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马斯·培恩

✍ dations ◷ 2025-11-28 20:35:19 #汤马斯·培恩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年2月9日-1809年6月8日),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生于英国诺福克郡,曾继承父业做过裁缝,后来做过教师、税务官员,37岁前在英国度过,之后移居英属北美殖民地,之后参加了美国独立运动。在此期间他撰写了铿锵有力并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常识》(1776)极大地鼓舞了北美民众的独立情绪,并在战争期间完成了系列小册子《美利坚的危机(英语:The American Crisis)》(1776—1783),成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后来受到法国大革命影响,潘恩撰写了《人的权利(英语:Rights of Man)》,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作品之一。尽管不会讲法语,他依然于1792年被选入法国国民公会。由于吉伦特派视其为盟友,山岳党人,尤其是罗伯斯庇尔则将其视为敌人。1793年12月,潘恩被逮捕并投入监狱,1794年被释放。由于主张自然神论,在1793—1794年间他创作了《理性时代》一文,文中反对基督教教条,主张理性和自由思考;此文一出就被美国人所不齿,强大的反对之声使得潘恩变得恶名昭著。拿破仑上台后,潘恩依然没有离去,但他却谴责拿破仑的独裁,称其为“前所未有的江湖骗子”。1802年在杰弗逊总统的邀请下,潘恩返回美国。1809年6月8日,潘恩在纽约格林尼治村林苑路59号去世,享年72岁。由于忌惮他的宗教观点,只有6个人出席了他的葬礼。他被葬于1802年重归美国后的居住地,位于今天的新罗谢尔,也就是后来的潘恩小舍(英语:Thomas Paine Cottage)。然而他的遗体却被一位名叫威廉·克伯特(英语:William Cobbett)的仰慕者掘出,这位仰慕者期望将其骸骨重归英国故里荣誉下葬,但后来却不知所终。潘恩最后下葬地也因此成为了未解之谜。1737年2月9日,潘恩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人家。由于家境贫寒,潘恩从小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13岁辍学,当过裁缝、店员、教师等,最后得到一份税务员的工作。1773年,他不满工资过低,撰写《税务官员的状况》而被解雇。此时潘恩遇到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当时富兰克林是美洲在欧洲的发言人,事业如日中天。富兰克林很赏识潘恩,建议他到美洲去,他在美洲的女婿理查德·贝奇(Richard Bache)也表示愿意提供帮助。1774年,他到美国费城,通过贝奇的介绍,主编《宾夕法尼亚杂志》。1776年 美国独立的风潮开始,他支持美国独立,反对英国的殖民专政,撰写了他的成名小册子《常识》,殖民地很多刊物转载。它促使那些徘徊观望的爱国派加入到革命中。小册子发表后立即走红,在头三个月中销售了12万册。《常识》为美国从英国殖民中独立出来辩论,批评英国国王残暴无能,认为独立后的美国应该建立共和国。1776年底,独立战争陷入低潮时写下小册子《危机》(Crisis),极大的鼓舞了士气。他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写过《在美洲的非洲奴隶》一文,和本杰明·富兰克林一起废除了宾州的奴隶制。1787年,他到英国定居,写了一些关于人权的作品,遭到英国政府通缉,1791年,潘恩去法国,支持法国大革命,被选入国民公会,他认为是美国独立的精神影响了法国,但他反对处死法国国王,支持吉伦特派。参与起草法国《人权宣言》。写下《人权论》。1793年,罗伯斯比尔领导的雅各宾派夺取了法国政权,潘恩由于反对他们的恐怖专政,以及前期反对处死国王的行为,被投入监狱,在狱中写成《理性时代》一书。1794年,法国爆发了热月政变,罗伯斯比尔被斩首,潘恩出狱,仍在国民公会中任职1802年 潘恩返回美国,由于他一直反对贵族政治、富人政治和教权主义,坚持自然神论,在美国遭到基督徒的批判。1809年 潘恩在贫困潦倒、屈辱愤懑中于纽约逝世。据他的房东太太回忆:潘恩是激进的民主主义和自然神论者,他的“世界公民”理念宣传建立“世界共和国”,他也是公共教育、最低工资限额的提出者之一。在潘恩思想体系中,不存在国王与贵族,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潘恩所著《常识》极大地鼓舞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士气,他的一些其他作品帮助了法国、英国的民主事业。

相关

  • 皮克氏病皮克氏病(Pick's disease,PiD),为一种渐进性痴呆。通常开始于中年,形成于早年,其反应为缓慢渐进的性格改变与社交能力衰退,并伴有智力、记忆和语言组织能力损伤,此外还会有情感淡漠
  • 热那亚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利古里亚语:Repúbrica de Zêna /re'pybrika 'de 'ze:na/,拉丁语:Res Publica Ianuensis,意大利语:Repubblica di Genova;全名最尊贵的热那亚共和国,1798-1805年称利
  • 同盟国同盟国(德语:Mittelmächte;匈牙利语:Központi hatalmak;土耳其语:İttifak Devletleri;保加利亚语:Централни сили,意思是中央国)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
  • 克拉莫-克若尼关系式克喇末-克勒尼希关系式(英语:Kramers–Kronig relations)是数学上连系复面上半可析函数实数部和虚数部的公式。此关系式常用于物理系统的线性反应函数。物理上因果关系(系统反应
  • 可萨人可萨人,也译作卡扎人、哈扎尔人,常指一西突厥的属部落,他们的汗国是中世纪初期最大的汗国。最早见于《隋书·北狄传》,《旧唐书·西戎传》和《新唐书·西域传下》称其为“突厥可
  • 第二中间时期第八第十第二中间时期是古埃及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位于中王国时期之后,新王国时期之前,时间长度大约有一百年左右。第二中间时期包括了第十五、十六、十七三个王朝;另有一种观
  • 战术数字信息链路战术数位资讯链路(TADIL)是一种美军传递资料的系统(数据链路标准,以无线电波或电缆提供由美军和北约国家使用的通信沟通),能将各种敌人位置,我方位置等等“战场景图”资料简单转换
  • km千米亦称公里(法语:kilomètre → 英式英文:kilometre、美式英文:kilometer),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千米,是国际单位制之一,符号为km。根据定义,光在真空中每秒传播30万千米。在口
  • 十三行广州十三行(英语:Thirteen Factories或Thirteen Hongs of Canton),又称广东十三行、十三洋行,是指清朝沿用明朝之习惯称呼广州对外贸易特区内的十三家牙行商人。后来,这地区称为“
  • 汉人华裔俄罗斯人(俄语:Китайцы в России)指具有华裔血统的俄罗斯国民。目前华裔俄罗斯人的人口数目不详,但是华裔俄罗斯人和旅俄中国人的数目加起来为20万到40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