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润滑

✍ dations ◷ 2025-04-02 12:00:09 #超润滑
超润滑(Superlubricity)是指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摩擦力几乎为零甚至完全消失的现象。即使在干摩擦条件下,当两个晶体表面间处于非公度(共度)态接触时,超润滑也可能发生,因此也称为结构超润滑。结构超润滑概念在1991年被提出,2004年在纳米石墨片之间获得实验证实。石墨中的碳原子以六边形的方式周期性排列,形成原子尺度的“峰-谷”景观,看上去就像生活中的鸡蛋托盘。当两个石墨表面处于公度态接触时(每旋转60度),两石墨表面间的摩擦力最大,当两石墨表面间发生相对旋转至非公度态接触时,摩擦力会极大地降低。这就像两个相互接触的鸡蛋托盘,当旋转使得它们不能互相“咬合”时,更容易发生相对滑动。2012年,微米尺度的石墨超润滑现象通过微米石墨片的自缩回运动获得实验证实。最初对超润滑的研究受限于苛刻的实验条件,而通过自缩回运动研究石墨超润滑现象即使在微米尺度以及大气环境下也能稳定地、重复地实现,这使得超润滑现象有望在微机电系统(纳机电系统)中获得应用。当一根针尖在平坦的表面滑行,并且所施加的载荷低于某一阈值时,也能实现超低摩擦状态。根据Tomlinson模型,该“超润滑”阈值与针尖-表面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材料间的接触刚度密切相关。并且该阈值可以通过激发滑动系统的共振频率而显著降低,这揭示了一种可减少纳机电系统中磨损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超润滑”一词与“超导”,“超流”等名词的类似性具有一定的误导,因为其他能量耗散机制也可能导致有限的(通常很小)摩擦力。

相关

  • 血浆蛋白结合大多数药物可以与血浆中的蛋白质(如人血清白蛋白、脂蛋白、糖蛋白和α, β, γ 球蛋白)发生不同程度的结合。弱酸性药物主要与白蛋白结合,弱碱性药物除了与白蛋白结合外,还常
  • 人脑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二者由神经纤维构成的胼胝体相连。人脑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脑结构相似,但是容量却很不寻常,和人类相同体型的哺乳动物的比较,人的大脑要大得多,智慧的当然
  • 威格斯图威格斯图(英语:Wiggers diagram),用于心脏生理学的标准图,由卡尔J.威格斯(英语:Carl J. Wiggers)博士的名字命名,特色是将心脏生理的各种数据同时绘出,以便比较其中差异。X轴是用来绘
  • 红斑红斑(希腊文:erythros,意思是红色)是因为皮肤表面毛细血管的血管扩张,造成皮肤或黏膜充血发红的症状。红斑会因为皮肤受伤、感染或发炎而出现。也有一些和疾病无关的皮肤红斑,例
  • 事故灾害,又称为灾难、灾祸、灾厄、灾患、祸患、浩劫,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演变成灾难。如蝗虫
  • EBV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拉丁语:Epstein-Barr virus,缩写EBV、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human herpesvirus 4 (HHV-4)),又称为EB病毒,是最常见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之一。EBV是在公元1964
  • 部件汉字部件是汉字字形结构的基本单元,具有组配汉字的功能。其由笔画构成,介于笔画与部首二者之间。其研究虽然古代已有人进行,但在手写时代并未受到重视。一直要到现代资讯科技发
  • 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上皮内瘤变(英语: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IN)是外阴癌的癌前病变,是一组外阴疾病的统称,包括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外阴上皮内瘤变不是癌症,在一些妇女体
  • 固体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是凝聚态物理学中最大的分支。它研究的对象是固体,特别是原子排列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晶体。固体物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从微观上解释固体材料的宏观物理性质,主要理论基础
  • WSsub2/sub二硫化钨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WS2。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细小六方晶系结晶或粉末。在空气中稳定。不溶于水,溶于硝酸和氢氟酸混酸中。溶于熔融碱,不溶于醇。钨酸铵与硫化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