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京官话
✍ dations ◷ 2025-09-27 12:39:18 #南京官话
南京话是江淮官话(淮语)的一种方言。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9区、溧水区北部、句容市和马鞍山市部分地区。南京官话曾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明代及清代中叶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南京官话。南京官话有入声、分尖团、分平翘,几百年来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所传授、使用的汉语也是南京官话。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汉语,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南京自公元前495年筑城以来,迭经变迁;自东吴兴都起,成为江南之都;到晋朝五胡乱华后,京师南迁,中原士族衣冠南渡,东晋定都南京,始成中华文化的中心,南京话也因此随着历代的变迁而演化。当时中原汉民带来的雅言流行于上层社会和知识阶层,称为“士音”。雅言和吴语逐渐融合成为金陵雅音,为南朝宋、齐、梁、陈四代所袭。成为“士音”后,南京音以古中原雅音的正统嫡传身份受到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流传到周边国家,比如传入日本的“吴音”,便是当时的南京话。明代建都南京,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话成为确立国家官话标准语的基础音系,这就是通行中国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话。明、清时代因作为汉语正音,南京话相对比较稳定。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中国话,基本上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南京官话与现在南京话是否相同,学界仍有争议,王力等学者主张南京官话主要仍是受北方汉语影响。长久以来,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错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清末中国切音新字的创制者卢戆章,仍然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以南京音为标准。当时曾出现老国音,力求兼通南北语音,与南京官话一样有入声、分尖团。近百年来,南京城区语言的格局发生了较多变化。正宗南京话现已有拼音方案。今天的南京市区,并存着至少两种南京话,称为“老南京话”(所谓“地道的南京话”)、“新南京话”(一般所指的“南京话”),所谓“新”、“老”,也仅就当代而言。目前南京城区同时并存着老南京话社区、新南京话社区和普通话社区。普通话和新南京话之间很容易沟通,而和老南京话则较难沟通。最老派南京话声母分尖团(已臻灭绝),而新南京话受普通话的影响,不分尖团。老南京话,即一般所指的“道地的南京话”,俗称“白话”,是明清两代南方官话的代表方言。南京白话和北方官话的最大不同,除了在于保存了入声系统外,其本身属于江淮官话,往往被称为“ 真正正宗的南京话”。老南京话主要通行于老城区的南京本地居民社区,流行于城南及城西的老南京居民中。此外,古代南京居民移居外地而传统保持较好的群体, 如西南地区屯堡人(常以“南京人”自称)的屯堡话,和老南京话有接近的地方。1930年代之前出生的南京人说的老南京话分尖团,“尖”和“间”声母不同,分别读如ziän、jän。以下资料主要分析综合自赵元任论文:仅限单字调,未记轻声与语调影响。南京话分平翘舌z、c、s和zh、ch、sh,且和《广韵》中古音有较严格的演变规律,长江上下游的西南官话与江淮官话的平翘分辨模式一律如此。北京话的平翘系统由原有的精照对立与南京的分法混合而成,和《广韵》中古音无严格继承规律。
南京话的分平翘规律如下:新南京话,由于流行范围大于老城区的老南京话,现在往往直接称为“南京话”。南京官话有五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不过入声韵尾-p、-t、-k消失,而古鼻音韵尾-m、-n、-ng和韵腹合成鼻化元音(如“安”读如ã),也有人一概说成-ng。除入声字外,其声调系统与北京话对应紧密。不过受普通话影响,大量入声字在年轻人口中已派入平、上、去等调。比如“百”“白”“北”“伯”在老南京话中是同音字,读作入声,是广韵中古音入声字有规律的归并现象。但是南京年轻人受普通话影响,分别说成上声、阳平、上声、入声,对应北京话的入声归派现象。以下音系以中派为准,剔除了普通话影响下带来的、等韵母。南京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种声调。与普通话类似,平声字根据中古汉语的声母清浊分派入阴平和阳平,中古汉语的全浊上声字现读为去声。与普通话不同,南京话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入声,发音为短促的喉塞音。南京话五声调值是:阴平31,阳平13,上声212,去声44,入声5。南京话阴平的调值近于北京话的去声,南京话去声的调值近于北京话的阴平,阳平和上声字与北京话几乎无差别。南京话两字连读时前字往往要变调:南京话有轻声,轻声字的调值取决于前一个字的声调:读轻声的字如果是阳声韵,有时鼻音要脱落,变成阴声韵。比如:苤蓝(la),头顶(di)心。南京话有儿化,儿化时,介音i消失,u保留。比如“一点儿”dian+er,南京话读作der,和北京话保留介音的dier不同。“喉咙管儿”guan+er,南京话和北京话一样读作guer。南京话z、c、s和zh、ch、sh不混,但发音和分法与北京音略有不同。l、n混用,通常用l的情况较多。