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

✍ dations ◷ 2025-05-15 07:36:41 #鼻烟
鼻烟(英语:Snuff),一种无烟烟草制品。把烟草研磨成极细的粉末,以嗅闻的方式吸取进入鼻腔,经由鼻腔吸收其中的尼古丁成分。其中可以加入麝香等药材,或用花卉等提炼。烟味分五种:膻、糊、酸、豆、苦。因为鼻烟放在鼻烟壶里容易发酵,所以一般把它用蜡密封几年乃至几十年才开始出售。鼻烟起源于美洲,1503年,西班牙修道士帕尼随同哥伦布第二次到美洲探险,发现了印第安人的奇特习俗———吸闻鼻烟,鼻烟由此被带回欧洲并于17世纪盛行起来。鼻烟传入中国是在明代隆庆年间,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据清朝赵之谦《勇庐闲诘》中提及,明万历九年(158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携带鼻烟、自鸣钟、万国图等贡礼,进行传教活动,后进贡给皇帝,但从现存明代宫廷档案“利玛窦所献方物”的名单中未见鼻烟的记载。刚传入时中文称为称“士拿乎”、“士那富”、“西腊”、“布露辉卢”、“科伦士拿乎”等,均为外来语译音。到了雍正年间,雍正皇帝根据鼻烟是用鼻子来闻的特点,把“士那乎”命名为“鼻烟”,至此,鼻烟开始有了中国名字。鼻烟传入宫中后,随着皇帝赏赐给大臣们鼻烟以及鼻烟壶,开始向上流社会流入。由于早期的鼻烟均为德国、西班牙、法国和泰国生产的制品(尤以德国为多),价格昂贵,所以只有官僚及贵族等上层社会才有能力购买。清道光年间五口通商后,广州有商行利用国产的烟叶原料仿制进口鼻烟,自此,鼻烟开始在社会上普及起来。到了晚清末年,鼻烟慢慢被旱烟、水烟、纸烟代替,最终被社会淘汰。更多收藏家喜欢收藏鼻烟壶。蒙古人是一个例外,在蒙古,还有很多人有吸闻鼻烟的习惯。蒙古国副议长丹增·伦代姜灿每次举行记者招待会,总会拿出浅绿色的鼻烟壶,特色十足。一些鼻烟厂商宣传鼻烟治疗多种疾病,且无任何危害。事实上这是错误的。流行病学显示危害低于香烟,但仍无法确定。使用鼻烟对社会危害确实比吸纸烟低,但仍然对人弊大于利。最早对烟草的危害做临床研究的医生之一是伦敦的约翰·希尔。他在1759年发表论文警告不要过度使用鼻烟。虽然他没有说鼻烟是导致鼻癌的绝对因素,但是他可以肯定鼻烟至少是致癌因素之一。鼻烟不经过燃烧,不会把焦油等物质带入人的肺,不像纸烟一样增加人的肺癌的发病率,也不会造成二手烟危害他人。但是使用鼻烟一样会上瘾,从而使使用者在没有鼻烟的情况下精神不振。同时鼻烟会增加人罹患鼻癌的机会。

相关

  • 儿科小儿科(或称儿科)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医疗患病的婴儿、儿童及青少年。最大的年龄通常至青春期。一个受到这方面知识专门训练的医生被称作儿科医生。
  • 白血病白血病(拉丁语:leukemia,/luːˈkiːmiːə/)是一群癌症种类的统称,英文名称来自于古希腊语,λευκός(leukos,白色)与αἷμα(haima,血液)的组合。 它通常发病于骨髓,造成不正常白血
  • DNA测序DNA测序(DNA sequencing,或译DNA定序)是指分析特定DNA片段的碱基序列,也就是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与鸟嘌呤(G)的排列方式。快速的DNA测序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和医
  • 匹鲁卡品匹鲁卡品(INN:Pilocarpine)是一种药物,又名毛果芸香碱;是从毛果芸香属植物叶中提出的生物碱,是一种胆碱类之副交感神经促进剂,一般用于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及口腔干燥。毛果芸香碱于18
  • 毒性毒性(英语:Toxicity)是毒物的化学分子或化合物到达生物敏感部位引起机体损害的能力。毒物的联合作用有以下四种: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和拮抗作用。
  • 女性赋权赋权(英语:Empowerment),也译为赋能、充权、充能、授能、培力等,有不同的定义解释。根据社区心理学家(如Rappaport,1987;Rappaport,1992;Perkins & Zimmerman,1995)的一般说法,赋权乃
  • 喉镜检查术喉镜检查术(laryngoscopy、喉镜检查法、喉镜检查、喉视镜检查)为检查咽喉之一部喉部的内视镜。喉镜检查术是一种医疗程序,是用来获得一个身体内部组织的视界图。比如,声带及声门
  • 红疹疹为皮肤感染疾病的病征之一,疹通常是皮肤上的红肿、痒或皮肤粗糙。疹并没有特定的病因,可以是任何疾病所引起的。通常的病因包括病毒、免疫系统过量、食物或环境过敏所引起的
  • 重金属重金属有许多种不同的定义。在科学界常见的一种定义是密度大于5的金属,大多数金属都是重金属。重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般上较为稳定。在冶金工业中,有色金属不只依照密度,也会依其
  • MycoBankMycoBank是一个线上数据库,记录着各种真菌的学名与形态描述。其是由荷兰乌特勒支的皇家科学院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负责营运管理。每种被描述的新种真菌,在经由命名专家检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