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观盛(1846年-1901年),原籍中国广东省台山市赤溪镇、客家人,吉隆坡最后一任甲必丹,雪兰莪州官委立法议员,吉隆坡首任华人清洁局委员,也是广东义山创办人之一。
叶观盛出生在农家,生活贫困,于是叶观盛便在18岁那年,随水客下南洋。
到了马来半岛,叶观盛现在芙蓉的一家锡矿场做矿工。叶观盛洁身自爱,所得积蓄除了偿还水客垫付的旅费外,还将剩余钱作为资本,该行做小生意。后来,他在芙蓉认识叶致英。并获得后者的赏识和提携。1887年,叶观盛随着叶致英来到吉隆坡发展,并协助叶亚来开发吉隆坡。
在吉隆坡,叶观盛以经营矿业起家。1889年,他开始的矿场所雇劳工多达七千人,是当时雪兰莪州内最大的矿主之一。该年,叶致英逝世,叶观盛成为了吉隆坡第五任甲必丹。
1892至1894年间,他利用甲必丹的头衔,申请承包烟酒饷马,获利不少。1893年至1895年间,他开始赌馆和当店。19世纪末,吉隆坡第一次进行城市重建计划,将市区的亚答屋改建成砖瓦屋。叶观盛眼光锐利,他斥资在15碑开设砖窑,大量供应建筑砖瓦屋的砖瓦。15碑也应为该砖窑的出现,被英国人称为“Brickfields”。除此之外,叶观盛的业务甚至扩展到新加坡,并在新加坡罗敏申街开始一家规模宏大的商行“新兴泰”。而叶观盛在吉隆坡的电号“新就记”仅次于陆佑的“东兴隆”。
叶观盛也热心于慈善事业。1881年,他捐巨资创建“培善堂”,施医赠药。1894年培善堂改名为同善医院,叶观盛更捐出茨厂街一间店屋,多为该医院的不动产。1894年,他与几位埠上的华裔领袖创建“大华楼”于“平民医院”(Pauper Hospital)内,收容年迈无依的华裔,给予医药和生活的照顾。叶观盛更出任“大华楼基金局委员会”主席,以维持“大华楼”的开销。1900年3月印度发生严重灾荒,叶观盛也慷慨捐献了一万元。另外,叶观盛也是吉隆坡维多利亚书院(Victoria Institution)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为谋求同乡福利,叶观盛也独资创立了赤溪会馆。为处理华籍移民问题、工作、安顿等事宜,1890年雪兰莪州当局成立劳工站(Cooli Depot),叶观盛也是该站五人委员会的主席。
马来西亚政府为了纪念叶观盛的贡献,在吉隆坡分别以他和他店铺的名字为街道命名,分别是“叶观盛路”(Jalan Yap Kwan Seng)和“新就记路”(Jalan Sin Chew K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