580米处爆炸。原子弹爆炸后,以爆炸中心为圆心,半径2公里范围之内的建筑几乎全毁。
奖励馆虽然被原爆产生的高温焚毁,但却是爆炸中心区附近,少数在冲击波肆虐之后没有倒下的建筑。此建筑之所以能残存,除了因为其近代建筑构造拥有较周遭建筑更为坚固的结构外,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正好就在炸弹引爆点下方不远处,在这里有一个很小范围的空间,在爆炸当时承受了比较少的横向破坏力——为了制造最大的破坏力美军采用了空中引爆的方式,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球型包络面(英语:Envelope (waves))部分会撞击地面并反弹,再与空中的冲击波叠加产生加成效应,制造出最大的横向破坏力。但是,位在爆炸点下方的这个范围只会承受第一波由上方往下的直接冲击力,但却不在横向扩散的叠波范围内。原子弹爆炸后的第一道冲击波虽然立刻摧毁了产业奖励馆包括屋顶与各楼层楼板在内的所有水平建筑结构,但垂直方向的结构却大致未损。这些以耐燃的钢筋混凝土制造的骨架与外墙在撑过后续的大火之后,成为今日残存的建筑遗迹,并被保留下来作为原子弹爆炸事件的纪念物。由于建筑周遭已被护栏围住禁止进入,建筑内的顶架遂成为乌鸦等鸟类的栖息地。
广岛县产业奖励馆原型(摄于1921-1933年间)
从元安桥拍摄产业奖励馆(时间同上图)
1921年拍摄的夜景
原子弹爆炸后的场景(1945年10月摄)
2004年8月6日,路过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前去参加纪念仪式的市民
圆顶屋,摄自西南方
远观圆顶屋,摄于相生桥
圆顶细节
圆顶屋与铭牌
原爆圆顶前后对比
2007年,原爆圆顶
夜间的原爆圆顶
660:法隆寺地区的佛教古迹 · 661:姬路城 · 688:古京都遗址(京都、宇治和大津市) · 734:白川乡与五箇山的合掌造聚落 · 775:广岛和平纪念馆(原爆圆顶馆) · 776:严岛神社 · 870:古奈良的历史遗迹 · 913:日光的神社与寺院 · 972:琉球王国的城堡以及相关遗产群 · 1142:纪伊山地的圣地及朝圣路 · 1246: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 · 1277:平泉-象征着佛教净土的庙宇、园林与考古遗址 · 1418:富士山——信仰的对象与艺术的源泉 · 1449:富冈制丝厂和丝绸产业遗产群 · 1484:明治工业革命遗迹:钢铁、造船和煤矿 · 1321:勒·柯比意的建筑作品 · 1535:“神宿之岛”宗像·冲之岛及相关遗产群 · 1495:长崎与天草地方的潜伏基督徒相关遗产 · 1593:百舌鸟和古市古坟群:古日本墓葬群 · 1632:日本北部的绳纹史前遗址群
662:屋久岛 · 663:白神山地 · 1193:知床半岛 · 1362:小笠原群岛 · 1547:奄美大岛、德之岛、冲绳岛北部及西表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