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转换

✍ dations ◷ 2025-11-12 12:10:17 #寄生,演化生物学,寄生虫学,流行病学

在寄生虫学和流行病学中,宿主转换是针对宿主的特异性进化性演化。 所有共生物种,例如寄生虫、病原体和互利生物,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宿主特异性。 它们寄生在单一寄主物种的身体中(或身体表面) ,或者更常见的情况是是寄生在一组有限的寄主物种上。 在后一种情况下,合适的寄主物种往往是在分类学上密切相关联的,它们往往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生理学性状。

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曾经出现在非洲中西部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并在20世纪早期转变为以人类为宿主的病毒。

最近的研究提出,将两种具有宿主特异性的进化性演化类型区分开。

根据这种观点,寄主转换是一些能够在新的寄主上建立一个新的可行的种群的寄生个体对一个新的寄主物种的寄生造成的。而这种新种群的形成往往是意外和突然的。 在完成对新寄主的寄生之后,新的种群或多或少地与原来的种群产生了隔离。 它不影响同种寄生虫在供体宿主上的进一步命运,并可能最终导致新寄生生物的物种形成。 寄生物种的转换更有可能瞄准那些人口日益增长的宿主种群,和寄生者/病原体动物相对贫乏的种群。例如入侵物种的先驱种群。

相反,在多宿主寄生物种情况下,宿主转移是一个特定宿主物种作为初级宿主与次级宿主的相对作用的逐渐变化。 原主寄主逐渐成为次要寄主,甚至完全被遗弃,而原次要寄主则成为新的主要寄主。 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更可预测的,且不会增加寄生虫的多样性。 可以预见的是,它通常发生在寄主种群数量减少,且寄主种群数量相对较少 (考虑到寄主种群规模较小) ,寄生物种 / 病原动物数量较多的情况下。

相关

  • 中华 (消歧义)地理上的中华可指中原或中国的代称,详见中国的称号#中华。古代政权上的中华指中夏,中华或中夏为封建制下的天子所在国,诸候所在国为诸夏或称诸华。中华和诸华(中夏和诸夏)统称华
  • 鳏夫寡妇是指死去丈夫的女性,又称孀妇、寡居、守寡或者孀居;死去妻子的男性则称为鳏夫,两者合称鳏寡。现在形容他们婚姻状况的正式名称通常是丧偶。在过去,寡妇的社会地位是重要社会
  • 性别流体非二元性别(英语:Non-binary gender)、性别酷儿(英语:genderqueer)和X性别(日语:Xジェンダー)是指一系列不完全是男性或女性的性别认同,这些身份在男性或女性的分类以外。非二元性别可
  • 载湉清朝第11位皇帝光绪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名载湉(满语:ᡯᠠᡳ ᡨᡳᠶᠠᠨ,穆麟德:Dzai Tiyan,太清:Zai Tiyan),爱新觉罗氏,是清朝第11位,也是自入关以来的第九位皇帝,同时是中
  • 有氧运动舞有氧舞蹈(Aerobic Dancing)是有氧运动的一种。有氧运动基本的条件需符合以下几点:刚开始运动时,能量通常来自于燃烧肝糖及葡萄糖,大约运动20分钟后才会开始燃烧脂肪,因此要达到燃
  • 澳门市政署市政署(葡萄牙语:Instituto para os Assuntos Municipais,缩写:I.A.M.)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2019年1月1日成立,统管民政及市政事务的非政权性市政机构。市政署承袭了大部分民政
  • 铎基因Toll基因编码Toll样受体蛋白家族。Toll基因的突变最初由1995年诺贝尔奖得主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以及艾瑞克·威斯乔斯以及他们的同事于1985年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
  • 猕猴桃属见内文猕猴桃属(学名:)是一种源产于亚洲东部地区的木本植物。而“猕猴桃”(又称“奇异果”,kiwifruit)则是“猕猴桃属”中多个栽培种的通称,包括原产于中国的美味猕猴桃,以及此物种
  • 音高集合音高集合(英语:pitch class)是一个集合,其中所有的音高都刚好差整数倍的八度音,举例来说,音高集合C包含了所有八度音中的C。若以科学音高记法表示,则音高集合C如下其中,C2比C1高八度
  • 考茨基效应考茨基效应(英语:Kautsky effect),也称感生荧光衰变效应,是指光照射植物的叶或其它含叶绿素工作时所产生的荧光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它是考茨基和赫希于1931年发现的。这种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