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普林沼地之战

✍ dations ◷ 2025-11-15 08:43:48 #杜普林沼地之战

杜普林沼地之战1332年8月11日发生在苏格兰珀斯,交战双方分别是国王罗伯特·布鲁斯之子、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及其支持者,以及苏格兰国王约翰·巴里奥之子爱德华·巴里奥与英格兰盟军。马尔伯爵唐纳德率领约1.5至4万苏格兰兵马发起进攻,巴里奥与巴肯伯爵亨利·博蒙的部下仅1500人马,以英格兰人为主。此役是第二次苏格兰独立战争首场大规模战斗。

1328年英格兰与苏格兰签署《北安普顿条约》结束第一次苏格兰独立战争,承认布鲁斯是苏格兰国王,英格兰普遍对条约不满。英王爱德华三世乐意给北方邻居找麻烦,默默支持将巴里奥推上苏格兰王位的运动。巴里奥率小股部队登陆法夫并向苏格兰首都珀斯进发,厄恩河对岸的苏格兰防守兵力至少是他十倍。巴里奥所部夜间从无人防守的浅滩过河后摆开防御阵形。

苏格兰人早上主动出击导致阵形混乱,他们无法突破英格兰披甲战士防线并困在山谷,后方兵力源源推进,导致前方将士无从机动,甚至无法使用武器。英格兰人用长弓朝苏格兰两侧射击,大量苏格兰人死于窒息或踩踏。苏格兰军队最后溃败,英格兰披甲战士上马追击直到入夜。珀斯随后陷落,苏格兰残军溃逃,巴里奥登上苏格兰王位。1332年结束前大部分苏格兰脱离他的控制,1333年又在爱德华三世公开支持下向他称臣。忠于大卫二世的势力1334年推翻巴里奥,他次年复辟但又在1336年被废。

1296年3月,英王爱德华一世(1272至1307年在位)突袭并劫掠苏格兰边境城镇特威德河畔贝里克,打响第一次苏格兰独立战争。经过长达30年的战争,英军在斯坦霍普大败,新加冕的14岁国王爱德华三世差点被俘。摄政法兰西的伊莎贝拉与罗杰·莫蒂默走上谈判桌,1328年与罗伯特·布鲁斯签署《北安普顿条约》,承认罗伯特一世为苏格兰国王。英格兰普遍对条约不满,人称“懦夫的和平”。拒绝宣誓效忠布鲁斯的苏格兰贵族被剥夺权利,他们离开苏格兰加入前苏格兰国王约翰·巴里奥(1292至1296年在位)之子爱德华·巴里奥的势力,后者1296年被英格兰俘虏后退位

罗伯特·布鲁斯1329年驾崩,继承人大卫二世(1329至1371年在位)年仅五岁。1331年,失去地位的苏格兰贵族在巴里奥与第四代巴肯伯爵亨利·博蒙(Henry Beaumont, Earl of Buchan)带领下齐聚约克郡,计划入侵苏格兰。知道上述计划的爱德华三世表面发出禁令,1332年向英格兰北方官员下达指令要求逮捕打算侵略苏格兰的人。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爱德华三世乐意给北方邻居找麻烦,他只坚持巴里奥不能从英格兰陆路侵入苏格兰,对1332年7月31日巴里奥所部从约克郡搭船前往视而不见。苏格兰对此严阵以待,大卫二世的摄政莫里伯爵托马斯·伦道夫(Thomas Randolph, Earl of Moray)是军人出身,作战经验丰富,受命担任苏格兰护国主(Guardian of Scotland)。伦道夫对巴里奥与博蒙来袭准备充分,但在敌军抵达十天前去世。

巴里奥仅有千五兵力,披甲战士五百,步兵一千且大多是长弓手,但他预计上岸后会有大批苏格兰人来投。苏格兰推举马尔伯爵唐纳德(Donald, Earl of Mar)继任护国主,马尔伯爵是国王近亲,在征战方面经验丰富。他把苏格兰大军分成两队并亲自统领福克斯湾北部兵力,南部交给边疆伯爵帕特里克(Patrick, Earl of March)。巴里奥一直与马尔伯爵保持联系,希望对方带领大批部下投诚,得知福克斯湾北部大军由马尔伯爵统领后,他有意在1332年8月6日选择北岸的韦斯特金霍恩(今本泰兰)登陆。

巴里奥所部登陆期间,法夫伯爵邓肯(Duncan, Earl of Fife)、罗伯特·布鲁斯(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的私生子)率规模远胜的苏格兰大军来袭。英格兰人在海滩遇袭,长弓手和支援步兵在巴里奥与博蒙率披甲战士上岸前就把敌人击退。

当时苏格兰的记载称此役损失微不足道,英格兰文献宣称苏格兰阵亡90人的一份,900人的两份,1000人的四份。其中《布鲁特编年史》()还称,法夫伯爵对败在这么小的兵力手下“羞愧不已”。巴里奥所部伤亡缺乏记载,马尔伯爵将主力撤到首都珀斯,整合韦斯特金霍恩残部并要求增援。旗开得胜的巴里奥与博蒙所部全部上岸后进军邓弗姆林,搜寻粮草并劫掠苏格兰军械库后朝珀斯进发。

