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

✍ dations ◷ 2025-05-15 07:03:20 #扫墓
扫墓,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闽南人称扫墓(sàu-bōng)、挂纸(kuì-tsuá)、探墓厝(thàm-bōng-tshù),如有携带三牲等供品,才称作“培墓”(puē-bōng)。客家人则呼为挂纸(koa-chṳ́)、福州民系云为硩纸或轧纸(dák-cāi,dák为压之意)、广东人言为拜山(baai3-saan1)、行青(hong4-cing1)。扫墓是维护、修整祖先坟墓及其环境的祭祖活动,用意在慎终追远、思念祖先,同时亦能联络族人,有子孙团聚的意味。中国最早的春祭在寒食节,后来改为在清明节,现在北方部分地区仍然在寒食节祭祖,部分地区亦有在春分、上巳和秋分、重阳和冬至扫墓者。春节、清明节、中元节与重阳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甚至春分、秋分、中秋、冬至、寒衣节,古时都有可能是扫墓佳辰,尤其寒食节更是扫墓、祭祖、踏青、出游的好日子。不过时至今日,现代人大多仅于清明节时,会至祖先墓地进行清理、除草。虽然无法知道寒食节在什么时候被清明节取代,但从唐代多首与寒食节有关的诗来看,至少在唐时,中原人士仍然有纪念寒食节的习惯。闽南人并不一定要在哪一个日子扫墓,因为要集合宗族亲戚共赴祭扫,所以在清明或小清明(上巳)前后半个月内,都是正常情况。通常分为“清明附近”与“小清明附近”两种,连雅堂《台湾通史》:“三月初三日,古曰上巳,漳州人谓之三日节,祀祖祭墓。而泉州人以清明祭墓,谓之尝墓。”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半数以上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小清明附近扫墓,其他则在清明节。但是现在因为中华民国政府规定清明节当日放假,为了配合假期,逐渐以清明节当日,成为台湾闽南人扫墓的主流日期。闽南习俗,扫墓沿途不得已而踩踏他人坟冢,边走边说“借过”,并不视为得罪。找到祖坟时,先徒手礼拜,告知土地神与先人要开始扫墓了。随即用镰刀清除坟墓附近的杂草,也可以趁机修复墓园的裂缝,或是补漆墓碑字迹,当清理完毕后,在坟墓周遭压上墓纸,代表为祖先修缮房舍。一般来说,墓纸有两种款式,皆为长方形,边缘或平直,锯齿,或有剪纸图案。一种是泉州款式:有红黄青白靛等各种颜色的,称为“五色纸”。一种是纯粹黄色的“黄嘏纸”(黄色墓纸)。泉州人使用的是有红(火)、黄(土)、白(金)、绿(木)、靛(水)等色的,称为“五色纸”,象征五行,现在已加上粉红、淡绿、浅蓝、鹅黄等,甚至还有橙色、棕色、金色、银色,多的可达十数种颜色。有说法原本泉州同安只用“金白钱”中的“金钱”,三邑只用“金白钱”中的“白钱”,后来合并使用“金白钱”压于坟墓,但安溪、永春等其他地方用新春剩下的春联纸、红包袋等纸压坟墓,逐渐变为红色墓纸。最后演变成泉州的“五色纸”。也有另一说法称,泉漳地区本无固定的墓纸,各地习俗歧异。漳州地区的民众会去金纸店购买被裁切的金纸边缘,或者道士用剩的符纸洒在墓上。而泉州人以各种色纸洒在墓上,或者直接洒出婆姐等女神用的“婆姐衣”;最后演变成两种类别,一是纯黄纸,二是五色纸,五色纸亦可以烧给七娘妈、临水夫人、注生娘娘、鸟母等女神,当作布疋。压完墓纸后,点香祭拜,首先祭拜守坟的土地神(宜兰等地区会一并祭拜龙神),焚烧金纸。台湾北部地区使用“三色金”(寿金、福金、刈金),或者四色金(大百寿金、寿金、福金、刈金);南部使用“寿金”与“九金”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焚烧刈金(或者四方金、九金)、银纸。闽南人扫墓是只烧香与纸钱的,除了烧酒之外,一般不带祭品,如果带了祭品,称为“培墓”,如果是“培墓”或者有准备白煮蛋或(咸鸭蛋)祭祖者,会将蛋壳丢在墓碑上或者墓丘之上,象征脱壳重生、生生不息,或者掷蚌壳、蛤蜊壳、虾壳,亦为同样意义。早年流行“揖墓粿”,“揖”是闽南语“猜”之意,世家门阀扫墓,必定“培墓”,准备许多供品,尤其是“红龟粿”或“草仔粿”,称为“墓粿”。扫墓祭祖完毕,就召集附近的牧童甚至是儿童,扫墓者出谜语要其回答,或者与其猜拳,如牧童获胜,即可得到一枚“墓粿”,输了就得离开,是谓“揖墓粿”。