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贝尔格
✍ dations ◷ 2025-07-18 11:00:02 #贝尔格
阿尔班·马里亚·约翰内斯·贝尔格(德语:Alban Maria Johannes Berg,1885年2月9日-1935年12月24日),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也逝于该地,是与勋伯格、韦伯恩齐名的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贝尔格的音乐集马勒的后期浪漫主义和勋伯格的无调性手法和后来的十二音序之大成。虽然他一再强调自己是旧有传统的捍卫者,但是无可置疑地他是20世纪音乐的革新者。贝尔格因为虫咬导致的感染,于1935年的圣诞夜去世。贝尔格出身于维也纳一个有教养的家庭。早年即显示作曲天才。1904年开始,贝尔格跟随勋伯格学习,在此之前他几乎没有受过正规音乐培训。贝尔格把这位作曲前辈(实际上只比他大11岁)看作是朋友、父亲和音乐完人。学习四年后,他写了作品第一号,单乐章的《钢琴奏鸣曲》。虽然作品的黯淡色调和浪漫主义晚期的忧郁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华格纳和马勒的影响,但作品的丰富素材和无比自信无疑是大师手笔。1910年的《弦乐四重奏》是贝尔格在勋伯格门下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随后贝尔格就彻底背弃了一部作品必须具有一个主调的调性原则。1911年他与Helene Nahowski结婚,这一时期的音乐受到了他们爱情的影响。1912年为女高音和乐队而作的《阿尔腾贝尔格歌曲》(Altenberg Songs)反映了放荡和苦涩的性爱意识,这在贝尔格后来的两部歌剧中有着更深刻的宣泄。但勋伯格并不认可《阿尔腾贝尔格歌曲》,为了使老师满意,贝尔格尝试更长大成熟的结构(很大程度上受马勒《第九交响曲》的影响),特地创作了《管弦乐曲三首》,题献给老师。1915年到1917年间贝尔格在奥地利服兵役,并于1917到1920年间创作了歌剧《沃采克》。尽管音响上极其复杂,但他对士兵沃采克充满同情与人性的描绘,强烈的戏剧张力几乎令人无法承受,深深地感染了观众。1925年贝尔格完成为钢琴、小提琴和13件木管乐器而作的《室内协奏曲》,赞美了由勋伯格、韦伯恩和他组成的三人组,曲中内容及精于计算的结构全部基于数字3。1925-26年的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受某些外部事件的影响,贝尔格把它们隐秘地写进了音乐。其实那就是与Hanna Fuchs-Robettin之间的暧昧关系,贝尔格最后的歌剧《璐璐》中赤裸裸的情色描写由此而来。也有人认为,伦敦1888年的开膛手杰克连续谋杀案,也是催生此部歌剧的事件之一。1935年贝尔格受托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纪念马勒遗孀阿尔玛的女儿玛侬。贝尔格还将巴赫众赞歌《我心满足》(Es ist genug)写入最后乐章,形成动人的挽歌,作品很快完成。但是他再也听不到自己作品的演出:1935年12月,贝尔格死于败血症,死后《小提琴协奏曲》的首演成了他的安魂曲。贝尔格创作时进度缓慢,考虑周密,感觉灵敏。为数不多的作品显示出其智慧过人,技巧精湛,想像力丰富亲切,胜过老师。是勋伯格最富浪漫色彩的弟子。也是位才华横溢、诚挚热情的教师。贝尔格更是促使20世纪无调音乐风格成熟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主要由少数几种中心技巧形成:由于他既运用新作曲法,又未失古典传统,从而获得了“现代音乐的古典主义者”称号。他和勋伯格、韦伯恩三人被称为20世纪第二维也纳乐派的代表。1933年纳粹在德国当权后,称他们的作品为“堕落的艺术”,并予以禁演。
相关
- L.卡尔·冯·林奈(英语:Carl Linnaeus,瑞典语: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也译为林内,受封贵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于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
- 股骨股骨(Os femoris或者简为Femur)是人体最长最粗壮的长骨。股骨位于四肢动物的下肢(或后肢)深面。股骨上方弯曲,在此有股骨头(Caput femoris),近圆形,其关节面与骨盆形成髋关节。弯曲的
- 积极治疗积极治疗(英文:Curative care)指的是所罹患的疾病因仍有痊愈(英语:Cure)机会,故而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采取的积极治疗策略。积极治疗与预防性治疗(预防性医疗)及和缓医疗不同。预防性
- 勒克斯勒克斯(Lux,通常简写为lx)是一个标识照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1流明每平方米面积,就是1勒克斯。其单位换算是1勒克斯 = 1 流明/平方米 = 1 坎德拉·球面度/平方米(1 lx = 1 lm/m2= 1
- 卡卢肯贝卡卢肯贝是西非国家安哥拉的城市,由威拉省负责管辖,位于该国中部,处于首都罗安达以南约600公里,市内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堂,2006年人口估计约246,229。
- 严刑峻罚乱世用重典,或治乱世用重典,是中国历史上关于治理犯罪的一种观点,类似现代西方刑事政策理论中的吓阻理论,其背后思维是两个相关的观点:著名的、属于“治乱世用重典”思想的刑事政
- 布瓦吉吉穆罕默德·布瓦吉吉(阿拉伯语:محمد البوعزيزي,拉丁转写:Mohamed Bouazizi,1984年3月29日-2011年1月4日),突尼斯贫民,靠摆地摊为生。2010年12月17日,他在摆摊时受到警察
- 罗脱伊莱休·鲁特(英语:Elihu Root,1845年2月15日-1937年2月7日),美国律师、政府官员、外交家。曾任美国国务卿和美国战争部长。他在任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设立总参谋部和参谋长室,创立
- 苏特纳贝尔塔·冯·苏特纳(Bertha von Suttner,全名Bertha Sophie Felicitas Freifrau von Suttner,1843年6月9日-1914年6月21日),生于布拉格,逝世于维也纳,是一位奥地利小说家,激进的和平
- 霍桑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年7月4日-1864年5月19日),19世纪美国小说家,其代表作品《红字》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霍桑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他的曾曾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