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转换

✍ dations ◷ 2025-04-25 13:34:15 #寄生,演化生物学,寄生虫学,流行病学

在寄生虫学和流行病学中,宿主转换是针对宿主的特异性进化性演化。 所有共生物种,例如寄生虫、病原体和互利生物,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宿主特异性。 它们寄生在单一寄主物种的身体中(或身体表面) ,或者更常见的情况是是寄生在一组有限的寄主物种上。 在后一种情况下,合适的寄主物种往往是在分类学上密切相关联的,它们往往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生理学性状。

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曾经出现在非洲中西部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并在20世纪早期转变为以人类为宿主的病毒。

最近的研究提出,将两种具有宿主特异性的进化性演化类型区分开。

根据这种观点,寄主转换是一些能够在新的寄主上建立一个新的可行的种群的寄生个体对一个新的寄主物种的寄生造成的。而这种新种群的形成往往是意外和突然的。 在完成对新寄主的寄生之后,新的种群或多或少地与原来的种群产生了隔离。 它不影响同种寄生虫在供体宿主上的进一步命运,并可能最终导致新寄生生物的物种形成。 寄生物种的转换更有可能瞄准那些人口日益增长的宿主种群,和寄生者/病原体动物相对贫乏的种群。例如入侵物种的先驱种群。

相反,在多宿主寄生物种情况下,宿主转移是一个特定宿主物种作为初级宿主与次级宿主的相对作用的逐渐变化。 原主寄主逐渐成为次要寄主,甚至完全被遗弃,而原次要寄主则成为新的主要寄主。 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更可预测的,且不会增加寄生虫的多样性。 可以预见的是,它通常发生在寄主种群数量减少,且寄主种群数量相对较少 (考虑到寄主种群规模较小) ,寄生物种 / 病原动物数量较多的情况下。

相关

  • 内共生学说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肝肾综合征肝肾综合征(英语:Hepatorenal syndrome,缩写HRS)是发生于肝硬化或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致命症状,患者的肾功能会快速恶化。虽然一些治疗方法(如透析)能延缓肝肾综合征的病程,但肝肾综合
  • 亨利·卡文狄西亨利·卡文迪什(英语:Henry Cavendish,又译亨利·卡文迪许、亨利·卡文狄西、亨利·卡文迪西,1731年10月10日-1810年2月24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他首次对氢气的性质进行了细致
  • 安妮·班克罗夫特安妮·班克罗夫特(英语:Anne Bancroft,1931年9月17日-2005年6月6日),生于美国纽约,美国著名女演员,其作品《毕业生》蜚声世界影坛,1962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得主。1931年,班克罗夫特出
  • Vestibular nuclei前庭核(Nuclei vestibulares)乃投射前庭神经(英语:vestibular nerve)的脑神经神经核(英语:cranial nuclei)。分布于脑干中的桥脑及延髓。前庭神经会由耳蜗内部进入延髓,并经过下大脑
  • 卢萨卡卢萨卡(Lusaka)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赞比亚的首都,卢萨卡位于赞比亚的东南部,海拔约1400米的高原之上。由于赞比亚系一盛产铜矿的内陆国,卢萨卡有铁路通往邻国坦桑尼亚以运铜出口,而
  • 枋桥建学碑坐标:25°00′39″N 121°27′30″E / 25.010849°N 121.458265°E / 25.010849; 121.458265枋桥建学碑位于台湾新北市板桥区的板桥国小校内,是纪念板桥林家出资赞助枋桥公学
  • 年代电视年代网际事业股份有限公司(Era Group)为台湾一家多媒体企业,业务包括电子传媒营运、影音制作、艺人管理、互联网、发行电影及激光影碟、卫星电视广播业务、电脑售票系统。目前
  • 斐迪南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斐迪南一世(德语:Ferdinand I,1503年3月10日-1564年7月25日)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大公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起;1558年加冕)。他也是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国王(1526年-1564年)。斐迪
  • 阿倍仲麻吕阿倍仲麻吕(日语:阿倍 仲麿/あべ の なかまろ ,698年-770年),朝臣姓,阿倍氏,原文名仲麿,又作阿部仲满,在中国时取汉名朝衡,又作晁衡、鼂衡,字巨卿。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唐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