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克战役

✍ dations ◷ 2025-08-15 14:12:47 #法国战争,法国天主教史,基督教内战,16世纪欧洲战争

阿尔克战役(battle of Arques)于1589年9月15日至18日,发生在胡格诺战争期间,纳瓦尔的亨利,即当时的法王亨利四世获得惨胜。他率领七千雨格诺派的军队击败了由马耶纳公爵统率的天主教联盟(2.3万人),他的军队获胜后尝试第一次进攻巴黎。

该战役地点的阿尔克(或阿克)离法国西北的迪耶普1.5里,经亨利临时强化防御后,成为易守难攻的强力据点。

当亨利三世于1589年8月1日被刺杀的消息传遍法国时,全国只有5个大城市承认亨利‧那瓦尔为新国王。全法国有近2/3的人坚决反对一个胡格诺教徒当国王,其中巴黎尤为强烈。而天主教联盟的统率──马耶纳公爵则宣布新国王为波旁家族的老枢机主教查理·波旁,称“查理十世”,获得许多法国中上层人士的支持(人数远多于支持亨利‧那瓦尔的数量);而马耶纳自己则是王国摄政,继续扼杀胡格诺与亨利‧那瓦尔的“神圣事业”。

原本亨利三世与亨利‧那瓦尔组成联军刚将巴黎包围起来,结果亨利三世的死亡,使一半的天主教贵族离弃亨利‧那瓦尔、返回自己的封地与城堡,有些人甚至转投到天主教联盟一边。当时新的王家部队军心大乱,相反地巴黎人却士气高涨,他们相信这是上帝惩罚了昏君亨利三世、让巴黎人从军事包围中解救出来。

亨利‧那瓦尔认识到以自己现在的军队是打不下巴黎的。但幸好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同意派遣援军支援亨利(起初,英格兰议会并不同意女王干涉法国内战,但是女王知道如果不干涉,法国多半会被死敌西班牙控制。最终女王以一句“法兰西倒塌之时就是英格兰灭亡之日”说服议会,这也体现了伊丽莎白女王的高瞻远瞩)。亨利于是将自己的一万军队撤离巴黎,转向诺曼底进军,以便尽早得到英格兰的援助。他靠近迪耶普时,迪耶普总督率军支援并向他效忠。

行军时亨利意外的发现马耶纳公爵正率领一支大军在追赶自己。此时亨利手中只有七千人,因为他之前派出两支军队前去抢占皮卡迪(法国北部省份)与香槟(法国东北省份)地区。出乎亨利意料的是马耶纳公爵的军队竟然有两万三千人,是自己的三倍多。亨利马上命令军队转移到离迪耶普1.5里的阿克丘陵驻扎,这个地方周围遍布森林、沟壑、沼泽还有一座废弃的城堡,是个足以死守的地方。亨利命人深挖壕沟,高筑土垒还修补了波莱堡,在波莱堡可以俯瞰迪耶普城。

天主教联盟军到来后,开始对阿克军营和波莱堡发动进攻。由于亨利占了地利,天主教联盟军发挥不出人数的优势,几次强攻之后天主教联盟军死伤甚多,但也消耗掉新教军的战力,新教大将叙利公爵向国王疾呼,要求援兵,情势对亨利越发不利。就在此时一支英国舰队给亨利运来粮饷和军需(伊丽莎白女王慷慨的派遣了4,000援军,2.2万英镑的金钱,7万磅火药以及鞋子、食物和酒),而比隆公爵的英勇反击也让遭受炮击而稍撤的旧教军陷入混乱溃散。马耶纳于是撤营,在绕了一个大圈后又在迪耶普城和阿克之间扎营,与他最初的宿营地刚好相对应。而亨利对敌军的行动早有防备,他将主力军带回了迪耶普城内。

马耶纳不敢轻易发动总攻,但他进行的小股军事行动只对国王军有利,不久一支由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组成的军队又登陆迪耶普去支援亨利,而亨利之前派遣的两只远征军在听闻主力被围之后也及时回援,胡格诺军此时重振军心。丧气的马耶纳公爵害怕自己的军队被反包围,只好在付出惨痛代价之后向索姆河撤退。

险些被围困的亨利‧那瓦尔可说是捡回了一命,他在写给伊丽莎白女王的信中感激的称呼对方“我敬爱的英格兰姐姐”(实际上就年龄而言,伊丽莎白比亨利大20岁)。女王则回信鼓励自己的国王“弟弟”要再接再厉,自己会全力支援。

此役天主教联盟损失最重,可能战死5,000人以上;王室军则有超过一半的人数——2,500多人战死或重伤、逃亡,但他们成功地撑到了援军来的那一刻。阿克战役以亨利‧那瓦尔的惨胜收场,之后亨利趁马耶纳败退后一时间旗鼓难振的机会,先占诺曼底,后向巴黎进军试图包围首都,但亨利在朝巴黎前进的途中,再次遇上马耶那的联军,于是有了1590年的伊夫里战役。

相关

  • 阿特尔伯勒坐标:52°31′06″N 1°01′09″E / 52.51826°N 1.01916°E / 52.51826; 1.01916阿特尔伯勒(Attleborough)是英国英格兰诺福克郡的一个集镇和民政教区。阿特尔伯勒民政教区的
  • 全民公投1980年魁北克公民投票是第一次就魁北克应否脱离加拿大成为独立国家而举行的公民投票。这场公投由支持魁北克分离出加拿大的魁北克人党政府召集。魁北克人党政府提出了“主权
  • 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法(英语: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根据特定物质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辐射的吸收来对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仪器分析
  • 鸟苷酸环化酶偶联受体鸟苷酸环化酶偶联受体(Guanylate cyclase-coupled receptor),亦称为受体鸟苷酸环化酶(Receptor guanylate cyclase),是一种单次穿膜的细胞表面受体,该受体因为可在激活后将鸟苷酸环
  • 臭獾属臭獾属(学名Mydaus),属于食肉目臭鼬科,包括臭獾(Mydaus marchei)和巽他臭獾(Mydaus javanensis)两种,生活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和爪哇岛。
  • 链变链变,也称链式音移、链式音变、链移(英语:chain shift,chaining,enchainment)是一个历史音系学概念,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涉及几个音段(通常是元音)全部改变其语音现实的复杂音系变化
  • 拉刻西斯拉刻西斯(希腊语:Λάχεσις,意为“命运分配者”)古希腊神话的命运三女神之一。与其他两位命运女神(阿特罗波斯和克洛托)一样,拉刻西斯的父亲是宙斯,母亲是忒弥斯(也有说法认为她
  • 乔治亚政治乔治亚是一个议会制的多党制民主国家,乔治亚总统是国家元首,乔治亚总理则是政府领导人。立法权由政府和国会所有。乔治亚国内有阿布哈兹和阿扎尔两个自治共和国及南奥塞梯自治
  • 王崧王崧(1752年-1837年),原名藩,字伯高,一字乐山,号酉山。云南浪穹(今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人。父王梅村,藏书甚富。王崧幼承庭训,拜檀萃为师。乾隆三十年(1765年),乡试第二名,嘉庆四年(1799年
  • 噶达浑噶达浑(满语:ᡤᠠᡩᠠᡥᡡᠨ,穆麟德:;?-1657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兵部尚书。曾任户部尚书。顺治十年三月丙戌,接替明安达礼,担任清朝兵部尚书,后去世。由觉罗伊图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