马尔伯爵所部驻守珀斯以南三公里的厄恩河(River Earn)北岸并拆掉桥梁。苏格兰兵力远较对手庞大,当时的各种编年史记有两万、三万,甚至七份文献称四万。历史学家克利福德·罗杰斯(Clifford J. Rogers)推测实际人数略多于1.5万。苏格兰大多几乎全是步兵。英格兰人8月10日抵达厄恩河南岸,处境非常不利:深入敌境、对方兵力超过他们十倍且在河对岸占据有利防御阵地,他们还得知边疆伯爵正率大批苏格兰援军前来。苏格兰人在防守阵地休息,计划次日派部分兵力长线包抄。英格兰人如果强行渡河必然惨败,他们可能一直希望马尔伯爵叛变投诚,但始终没等到。两军当天隔河相望直至入夜。

据同时代文献记载,苏格兰人对胜利充满信心,当晚就开始庆祝,“饮酒、寻欢作乐”至深夜。除截断的桥梁有人看守外,守军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防范英军。巴里奥所部深知无论等待或撤退都必然惨败,当晚全部从无人守御的浅水处强渡厄恩河。他们在黑暗中前进,约午夜时偶然发现敌军营地并突袭。部分苏格兰军人被杀或俘虏,其他人逃生。英军一度以为打败敌方主力,拂晓时发现两大股苏格兰部队逼近。据编年史记载,军队统帅向士气低落的大军演讲,激起大家的斗志。

英格兰人结阵徒步战斗,40名日耳曼雇佣兵骑士上马。披甲战士紧密排列成的三队,第四队是配备长柄枪的普通步兵。主力部队两侧分配长弓手。巴里奥所部在山谷转为丘陵、地形变窄的位置组成防御阵形,步兵在约180米宽的山谷中心,弓箭手在地势更高、更崎岖的两侧。披甲战士的马留在后方。

信心丝毫不减的苏格兰人组成两个大型长柄枪圆阵(Schiltron),大量人员手持长柄枪结成密集阵形。马尔伯爵提议给予英格兰人机会投降,这样回头就能要求大笔赎金。统领前方圆阵的布鲁斯看到英军居然安然渡过厄恩河,而且他至少对马尔伯爵与巴里奥的通信往来知情,于是公开宣称马尔伯爵怀有异心,故意让敌军渡河。马尔伯爵严厉谴责布鲁斯撒谎,自称要率先攻击敌军证明忠心。布鲁斯也宣称要率先攻击,两个大型长柄枪圆阵争先恐后地涌向英军阵地。

原本就是前军的布鲁斯所部率先赶到,但冲锋导致阵形混乱,许多人落在后面。两军交手时布鲁斯身边只有八百人,但冲击力仍令英格兰中军步兵后退近九米。英军侧身对敌,阵形没有打乱,以肉身挡住潮水般涌来的苏格兰人。匆忙进攻的苏格兰人无法利用地形,而且全都以敌方中军的披甲战士为目标,没人攻击山谷两侧的长弓手。冲击英格兰中军导致他们侧翼暴露,方便对方弓箭手反击。布鲁斯所部后方将士源源不断地冲入山谷,双方前军紧紧靠在一起以致都无法动用兵器。

苏格兰人大多没有头盔,有头盔的也没有防护面罩,长柄枪圆阵前方人员纷纷被英军弓箭手“射瞎或射伤面部”。侧翼的苏格兰人朝中间挤得越来越紧,人员身不由己,毫无行动空间。马尔伯爵所部同样因急行军和崎岖地势打乱阵形,他们冲入布鲁斯后方引起混乱。这种局面从拂晓刚过一直持续到午后。中军极其拥挤导致大量苏格兰人窒息,一旦失足跌倒就被活活踩死。同代文献称上千人压根儿没碰到英格兰人就死于窒息。“被自己人挤死的比英格兰人所杀还多……每倒下一人就马上会有第二、第三人跟着倒下,后面的人还在争先恐后地挤进来匆忙应战,全军都在等待屠戮”。

英军拥挤程度和军队规模都不及对手,顶住初期攻势后就能更有效地使用武器。布鲁斯所部的幸存者竭力逃离,导致局面更加混乱,极易沦为英格兰披甲战士的目标。据编年史记载,苏格兰人的尸体层层堆叠,英军步兵需要爬上去才能继续攻击尚未倒下的对手。战斗期间,长弓手一直在朝苏格兰侧翼射击,最终苏格兰人放弃抵抗开始溃逃。许多幸存的苏格兰贵族骑马逃跑,其他人徒步逃离。英格兰披甲战士上马追击直到日落,巴里奥所部随后占领珀斯并改善城防,准备应对边疆伯爵的大军。

