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鼻烟
✍ dations ◷ 2024-12-22 18:00:57 #鼻烟
鼻烟(英语:Snuff),一种无烟烟草制品。把烟草研磨成极细的粉末,以嗅闻的方式吸取进入鼻腔,经由鼻腔吸收其中的尼古丁成分。其中可以加入麝香等药材,或用花卉等提炼。烟味分五种:膻、糊、酸、豆、苦。因为鼻烟放在鼻烟壶里容易发酵,所以一般把它用蜡密封几年乃至几十年才开始出售。鼻烟起源于美洲,1503年,西班牙修道士帕尼随同哥伦布第二次到美洲探险,发现了印第安人的奇特习俗———吸闻鼻烟,鼻烟由此被带回欧洲并于17世纪盛行起来。鼻烟传入中国是在明代隆庆年间,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据清朝赵之谦《勇庐闲诘》中提及,明万历九年(158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携带鼻烟、自鸣钟、万国图等贡礼,进行传教活动,后进贡给皇帝,但从现存明代宫廷档案“利玛窦所献方物”的名单中未见鼻烟的记载。刚传入时中文称为称“士拿乎”、“士那富”、“西腊”、“布露辉卢”、“科伦士拿乎”等,均为外来语译音。到了雍正年间,雍正皇帝根据鼻烟是用鼻子来闻的特点,把“士那乎”命名为“鼻烟”,至此,鼻烟开始有了中国名字。鼻烟传入宫中后,随着皇帝赏赐给大臣们鼻烟以及鼻烟壶,开始向上流社会流入。由于早期的鼻烟均为德国、西班牙、法国和泰国生产的制品(尤以德国为多),价格昂贵,所以只有官僚及贵族等上层社会才有能力购买。清道光年间五口通商后,广州有商行利用国产的烟叶原料仿制进口鼻烟,自此,鼻烟开始在社会上普及起来。到了晚清末年,鼻烟慢慢被旱烟、水烟、纸烟代替,最终被社会淘汰。更多收藏家喜欢收藏鼻烟壶。蒙古人是一个例外,在蒙古,还有很多人有吸闻鼻烟的习惯。蒙古国副议长丹增·伦代姜灿每次举行记者招待会,总会拿出浅绿色的鼻烟壶,特色十足。一些鼻烟厂商宣传鼻烟治疗多种疾病,且无任何危害。事实上这是错误的。流行病学显示危害低于香烟,但仍无法确定。使用鼻烟对社会危害确实比吸纸烟低,但仍然对人弊大于利。最早对烟草的危害做临床研究的医生之一是伦敦的约翰·希尔。他在1759年发表论文警告不要过度使用鼻烟。虽然他没有说鼻烟是导致鼻癌的绝对因素,但是他可以肯定鼻烟至少是致癌因素之一。鼻烟不经过燃烧,不会把焦油等物质带入人的肺,不像纸烟一样增加人的肺癌的发病率,也不会造成二手烟危害他人。但是使用鼻烟一样会上瘾,从而使使用者在没有鼻烟的情况下精神不振。同时鼻烟会增加人罹患鼻癌的机会。
相关
- 季节性流感疫苗季节性流感疫苗,常简称流感疫苗,是针对流行性感冒的疫苗。 因为流感病毒变化的速度很快,一年会发展新的流感疫苗两次。大部分状况下,疫苗有中度到高度的保护力;然而每年情况略有
- 克拉霉素克拉霉素也称为甲红霉素,商品名为Biaxin,是一种用来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包括了链球菌性喉炎、肺炎、皮肤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莱姆病等,大多是口服药物形式。常见副作
- 黑猩猩黑猩猩(学名:Pan troglodytes)是黑猩猩属下的两个物种之一,另一种是倭黑猩猩(Bonobo (Pan paniscus))。根据黑猩猩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结果,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与人类具有较高的基因相似
- 冷冷是热的相反词,用来形容一种低温的客观条件,是一种缺乏热能及温暖的状态。冷也用来表示对于类似状态的主观感受。理论上最冷的温度是绝对零度,在开尔文温标下是0 K,若以摄氏温
- 戴维·巴尔的摩戴维·巴尔的摩(英语:David Baltimore,1938年3月7日-),美国生物学家,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他是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并曾在1997年到2006年期间担任校长。他还
- 乙胺丁醇乙胺丁醇(英文名:Ethambutol;简称:EMB 或 E)是一种抑菌性抗结核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作为一线药物常与其它抗结核药联合使用。乙胺丁醇的常见形式是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 肥皂肥皂,又名香皂、雪文(台湾话)、茶箍(台湾话)、饼药(潮汕话)、番枧(广府话),是用作个人清洁用品的表面活性剂,通常以固体块状的形式存在。古代不管是东西方,最早的洗涤成分不外乎都是碳酸
- 菌株分型(strain)是生物学分类使用的概念。指病毒的毒株。例如,不同的流感毒株的感染性不同。细菌或真菌的菌株。是具有不同基因型并能稳定遗传的亚型。植物学与农学的品系,指源自共
- 维尔纳综合症维尔纳综合症(Werner syndrome,缩写WS)又称成人早衰症,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衰症,1904年由德国人 Otto Werner 首先报道,患者位于8号染色体短臂的、编码DNA螺旋酶
-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英语:Eosinophil, Eosinocyte 或 Acidophil,全稱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是粒细胞中含有嗜酸性颗粒的一种,其他两种是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吞噬能力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