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历史

✍ dations ◷ 2025-08-14 16:01:15 #亚洲各国历史,中东各国历史,伊拉克历史

伊拉克历史悠久,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虽然巴比伦现已消失,但其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却很多流存至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在当之无愧。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亚述里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美索不达米亚是新石器革命最早的地区,在约公元前10000年。

在早期铜器时代的欧贝德时期之中,下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苏美尔文明。随着公元前24世纪阿卡德帝国的兴起,古典苏美尔文明结束。在古提王朝时期,苏美尔人在前21世纪有着短暂复兴。

苏美尔几乎和古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公元前2006年,阿摩利人入侵两河流域,摧毁了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1894年左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个以幼发拉底河河畔的巴比伦城为首都的王朝。从那时起,美索不达米亚就被称为“巴比伦尼亚”,那里所有居民都被称为巴比伦人。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是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这个国家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汉摩拉比。汉摩拉比用武力统一了两河流域后,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他个人集宗教、军事、 行政、司法和水利建设等各种大权于一身。为了更有效的统治自己的国家,他颁布了著名的《汉摩拉比法典》。法典共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完备成文的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穆拉比统治时期达到极盛,但是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

在铁器时代,新亚述帝国是本地区的主导力量。

在波斯帝国征服前,新巴比伦王国(前626–前539)是本地区最后一个重要的时期。在新亚述帝国陷入内战之后,迦勒底人创建了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的统治止于前539年。

公元前539年,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居鲁士大帝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之后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帝国。之后此地由塞琉古帝国统治。

2世纪初,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率军侵入了帕提亚,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之后,又复归帕提亚帝国。

公元1世纪,基督教传入美索不达米亚,尤其是是罗马叙利亚行省成为了东方宗教和叙利亚的文学传统的中心。通常还认为,曼达安教可能起源于此,或者是作为从巴勒斯坦寻求庇护的曼达人而带入的。

3世纪起,帕提亚帝国被萨珊王朝取代。

直到602年,波斯帝国的沙漠边境由阿拉伯Al-Hirah的拉赫姆国王守卫。这一年,霍斯劳二世废除了拉赫姆王国。将边境向游牧民族敞开。在远处的北部,与拜占庭帝国为界。

656年该地区被阿拉伯人占领。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里都是波斯的一部分,但几乎所有政权其首都皆建于两河流域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巴比伦、塞琉古王朝的塞琉西亚、安息帝国、萨珊王朝的泰西封。762年,哈里发迁到安息帝国、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北郊的巴格达。此后,巴格达一直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心,直到1258年它被旭烈兀率领的蒙古西征军摧毁为止。

在14世纪至15世纪初土库曼人的黑羊王朝统治了今伊拉克地区。1466年,白羊王朝击败了黑羊王朝,接管了这一地区。16世纪起,大多数今伊拉克地区开始由奥斯曼帝国统治。是为巴格达省。

1534年,经过土耳其人与萨菲波斯人长期的拉锯争夺,伊拉克最终并入了奥斯曼帝国,两河流域与伊朗高原合为一体的历史就此画上了休止符。

1915年,英国军队占领伊拉克,以国联的名义对其进行统治,直至1932年伊拉克独立,成为以哈希姆王朝为统治者的君王国家。

1958年,具有社会主义背景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推翻亲西方的哈希姆王朝,取得执政地位。西方国家对此实行抵制。

萨达姆·侯赛因在1979年成为该党的领袖,并实行严酷的独裁统治。在萨达姆执政其间,大肆打击并杀害持不同政见者在1980年代,萨达姆与其邻国伊朗,由于教派冲突,进行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而此时伊朗经过伊斯兰革命以后,成为敌视美国的政教合一国家,因此,美国在两伊战争中支持伊拉克。1990年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科威特由于军事抵抗能力太低而迅速沦陷,萨达姆宣布“科威特成为伊拉克的一个省”,不过迅速遭到了联合国的谴责和美英联军的沙漠风暴行动,对伊拉克地面部队实施空中打击,次年1月海湾战争爆发,伊拉克被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击败并逐出科威特。这导致了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伊拉克实行长期制裁,并称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以联合国名义多次对其实施武器核查。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将国际原子能机构驱逐出伊拉克不受国际监督与核查为理由,组织联军进攻伊拉克,此并非经过联合国表决通过,伊拉克战争爆发,在几周后复兴党政权就被美英联军击败,其间伊拉克军队并未对美军有大的抵抗,大量的伊拉克军人投降,伊拉克处于美国及其盟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但是未能找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由美国任命的行政长官保罗·布雷默为美国负责伊拉克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担任伊拉克首脑。一个由各派政治力量组成的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在商讨起草宪法和基本建设计划。2004年6月1日,联合国、美、伊三方协商推选产生以阿拉维为总理的伊临时政府。6月28日,美英联军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权力。2005年1月30日,伊拉克举行大选。4月6日,贾拉勒·塔拉巴尼当选伊拉克过渡政权总统。2006年5月20日,战后首届正式政府在经议会表决批准后宣誓就职。总理为贾瓦德·马利基。

然而恐怖分子为对抗美英的军事占领进行了针对伊拉克警察、政府机构以及驻伊美军的汽车炸弹袭击。什叶派和逊尼派穆斯林在伊拉克境内的暴力冲突升级也成为伊拉克政府目前棘手的问题。

相关

  • 交通交通指所有透过器具(火车、汽车、摩托车、船、飞机等)、或仅靠人力进行的人流、客流和货流的交流运输,但广义解释也包含邮递、电信等人际资讯方面的交流。该词的现代释义取自于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授予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中国籍科学家。院士不设任期,为终身
  • 副族元素副族元素是化学上对元素的一种分类,是指周期表中不是s区及p区的元素,包括d区元素(过渡金属)、f区元素(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等。若用旧的周期表分A族、B族的分类方式,副族元素为旧有
  • 空袭台北大日本帝国美国台北大空袭,又称台北大爆击,是发生于1945年5月3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美军所发动,根据美国第五航空队《Fifth Air Force-Air War against Japan》记载,美军总共在
  • 宁州云南政权宁州,中国古代州名。西晋置。刺史镇建宁郡。初置时领四郡,其地大致相当于今云南省除迪庆、昭通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东晋、南朝宋、齐时辖有今云南省全境、贵州省中西部
  • 詹姆斯·布雷迪新闻简报室詹姆斯·布雷迪新闻简报室(英语:James S. Brady Press Briefing Room),亦被简称为“白宫新闻简报室”或“白宫新闻发布厅”,位于美国白宫西厢,是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向新闻媒体做简报
  • 路易斯维尔路易维尔(Louisville,i/ˈluːiːvɪl/,当地 i/ˈluːəvəl/ 或 i/ˈlʌvəl/)是肯塔基州的最大城市。根据不同的计算方法,路易维尔为美国第十六或第二十七大城市。该市由乔治·
  • 约瑟夫约瑟夫,源于希伯来语יוֹסֵף,译自 יהוה להוסיף,根据《希伯来圣经》,其意思是“上帝将提升”。在阿拉伯语(包括《古兰经》)为يوسف ,维吾尔族人常用为玉素甫。西
  • 丁部领丁先皇(越南语:Đinh Tiên Hoàng/.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
  • 凯尔林·贝洛凯尔林·贝洛(匈牙利语:Kehrling Béla,1891年1月25日-1937年4月26日),匈牙利网球、乒乓球、足球、冰球和雪橇运动员。他曾参加1912年夏季奥运会和1924年夏季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