英军阵亡人数有精确记载:两名骑士,33名侍从,共35人,许多文献强调英军弓箭手无一丧生。苏格兰方面伤亡缺乏准确记载,但文献一致认定损失惨重,除马尔伯爵和布鲁斯外,史书有载的阵亡人员还有伯爵两人、男爵14人,骑士160人,其他人更多。同时代的英格兰编年史有两份估计苏格兰阵亡人数超过1.5万,苏格兰文献有两份分别估计两千和三千人阵亡,还有一份声称损失的“贵族”就有三千,其他人员不定。大部分文献称苏格兰人的尸体堆到很高,甚至超过长矛的长度。苏格兰高官只有法夫伯爵幸存,在被俘后投诚。

边疆伯爵一周后赶到珀斯城外,一路收编马尔伯爵的残军。巴里奥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地战胜马尔伯爵,如今已占领防御坚固的城池并获取充足粮草,把他运来的船只又击败苏格兰海军,随时可以送来食品和增援。如果边疆伯爵胆敢进攻,用不了多久就会耗尽粮草,包括周边乡村的粮食。

1332年9月24日,巴里奥在斯昆(苏格兰君主加冕传统地)加冕苏格兰王位。巴里奥在两个月内把价值两千英镑的苏格兰资产送给爱德华三世,其中包括“伯立克郡、城镇和城堡”。支持巴里奥的苏格兰人不多,势力不到六个月就土崩瓦解。12月17日,大卫二世的支持者在安南之战(Battle of Annan)伏击巴里奥,他衣衫不整地骑马逃到英格兰,请求爱德华三世支援。英王抛弃中立伪装,承认巴里奥是苏格兰国王并准备开战。1333年7月,英军在哈利顿山之战(Battle of Halidon Hill)大败苏格兰军队,巴里奥恢复王位。1334年他再度被废,次年复辟但1336年又被忠于大卫二世的势力推翻。第二次苏格兰独立战争从巴里奥入侵苏格兰开始,直至1357年结束。现代史学家拉纳德·尼科尔森(Ranald Nicholson)认为,爱德华三华率领英军在哈利顿山和克雷西大胜,战术都和杜普林沼地之战相同:“披甲战士下马,弓箭手置于两侧”。

苏格兰历史环境局已找到此役战场位置,与编年史记载相符。战场位于杜普林高原,杜普林海湾东南面,珀斯西南方向八公里。

山谷两侧逐渐变窄,迫使长柄枪圆阵向中间靠拢,苏格兰人越聚越紧,引发致命的挤压,估计是此役大败的主要原因。陡峭的斜坡能为英军防范各方袭击,山谷宽度可以容纳约500名下马的披甲战士。山谷向西端敞开,苏格兰人就从这里开始进攻,没法一眼看出这将是他们的葬身地。

该机构认为,选择此地布防“足以证明英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战术非常有效”。2011年3月21日,苏格兰历史环境局把战场加入苏格兰历史战场名录(Inventory of Historic Battlefields in Scotland)。

坐标:56°21′11″N 3°32′17″W / 56.353°N 3.538°W / 56.353; -3.538

相关

  • 海报海报,中国大陆亦称手抄报,通常指单张纸形式、可张贴的广告印刷品。海报是最古老的商业大众传播形式之一,非商业组织及公共机构也有用此宣传方式。其优点是:传播信息及时,能够表达
  • 波尔兹曼常数玻尔兹曼常数(英语:Boltzmann constant)是有关于温度及能量的一个物理常数,常用 k {\displaystyle k} 或
  • 绿豆煎饼�饼(韩语:빈대떡)、朝鲜绿豆饼(녹두부침개、녹두지짐)、绿豆煎(녹두전)或绿豆煎饼(녹두전병)是一种朝鲜饼食,主要材料有绿豆粉、泡菜和葱。此菜色最初出现于1670年的《飮食知味方》一
  • 条纹长颏鳂条纹长颏鳂(学名:),又名条新东洋鳂、莎姆金鳞鱼,为鳂科长颏鳂属的鱼类,俗名沙马拉金鳞鱼。分布于夏威夷、社会群岛及东非等珊瑚礁区以及台湾南部到西沙群岛等。本鱼体呈银白色,在背
  • 黄登云黄登云,字明珠,直隶宁晋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唐邱乡南马庄村人。清末军事将领。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三甲第六十名武进士。以卫所守备用。民间传说黄登云自幼力大无穷,喜欢
  • 弗朗索瓦-安德烈·达尼康·菲利多尔弗朗索瓦-安德烈·达尼康·菲利多尔(法语:François-André Danican Philidor,1726年9月7日-1795年8月31日),18世纪中叶法国国际象棋大师,作曲家。他重视“兵”在棋局内的地位。他
  • 皮氏寄居蟹皮氏寄居蟹(学名:)为寄居蟹科寄居蟹属下的一个种。
  • 拉姆山坐标:47°25′19″N 13°02′28″E / 47.421861°N 13.041142°E / 47.421861; 13.041142拉姆山(德语:Lamkopf),是奥地利的山峰,位于该国中部,由萨尔茨堡州负责管辖,属于贝希特斯加
  • 圣保罗岛 (阿拉斯加)圣保罗岛(Saint Paul Island)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岛屿,属于普里比洛夫群岛的一部分,位于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白令海,面积100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605毫米,岛上有机场设施,2000年人
  • 盛承发盛承发(1950年4月-),安徽庐江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害虫防治专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