但演变至后,通常牧童会讲“祝尊府添丁大发财”之类的吉祥话,扫墓者就会给一枚“墓粿”了。此风流行甚早,战国时代孟子就有向扫墓者乞讨食品的故事,而这习俗有布施贫童,为先人累积冥福之意;另也是希望墓园附近的孩童不要恶作剧破坏墓园。早期泉漳、台湾盛行此俗,相邻的坟墓都会尽量发放“墓粿”,以多者称雄。各地闽南人扫墓禁忌不同,日落前必须扫完坟墓,如果一定要拖到夜间,则必须携带净符,或者以红纸包裹的菖蒲、艾草、香茅或榕树树叶等避邪植物叶片,避免煞气。通常除了线香、蜡烛、纸钱、烧酒、鲜花之外,是不设供品的。如果设置了牲礼、粿饼等供品,则称为“培墓”。“培墓”一次,必须要一连三年都“培墓”,通常是新坟、新葬、捡骨、重修坟墓或家族成员荣登金榜(现代则是考取知名大学、留学或考上律师、公务员等)或家族内有人结婚、添丁,才会“培墓”。少数闽南人会准备水果、白煮蛋(或咸鸭蛋)、茶与香烟等祭拜,祭拜时口吟“果子不是礼,有扫无祭”,以表明此并非“培墓”,也可规避一培三年的规定。通常水果不用蕃茄、番石榴、释迦,如同祭祀神灵。一般都必须先祭拜土地神才祭拜祖先,但先祖如为高官或生前有爵位,则先祭祖,并可烧寿金。再祭拜土地神。惯例,去世三年以上的死者就可以使用刈金、四方金或九金,有些地方还会加烧金白钱,去世未满三年的死者,只能使用银类纸钱(大银、小银等),不能烧金类纸钱。异姓亲属(外孙、外曾孙,已嫁出去的女儿或孙女)扫墓时,通常只烧刈金、四方金或九金,南台湾则烧莲花金,称为“查某子金”,不烧银类纸钱。有些地区是死者过世未满三年,就让外孙改烧银纸,有些地区是直接破例烧金类纸钱。大致上长辈不扫晚辈坟墓,也有破例的方法,长辈只扫墓、除草、随意洒上墓纸,并插香,说:“今日途经此地,你的后生晚辈(儿子、女儿,或直接称“世细”,晚辈之意)托我带一枝香给你。”然后焚烧冥纸即离去,一般是不设供品,更不可以作揖、礼拜。但如同行中有辈份较低者,长辈站在一旁观礼,直接请辈份较低者向死者上香设供、作揖、叩首亦可。一座合葬的坟墓,以其中辈份最高者为墓主。烧纸钱或是祭祀,皆以墓主为准。比如某甲去扫家族墓(佳城),墓中有某甲之父、某甲之子的遗骨,某甲之父为墓主,故此次扫墓视为某甲祭父,完全可以行礼、叩首。又假设某甲之子死亡十年,捡骨后置入,某甲之父死亡一年(火化后置入家族墓),则某甲只烧大银等银纸。如犯了禁忌,就采一株青草,或者自己携带的榕树树叶,含在口中(或者嚼一嚼),说:“不识代志,无禁无忌”(不懂事,不犯禁忌),然后吐掉。有江湖术士称“扫墓途中,绝对不能踩踏他人坟墓”;其实闽南习俗,沿途因攀爬而不得已,可以踩踏他人坟墓,但必须合掌道歉,或者呼喊“借过”即可。亦有江湖术士称“扫墓前必须禁食”;但是,清理土葬坟墓常常需要跋山涉水,耗费大量体力,通常会吃饱了才上山扫墓;古时清明有寒食的遗风,一般当天不开火煮饭,扫墓者食用草粿、润饼等现成食品;直到扫墓完才开火煮饭,吃熟食。客家语中称扫墓活动为挂纸(发音亦同),这是因为依汉人扫墓的习俗,闽客皆然,会在墓碑上压上一张张长方形的黄嘏墓纸,并贴上红色的五福符(早期是用滴有鸡血的银纸或黄墓纸,现代则用五福符或者有朱砂印的黄墓纸来取代),表示修缮之意。客家人扫墓习俗不同于闽南人,在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扫墓文化,时间很不固定。从除夕到中秋节都有客家人扫墓,亦有不少人在春分后祭祖,清明达到最盛。如台湾北部汀州客家人则流行在八月初一至中秋节期间扫墓,称为“大清明”,现在的北海岸淡水、三芝一带的福佬客,仍偶从此俗。新竹、苗栗一带的客家人通常在元宵节次日就开始扫墓,而南台湾一带的客家人,则由春节到上巳之间任选一天来扫墓,甚至是除夕或大年初一。扫墓祭品为鲜花、水果、牲礼等。先烧经衣后烧寿金(若族谱记载先祖曾任高官者,视为神明,则可烧寿金)、刈金(或者四方金、九金)、大银、小银等。客家有“新地不过社,旧地挂到年底下。”的说法:新坟在社日前就要挂纸祭扫,最起码要在清明节前;否则刚逝世的祖先、亲人可能会抢不过七月半鬼门大开时的众好兄弟前辈,或是被当作孤坟。旧地到年底才挂纸,都无所谓。由于客家人常迁徙,有“捡骨”风俗,早期某些地方仕绅与长老,可能会将看起来是无主孤坟的坟墓,并为“万应公”统一作清明。为了避免祖坟被并入“万应公”,因此客家人很重视扫墓、挂纸。琉球民众多于清明节或元宵节、元宵次日春祭,首里士族多在春分和秋分附近扫墓。自从归为日本冲绳县之后,也有部分人依照日本人习俗,尤其是长期在县外工作者因迁就假期而依照日本本土的扫墓日期。