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ions ◷ 2025-08-02 01:30:32 #仁

四配
颜回 · 孟子 · 曾参 · 孔伋

日本
藤原惺窝 · 林罗山 · 室鸠巢
新井白石 · 雨森芳洲

朝鲜
薛聪 · 权近 · 吉再 · 安珦 · 李穑
李滉 · 王仁 · 李齐贤 · 郑梦周 · 郑道传
崔致远 · 徐敬德 · 赵光祖 · 李彦迪 · 李退溪 · 李栗谷

越南
朱文安 · 阮秉谦 · 阮廌
黎贵惇 · 阮文超 · 吴时任

日本儒学
水户学 · 石门心学

朝鲜儒学
朝鲜实学

越南儒学

仁是古代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因为儒家的发展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人格境界及哲学概念。孔子之前已经有关于“仁”的观念,但是孔子对“仁”的重视和阐述提高了它的重要性。很多学者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字可能是春秋时代的新名词。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2卷19页的第1片甲骨文卜辞虽收有一个像“仁”的字,不过许多研究古文字的学者不同意这样的解读。他们认为这片卜辞的上下文字皆有残缺,这个字不但有残缺,而且左右两边的汉字构件隔得很开。有人认为这个字右边的“二”,实际上是一个“兆序”数字,并非该字构形的一部分。所以,甲骨文中应当还未有“仁”字。而金文中迄今所见唯一的一个“仁”字,只出现在战国中晚期的中山王�鼎中,写作“�”。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仁”字:“亲也。从人二。忎,古文仁,从千心作。外“尸”内“二”,古文仁,或从尸。”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这里的“亲”就是亲近之意。段玉裁认为“仁”表示两个人之间的亲近,所以“仁”字“从人二”。至于�的构字,其左侧的“尸”是“人”的另一种写法,象箕踞而坐的人形,所以写作“�”。

另外一种写法,“仁-ancient.svg”(上“千”下“心”,忎)则是战国“仁”字“仁-silk-4.svg”(上“身”下“心”,�)或“仁-silk-2.svg”(上“人”下“心”,�)的讹写。

传世文献中,《书》最早出现仁字。《周书·金縢》有“予仁若考”之语,然此“仁”字何解,历来颇有争议。俞樾在《群经平议》提出该字实为“佞”之假借字。清华简《金縢》的整理者将该字隶定为“年”,读为同是泥母真部的“佞”。其余出现仁字的篇章皆为伪古文尚书。《诗》出现两次仁字,分别在《郑风·叔于田》和《齐风·卢令》,用以赞美狩猎者的英姿。至《国语》、《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仁”字已频繁出现。《左传》中“仁”字出现了四十余次,多在孔子之前,其中有一些无论就文句表述或义理而论,已和孔子的“仁”相契合。孔子以前,人们一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和仪文美德都称为仁。

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念,并且把“仁”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论语》中出现表述其核心思想的“仁”字的地方有58段共105字,孔子把“仁”作为实践中的指导原理并使之贯穿于诸道德中。他的弟子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问答说:"爱人",主要意义是善待他人。孔子阐述了君子应当是仁者的观点。孔子的“仁”,涵义甚广。《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

最直接的诠释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自《论语·颜渊篇》。

依照孔子的诠释,完整自己,回归神圣秩序,这就叫作“仁”。不符合神圣秩序的,就不会心安理得,就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行动。

克,可解为克尽职守之克、允恭克让之克,而不是克制之克。克己,和近代心理学之自我实现的意义相仿。礼,示部,和神、祀等同部首,代表神圣的秩序,而不是一般认为的世俗规范。

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注重仁和礼的结合,纳仁于礼,用具有形而上色彩的价值概念——“仁”,来充实既有的礼乐制度。这是孔子的创新。

