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玻意耳-马略特定律
✍ dations ◷ 2025-08-06 21:19:48 #玻意耳-马略特定律
波意耳-马略特定律(英语:Boyle's law,也称作Boyle–Mariotte law或Mariotte's law),在定量定温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是由爱尔兰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1662年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称之为波义耳定律:此定律实验结果首先由Henry Power所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马略特在1676年发表在《气体的本性》论文中: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其体积和压强成反比。波义耳和马略特这两人是各自分别独立确立定律的,因此在英语国家,这一定律被称为波义耳定律,而在欧洲大陆则被称为马略特定律。这里这个公式又可以继续推导,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压强的乘积成为一定的常数。如果在温度相同的状态下,A、B两种状态下的气体关系式可表示成。习惯上,这个公式会写成定律本身可以陈述如下:指出在恒定温度下的固定质量,绝对压强和气体的体积成反比。当温度恒定时若体积增大,压强会减小,反之亦然。例如当体积减半,压强会加倍或是体积加倍,压强减半。波意耳定律指出在恒定温度下的固定质量,绝对压强和气体的体积成反比。该法也可在稍微不同的方式表示,即绝对压强和体积总为常数。大多数气体于中等压强和温度下的表现如同理想气体。17世纪的技术不足无法产生高压或低温状况,所以波义耳定律于发表时并无偏差。而随科技进步,技术改良允许产生高压及低温的实验状况,理想气体于极度实验状况下的偏差可被显著的观察到,所以压强和容积之间的关系只能准确地描述实际气体理论。此偏差也可表示为压缩因子。波意耳(和马略特)衍生的定律来自实验依据。该定律也可以由基于原子和分子存在理论、运动假设、完全弹性碰撞的假定存在的理论推导。这些假设是在实证主义科学界在当时遇到了巨大阻力,因为他们被视为纯粹的理论构建且毫无观测证据。丹尼尔·伯努利在1737年至1738年用分子层面之牛顿运动定律得出波义耳定律 。而此结果被忽略直到1845年约翰·沃特斯顿(英语:John James Waterston)发表的一篇动力学理论论文,然而此论文却被英国皇家学会拒绝。直到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鲁道夫·克劳修斯以及路德维希·玻尔兹曼的作品才牢固建立了气体动力学理论并促使人们关注伯努利和沃特斯顿两者的理论。能量学和原子论的支持者之间的争论引起波兹曼于1898年写一本书来厘清,而这本书经严厉批评导致波兹曼于1906年自杀。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理论动能适用于流体悬浮颗粒的布朗运动,此理论于1908年由让·佩蓝证实。
相关
- 颈部颈(neck),又称脖子,是身体的一部分,通常指在生物中,身体连接头和躯干之间的那一部分。假如颈部被折断,该生物便会死亡。颈头钮 别称-颈喉钮 通常别人称恤衫最顶的那一钮叫颈头钮人
- 吸烟吸烟(英语:Smoking),又称抽烟、烧烟、食烟(粤语),指燃烧特定物质,使它产生气体,之后再利用呼吸,让烟雾进入呼吸道及肺部,从而吸收其中的某些成分进入人体血管的行为。在人类社会中,最常
- 小病疾病是生物在一定原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特定的异常病理情形,而且会影响生物体的部分或是所有器官。一般会解释为“身体病况”(medical
- 太古宙太古宙(英语:Archean)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宙。太古宙起始于约40亿年前 内太阳系后期重轰炸期的结束(由对月岩的同位素定年确定),地球岩石开始稳定存在并可以保留到现在,而结束于25
- 激素激素(英语:hormone)也音译作荷尔蒙或贺尔蒙,在希腊文原意为“兴奋活动”。激素是指体内的某一细胞、腺体或者器官所产生的可以影响机体内其他细胞活动的化学物质。仅需很小剂量
- 凝血因子血液凝固,或称为凝血指的是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血液凝固的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 斑色鱼鳞癣斑色鱼鳞癣,又称为小丑鱼鳞癣(Harlequin-type ichthyosis ,在英文还有Harlequin ichthyosis、ichthyosis congenita、Ichthyosis fetalis、keratosis diffusa fetalis:562等名
- 去羟肌苷地达诺新(英语:Didanosine,化学名为2',3'-双脱氧腺苷,简称为ddI或DDI)是反转录酶抑制剂,能有效的对抗HIV病毒,常跟其他的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一起使用,用于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 乳胶乳胶是指从天然的树木(被子植物,例如橡胶树)中抽取的树液,在空气中会凝固。它是一种微粒(英语:Microparticles)聚合物混合的乳剂,成分包括蛋白质、生物碱、淀粉、糖类、植物油、单宁
- 细菌萜醇细菌萜醇也称为“细菌异萜醇”,是一种由乳酸杆菌合成的、具有11个萜醇基的脂质。 这种分布于细菌中的聚萜醇是细胞膜多糖的O抗原侧链、细胞壁胞壁质的多糖骨架以及其它荚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