以下以墓碑正面为基准(非参拜人的方向),由左至右(非必然)陈列。台湾客家人于开垦有成后,宗族会集资兴建公厅(祠堂)及祖塔(即纳骨塔,又称佳城),以利宗族共同挂纸(扫墓)。例如已成为古迹的新屋范姜祖堂旁附有祖塔,而新屋区的叶五美公祖塔更是齐聚数千名子孙祭祖。通常这是扫墓一开始最麻烦且费事的工作,由于经过了一整年,坟墓上会长出许多野草野花甚至小型的灌木。除非是新一代有专人定期清扫管理的花园公墓,不然祖先坟墓会杂草丛生,甚至林荫茂盛,有必要好好除草、清扫、整理。祭祀时每人手持三炷香。祭祀也是扫墓最大用意。中国传统世族家庭观念重,为了维系长久家族的优良传统,来承先启后,祖先去世后仍于九泉监看子孙的表现,透过清明扫墓,后代子孙藉祷词向祖先报告自己成就,确实不辱祖先教诲,祖先也才能保佑后代子孙。有些人会敬三次酒,大约十到二十分钟,表酒过三巡,这是神灵们的用膳时间。神灵完膳后,才是人类用餐的时间,这时就是拿润饼、草粿吃。土地公:先人:

相关

  • 痰是指肺及支气管等鼻腔以下的呼吸管道的粘膜所产生的分泌物,用来将包含尘埃、病毒、过敏原等异物排出体外的黏液,也可能是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经由咳嗽及咳痰所吐出来的黏液。感
  • 纵隔纵膈(mediastinum)是描述胸腔中心为疏松结缔组织所包围的构造,并无一个明显的界限。本区域包含许多解剖构造,包含心脏及其周围血管系统、食道、气管、膈神经(英语:phrenic nerve)、
  • HICD-10 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为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ICD-10中关于眼和附器疾病的分类。眼睑、泪器系和眼眶疾患(H00-H06)结膜疾患(H10-H13)巩膜、角膜、虹膜和睫状体疾患(H15-H22)晶状
  • 头孢洛扎头孢洛扎(Ceftolozane) ,是第五代头孢类抗生素,用来治疗对常规抗生素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 实验证明其对尿路感染、腹腔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细菌性肺炎有效。头孢洛扎常与他唑
  • 氯四环素金霉素也被称为“氯四环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四环素类抗生素。于1945年被Benjamin Duggar博士从密苏里大学的桑博试验田采集的土壤样本中分离得到的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 J01F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J01(抗菌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
  • 霍乱弧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短小呈逗点状,有单鞭毛、菌毛,部分有荚膜。共分为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可引起霍乱。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
  • 轻偏瘫轻偏瘫(英语:Hemi-paresis)是人体左右某一侧出现的麻痹的症状,最严重时将导致偏瘫(英语:Hemi-plegia),或称半身不遂,即半个身体的完全麻痹。这两种症状的成因有很多,既有先天原因也有
  • 离婚率离婚率(英文:divorce demography),指离婚的比率,可用于衡量和评价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婚姻稳定和幸福程度。粗离婚率(crude divorce rate)是指年度离婚数与总人口之比。通常以千分率表
  • 冷休克冷休克反应是生物突然遇冷的生理反应,特别是冷水。对于人类冷休克反应可能是浸入非常冷的水中 例如掉到薄冰下的水里。 寒冷的直接冲击造成非自主性吸入,如果在水中就会导致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