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格

✍ dations ◷ 2025-08-13 04:26:59 #贝尔格
阿尔班·马里亚·约翰内斯·贝尔格(德语:Alban Maria Johannes Berg,1885年2月9日-1935年12月24日),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也逝于该地,是与勋伯格、韦伯恩齐名的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贝尔格的音乐集马勒的后期浪漫主义和勋伯格的无调性手法和后来的十二音序之大成。虽然他一再强调自己是旧有传统的捍卫者,但是无可置疑地他是20世纪音乐的革新者。贝尔格因为虫咬导致的感染,于1935年的圣诞夜去世。贝尔格出身于维也纳一个有教养的家庭。早年即显示作曲天才。1904年开始,贝尔格跟随勋伯格学习,在此之前他几乎没有受过正规音乐培训。贝尔格把这位作曲前辈(实际上只比他大11岁)看作是朋友、父亲和音乐完人。学习四年后,他写了作品第一号,单乐章的《钢琴奏鸣曲》。虽然作品的黯淡色调和浪漫主义晚期的忧郁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华格纳和马勒的影响,但作品的丰富素材和无比自信无疑是大师手笔。1910年的《弦乐四重奏》是贝尔格在勋伯格门下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随后贝尔格就彻底背弃了一部作品必须具有一个主调的调性原则。1911年他与Helene Nahowski结婚,这一时期的音乐受到了他们爱情的影响。1912年为女高音和乐队而作的《阿尔腾贝尔格歌曲》(Altenberg Songs)反映了放荡和苦涩的性爱意识,这在贝尔格后来的两部歌剧中有着更深刻的宣泄。但勋伯格并不认可《阿尔腾贝尔格歌曲》,为了使老师满意,贝尔格尝试更长大成熟的结构(很大程度上受马勒《第九交响曲》的影响),特地创作了《管弦乐曲三首》,题献给老师。1915年到1917年间贝尔格在奥地利服兵役,并于1917到1920年间创作了歌剧《沃采克》。尽管音响上极其复杂,但他对士兵沃采克充满同情与人性的描绘,强烈的戏剧张力几乎令人无法承受,深深地感染了观众。1925年贝尔格完成为钢琴、小提琴和13件木管乐器而作的《室内协奏曲》,赞美了由勋伯格、韦伯恩和他组成的三人组,曲中内容及精于计算的结构全部基于数字3。1925-26年的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受某些外部事件的影响,贝尔格把它们隐秘地写进了音乐。其实那就是与Hanna Fuchs-Robettin之间的暧昧关系,贝尔格最后的歌剧《璐璐》中赤裸裸的情色描写由此而来。也有人认为,伦敦1888年的开膛手杰克连续谋杀案,也是催生此部歌剧的事件之一。1935年贝尔格受托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纪念马勒遗孀阿尔玛的女儿玛侬。贝尔格还将巴赫众赞歌《我心满足》(Es ist genug)写入最后乐章,形成动人的挽歌,作品很快完成。但是他再也听不到自己作品的演出:1935年12月,贝尔格死于败血症,死后《小提琴协奏曲》的首演成了他的安魂曲。贝尔格创作时进度缓慢,考虑周密,感觉灵敏。为数不多的作品显示出其智慧过人,技巧精湛,想像力丰富亲切,胜过老师。是勋伯格最富浪漫色彩的弟子。也是位才华横溢、诚挚热情的教师。贝尔格更是促使20世纪无调音乐风格成熟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主要由少数几种中心技巧形成:由于他既运用新作曲法,又未失古典传统,从而获得了“现代音乐的古典主义者”称号。他和勋伯格、韦伯恩三人被称为20世纪第二维也纳乐派的代表。1933年纳粹在德国当权后,称他们的作品为“堕落的艺术”,并予以禁演。

相关

  • 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波意耳-马略特定律(英语:Boyle's law,也称作Boyle–Mariotte law或Mariotte's law),在定量定温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是由爱尔兰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1662年根据实验
  • 随伴病毒科随伴病毒属 矮化病毒属随伴病毒科(Sequiviridae)(伴生病毒科)
  • 四川话四川话(四川话拼音:Si4chuan1hua4;国际音标: ),是流行于中国四川省、重庆市(巴蜀地区)及周边省份临近地区的主要汉语言,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的成渝片及灌赤片。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
  • 关联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相关(Correlation),显示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在统计学中,相关的意义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相对于其相互独立的距离。在这个广义的定义下,有许
  • Hachimoji八文字DNA(英语:Hachimoji DNA,Hachimoji源自日语“八文字”的发音),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核酸类似物,除含有四种天然DNA中含有的碱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外,还含有另
  •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7年),本名犬子,因慕蔺相如之人,故更名相如,字长卿,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一说为四川蓬安县人。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上林赋》。作品词藻富
  • 查尔斯·利伯查尔斯·M·利伯(英语:Charles M. Lieber,1959年4月9日-)是美国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国际纳米技术领军人物之一。他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2012年获得沃尔夫化
  • 拉丁超立方拉丁超立方抽样(英语:Latin hypercube sampling,缩写LHS)是一种从多元参数分布中近似随机抽样的方法,属于分层抽样技术,常用于计算机实验或蒙特卡洛积分等。麦凯(McKay)等人于1979年
  • 月潮间隔月潮间隔,也被称为月潮间隙。它代表了某地区从月亮过中天开始,直到下一次满潮的间隔时间。 潮汐主要是受到月球的重力影响,因此理论上满潮应发生在月亮经过天顶时。 但实际上由
  • 环境丰容环境丰容是指的由于周围的复杂环境给其提供的信息处理造成的大脑变化。一般来说环境越是丰富多变,大脑中的轴突数量就越多,树突也越浓密复杂。环境丰容的影响主要于神经发育(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