南京话韵母表:部分人不分。 *表示入声。部分人说这些入声字时,带点喉塞韵尾,所以入声字不仅算一个声调,而且有的学术著作里又单独归为一个韵母。曾出任中国海关官员的德国人赫美玲(Karl Ernst Georg Hemeling)于1902年出版了《南京官话(Die Nanking Kuanhua)》一书,使用拉丁字母记载南京话发音,并整理出音节表及同音字表。其拼音方案接近威妥玛拼音,区分前后鼻音韵母及n、l声母,但仅有前后鼻音之分的拼写被视作同一音节,不作区分;而仅有n、l声母之别的拼写虽然被编排在一起,但是辖字仍然被区分开来。如音节表的第146个音节,先列出lan、lang下阳平、上声、去声的郎、朗、烂,而后列出nan、nang下阳平和去声的男、难。仅拼入声的ê韵被视作是仅拼舒声的ai韵之音位变体,附于ai韵之后。赵元任在记载分析南京音系时为了便于印刷书写,使用了一种和国语罗马字规则类似的南京话罗马字,入声用q尾表示。南京方言志在记载南京音系时亦使用了一种与汉语拼音方案接近的音标符号。由于南京不分前后鼻音,该方案用符号ŋ表示安、恩、英、翁诸字的鼻化韵母。不受普通话等外来方言影响的正宗南京话有拼音方案和拼音输入法。有在线字典可以查汉字的正宗南京音,含拼音和语音。南京话中大部分声母韵母在以上拼音方案中的拼写对照可参考标准官话拼音对照表中威妥玛拼音、国语罗马字、汉语拼音的部分。南京话特有的一些韵母的拼写对照如下表所示,其中赵元任的罗马字方案举平以赅上去。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笔顺 ‧ 偏旁 ‧ 六书 ‧ 部首汉字结构(合体 ‧ 独体) ‧ 部件俗字 ‧ 异体字 ‧ 多音字 ‧ 通假字 ‧ 假借字隶变 ‧ 隶定 ‧ 古今字 ‧ 生僻字右文说 ‧ 同形异义词陆 ‧ 港 ‧ 台 ‧ 新 ‧ 日 ‧ 琉 ‧ 朝 ‧ 越吴语字 ‧ 粤语字 ‧ 四川方言字 ‧ 南京官话字客家话正音正字 ‧ 台湾客家语书写推荐用字
台闽汉字(字 ‧ 词)繁体字 ‧ 简化字汉字简化方案 ‧ 二简字 ‧ 简笔字旧字体 ‧ 新字体 ‧ 扩张新字体
当用汉字 ‧ 常用汉字 ‧ 同音汉字书写规则韩国国字 ‧ 朝鲜汉字 ‧ 汉文教育用基础汉字合文 ‧ 女书 ‧ 则天文字 ‧ 闽南借音字 ‧ 注音符号
喃字 ‧ 岱喃字 ‧ 假名(万叶 ‧ 平 ‧ 片)
口诀 ‧ 吏读 ‧ 乡札 ‧ 韩国国字 ‧ 西夏文
方块侗字 ‧ 古壮字 ‧ 僰文 ‧ 傈僳竹书 ‧ 仡佬字音读 ‧ 朝鲜汉字音古汉越语 ‧ 喃音 ‧ 汉越音对很多地方话而言,“方言字”多是古代典籍中已曾使用的汉字(即使存在少数无字源的“方言字”,也跟北京话中的“的”、“个”等字类似,为有一定历史的假借字),而并非为某一方言生造出来,参见汉朝书籍《方言》。自古至今有数万汉字,而现代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只用其中的数千,其它大量汉字依旧在各方言口语中使用。由于语文教育以普通话为基础,大多数人从没学过自己方言独有(而北京官话没有)的字眼应该如何写,于是这些普通话用不上的字就被当成了冷僻的方言字。大多数人也会误以为,自己的方言词汇来源不明,没有汉字能表达。下面有些字可能要先安装海峰五笔的超大字符集支持包和最新版浏览器(如IE9、火狐6.0等)才能正确显示。由于简化字有合并现象,要在本页上方选择繁体,才能正确显示本字。下面的注音依照老南京话分尖团音 、分平翘音。南京辖位于扬子江以南的江宁、溧水、高淳和位于扬子江以北的江浦、六合各郊区县,其中溧水县城、江宁、江浦、六合主要属江淮话,溧水乡镇和高淳方言主要属吴语,有些地区的方言如溧水、江宁的部分乡镇则介于两者之间。
相关
- 阑尾炎阑尾炎,是指由阑尾发炎而引起的急性消化系统疾病。阑尾,是大肠起始段的管状器官。由于其生长位置关系,容易因受到感染、腔隙阻塞等而发炎。一般常说的盲肠炎其实就是指阑尾炎(Ap
-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英文: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是一种因肝衰竭引发思维混淆(英语:Confusion)、意识下降(英语:Altered level of consciousness)和昏迷的疾病。严重时称为肝性昏迷,甚至会
- 器质性病变疾病是生物在一定原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特定的异常病理情形,而且会影响生物体的部分或是所有器官。一般会解释为“身体病况”(medical
- 歇后语歇后语,换言之,就是“歇”去“后”半段之“语”,这就是说要把真正想表达的意旨藏起来,不直接明说,改以幽默的方式来呈现一段话语的前半段,然后,再让听者或读者就意义的关联性,或是语
- 坂口志文坂口志文(日语:坂口 志文/サカグチ シモン Sakaguchi Shimon,1951年1月19日-),日本免疫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大阪大学教授。文化功劳者。坂口教授是调节T细胞的先驱,曾获
- 外群外群,或称外类群,是一个分支系统学概念,指与所有近缘单系群(两个及以上)关系都较远的类群,这意味着该群在演化过程中从母群分支出去的时间要早于其他群。下面举出一些例子,其外类群
- Stephen醛合成Stephen醛合成(Stephen aldehyde synthesis),由 Henry Stephen 发现并首先报道。腈用氯化亚锡-盐酸处理,得相应的亚胺离子,然后再经水解,得醛。通过酰胺(PhCONHPh)与五氯化磷反应得
- 希安希安(英语:Khyan),古埃及第十五王朝国王,(约公元前1610年—约公元前1580年在位)。于埃及和国外发现了几座写有他名字的纪念碑,例如,于巴格达发现的一座狮子卧像和在上埃及盖博拉发现
- 月经不调月经失调,又称月经不调,指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
- C03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C03(利尿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