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erger病

✍ dations ◷ 2025-08-28 15:44:59 #Buerger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又称为Buerger病(Buerger's disease)是一种以中小动静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特别是下肢的中小动静脉,进而导致患肢远端的缺血性病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男性青壮年,大部分有吸烟史,在亚洲的中东、东南亚和远东以及东欧地区比较多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18世纪以前曾被称为“自发性坏疽”,18世纪开始,一些学者经过研究发现“自发性坏疽”和动脉病变有关。1876年,德国病理学家Carl Friedländer(英语:Carl Friedländer)提出肢体坏疽时动脉内膜和内膜间质细胞增生导致动脉闭塞的结果。1879年,奥地利医生Felix von Winiwarter(英语:Felix von Winiwarter)第一个报导该疾病,认为这是一个区别于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独立疾病,并称之为“动脉和静脉内膜炎”,在此后一段时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也被称为Von Winiwarter病。1908年,美国医生Leo Buerger(英语:Leo Buerger)对11例截肢血管进行病理学研究,第一个对疾病进行准确的描述。1924年,Buerger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这类患者的共同特征,并正式将疾病命名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此后该病也被称为Buerger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目前仍不完全阐明,但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吸烟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绝大多数患者有长期、大量吸烟的嗜好。对烟碱的过敏反应,使血管收缩,加上血液内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可以引起血管内膜的炎症,继发血栓形成。另一种观点认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生是由于免疫异常所致,认为它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此外,遗传因素、寒冷刺激、外伤和拟交感神经药物的滥用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男性吸烟者。一般起病于40-55岁,按照病程的进展和病情的轻重,临床可以分为三期:由于明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断需要排除很多条件,所以目前世界上对它的诊断标准不统一。下面列出目前普遍遵循的一些诊断标准,但具体操作仍然因人而异。Shinoya在1998年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认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必须满足以下所有5项标准:Olin在2000年提出的诊断标准认为满足以下条件的方可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由于Olin的标准考虑到了多种辅助检查手段的结果,在临床上相对实用。患肢动脉造影是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关键检查手段。典型的血管造影可见位于膝盖或者肘以远的部位中小血管受累,受累动脉跳跃性损害,呈多发性、节段件阻塞;出现螺旋状的伴行侧支血管,直接与已形成血栓的血管相连。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最后的确诊手段。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常会和其他引起四肢血流量减少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斑块在动脉内积聚)、心内膜炎、其他类型的血管炎、严重雷诺综合征以及结缔组织病(狼疮或硬皮病)等相混淆,因此必须进行明确的鉴别诊断,因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上述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目前并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戒烟是控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进展,防止截肢的根本途径,但戒烟不能停止疾病的进展。而且有研究发现,即使患者使用无烟烟草代替常规的香烟,仍不能阻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展,最后导致患者截肢。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导致的四肢血流量减少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利用手术增加四肢的血流灌注。常见的有血管旁路动脉重建术、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大网膜移植术、分期动静脉转流术、血管内膜剥脱术等。在临床上,注射血管生长因子和干细胞移植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在一定条件下,链激酶也可作为辅助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慢性进展性的疾病。患者不会有立即死亡的危险,但他们的期望寿命会比正常人缩短。虽然继续吸烟者的死亡率并不会增高,但他们截肢的危险是戒烟者的两倍。虽然该病患者的血管表现出严重的炎症反应,但一般抗炎药物如类固醇并没有良好的疗效,不过间断性低剂量给药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类似的,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其他代用品没有明显的消凝效果。目前已知唯一能够延缓疾病进展的方法只有戒烟。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在1948年底至1949年初被诊断患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他的两条腿都有病变涉及,但右腿更加严重。虽然乔治六世的医生为他设计了一系列治疗措施,但由于当时并不明确吸烟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关系,所以有长期重度吸烟史的乔治六世在患病后并没有戒烟,治疗也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乔治六世在1952年2月6日因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逝世。

相关

  • 碳水化合物糖类(Carbohydrate)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广布于自然界。糖类的另一个名称为“碳水化合物”,其由来
  • 石炭纪石炭纪(英语:Carboniferous,符号C)是地球历史中的一个地质时代。早在1822年石炭纪在英国就已经被看作是一个地质时代中的纪了。石炭纪的名字来自于石炭纪时期在全世界各地形成的
  • 更衣室更衣室是设置在海滩、足球场、健身房、泳池、公众浴场、按摩院等需要更衣的公共场所的隐蔽空间,是一个供人更换衣物的私人房间,它可以保障使用者在更衣时不会被外人或异性(有时
  • 根西根西岛(英语:Guernsey),译作根西或耿西,是英国的王权属地之一,位于英吉利海峡靠近法国海岸线的海峡群岛之中,同泽西外各岛岛组成了“根西行政区”(Bailiwick of Guernsey),首府为圣彼
  • 人类皮肤皮肤,包住脊椎动物的软层,是组织之一,在人体是最大的器官。皮肤挡住外来侵入,亦保住水分。有保暖、阻隔、感觉之用。皮肤的作用因物种而异,有保暖、保护色、吸引异性等作用。各物
  • 科学可视化科学可视化(英语: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或 scientific visualisation)是科学之中的一个跨学科研究与应用领域,主要关注的是三维现象的可视化,如建筑学、气象学、医学或生物学
  • 山梨糖山梨糖(英语:Sorbose)在分类上属于己糖与酮糖,为D-果糖二号与三号位碳所对应的差向异构体。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和异丙醇,不溶于乙醚、丙酮、氯仿和苯。存在于植物果实中。其甜度
  • 永隆省永隆省(越南语:Tỉnh Vĩnh Long/.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坐标:39°55′54″N 116°22′49″E / 39.931765°N 116.380416°E / 39.931765; 116.380416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创立于1915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临床医学院。现
  • 黑素瘤黑色素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从黑色素细胞发展而来的癌症,是皮肤癌中罕见的癌症。好发于皮肤但也可能出现在口腔、肠道或眼睛中。女性患者的黑色素瘤最常出现在腿,而男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