孟子认为仁的由来是恻隐之心,即同情心。其一例为见"孺子将入于井"时的"不忍人之心"。

仁与义合称为仁义。

李泽厚

仁学思想可分四因素:血缘基础,心理原则,人道主义,个体人格。其整体特征则是实践理性。

杨泽波

仁是社会生活和智性思维在内心结晶而成的心理的境况和境界,简称“伦理心境”。仁就是后来孟子说的良心。

傅佩荣

仁的主要内涵就是真诚——由真诚而自觉为行为之主体,行善的力量由内而发。

杨立华

仁就是心灵的最高的主动性的实现。 仁包四德 - 义、礼、智、信。仁是刚德。

仁作为敬称的用法,如“仁兄”,是对同辈朋友的敬称。“仁弟”是对同辈中年轻者的敬称。佛经中,出现以“仁者”一词对译mārisa(先生、阁下 )、āvuso(学友 )的用法。佛经以外的古代文献通常不这样用,仁者是指志士仁人、有仁德的人,而不作敬称。

在英文中,仁字一般被翻译为“benevolence”,或被音译为“ren”、“jen”等。不同的译法体现了不同作者对“仁”的理解。

相关

  • 黄曾铭黄曾铭(1887年?月?日-1934年?月?日),字述西,浙江省瑞安县人,小名阿贝,宣统二年工科进士,曾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瑞安黄氏是三代翰林、一门五进士家族,其祖父黄体立(咸丰六年进士)、伯
  • 华盖华盖也称“宝盖”、“花盖”或“伞盖”,相传为黄帝大战蚩尤时其头顶出现的花状物,在汉文化以及印度文化中,后世将其作为权势的代表,演化为帝王、贵族出行或者所乘车子上伞形的遮
  • 苻侯苻侯(?-359年),氐族人,略阳郡临渭县(甘肃秦安县陇城镇)人,前秦太祖苻洪的堂弟,世祖苻坚从祖,永安王,右光禄大夫、太尉。357年,苻坚即位为天王,诸王全都降为公。命右光禄大夫、永安公苻侯为
  • 汪海洋汪海洋(1830年-1866年),清安徽全椒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封“康王”。1857年汪海洋跟随翼王石达开出走,1860年与彭大顺等人带领部下从广西脱离石达开,次年在江西会合太平军李秀成
  • 本田惠利奈本田惠利奈(日语:本田 恵利奈/ほんだ えりな ,1994年3月15日-),日本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北海道出生,毕业于滝川江陵中学校、深川西高校及北翔大学,其后加入日立化成,现隶属于庶务、保
  • 万煜万煜(1937年-1988年),男,籍贯不详,中国植物分类学家,曾任广西药科学校教师。植物学作者缩写为Y.Wan。
  • 刘昶 (彭国公)刘昶(6世纪-597年4月8日),南北朝时北周大臣。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刘亮子,娶宇文泰女西河公主。北周末年为秦、灵二州总管,因父之功封彭国公。刘昶在北周时与杨坚有旧交,官至上柱国。杨坚建隋朝后,历任左武卫大将军、庆州总管。隋朝流民杨钦逃入突厥,谎称刘昶打算和妻子一起兴兵作乱,攻打隋朝,因此派遣杨钦来密告大义公主,请求突厥发兵侵扰隋朝边境。突厥都蓝可汗相信了杨钦的话,于是就不再谨守藩国的职责按时朝贡。刘昶的儿子刘居士负气仗义,不遵守朝廷法度,曾数次犯罪,文帝由于刘昶的缘故,每次都宽宥了他。于是刘居士有恃
  • 特吕耶尔河畔昂特赖格特吕耶尔河畔昂特赖格(法语:Entraygues-sur-Truyère,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
  • 卡洛·库迪奇尼卡洛·库迪奇尼(Carlo Cudicini,1973年9月6日-),意大利足球运动员,担任守门员,于2009年由效力长达10年的英超球队切尔西免费转投热刺,及后转投美职洛杉矶银河。库迪奇尼出生于盛产有名门将的意大利。库迪奇尼的父亲也是门将,效力AC米兰,而库迪奇尼也克绍箕裘,效力AC米兰(1991-95年),之后转至意甲上游份子的之一的拉齐奥(1996-97年),可是并不得意,转会卡斯图迪辛卢(1997-99年),后来切尔西于1999年从意大利丙组联赛球会以13万英镑使该意大利门将从见天日,库迪奇尼本来
  • 2022年6月逝世人物列表2022年6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22年6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