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疫病 (Taro Leaf Blight) 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植物病害,此病是由卵菌纲的芋疫霉(学名:)引起,主要感染芋属植物和姑婆芋。此病明显的特征是在受感染的芋头植物的叶子上形成大片的褐色同心轮纹病斑。病变的部位是病原菌为了产生白色的粉状孢子囊,利用吸器从叶子中浸出营养而导致叶肉细胞失去养分而造成 。这种病原体喜欢高湿度、高降雨量的环境,并利用雨水飞溅进行病原菌传播。芋头疫病主要感染的部位是叶子,但也可以感染叶柄和球茎。
感染后,在叶组织和叶柄上越冬的卵孢子会产生孢子囊,其尖端具有柠檬形孢子囊。孢子囊可直接通过胚芽管感染芋头叶或通过产生游走孢子间接感染芋头叶。孢子囊是直接还是间接感染取决于天气条件。
如果天气条件有利,例如温暖的温度,孢子囊直经由胚芽管感染寄主。胚芽管产生附着物,其形成吸器并允许病原体提取营养物而不穿透宿主的细胞膜。结果,形成更多的孢子囊,并且如果天气条件仍然有利,则产生额外的孢子囊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在其他宿主上继续感染。通过从孢子囊中释放游走孢子,在不利或非常潮湿的条件下发生直接感染。游走孢子失去了它们的鞭毛,成为cysts,发芽并吸取宿主养分,并生更多的孢子囊以继续疾病循环。
芋头叶的倾斜形状促使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通过雨水飞溅蔓延到其他宿主感染。病原体也可以通过受感染的植物材料或受污染的工具在田间传播。在死亡和垂死的植物组织以及感染的球茎中,病原体可以作为菌丝体存活几天。另一方面,的cysts游动孢子可以在没有宿主的情况下存活数月。
一旦感染季节结束,有性繁殖就会形成卵孢子。为了顺利有性繁殖,需要适当的天气条件,且交配类型必须匹配。 存在两种交配类型A1和A2。激素的信号传导使两种交配类型的孢子囊聚集在一起并引发卵原细胞和藏精器的发育。藏精器渗透卵原细胞会导致性孢子或卵孢子的形成。一旦环境条件改善,卵孢子就会越冬并发芽以产生传染性孢子囊。
最佳pH值为6.5,温度为28°C(82°F)。病原体在高湿度和强降雨的地区可快速生长。
上述凉爽、潮湿的条件有利于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该病原体的理想温度范围为10-35°C(50-95°F)。孢子囊在叶片病斑边缘发育最快,可以在20-28°C(68-82°F)的温度下直接在叶子上发芽,或通过雨水蔓延到邻近的叶子。在不太理想的条件下,例如接近20°C(68°F)的低温和高湿度,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以进行间接发芽。萌发发生在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内,然后是胚芽穿透和疾病症状发作之间2-4天的潜伏期
种植前
1.选用健康种苗
2.栽培抗病品种
3.旱作或轮作勿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