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脓肿

✍ dations ◷ 2024-12-22 18:56:01 #硬膜外脓肿
脓疡(拉丁语:abscessus; 德语:Abszess; 法语:Abcès; 英语:Abscess)又称作脓疮、脓肿。指的是在身体组织中蓄积的脓。接近体表的脓疡会有红、肿、热、痛等症状,触诊病灶时感觉其内部充满液体,皮肤发红的范围常比肿起的范围更大。常见的体表脓疡包括发生在毛囊的痈(影响范围较大)与疖(影响范围较小)等。脓疡源自病原菌的感染,在病灶处常有许多不同种的细菌同时感染。在美国与世界许多地区里,在脓疡中最常见的菌种是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发展中国家偶尔也可见到由寄生虫引起的脓疡。通常诊断要从外型以及切开后观察确定,超音波在无法确定诊断时或许有帮助,而更为深处的脓疡则可能需要以磁共振成像或电脑断层才能发现(比如说肛门脓疡(英语:anorectal abscess)、道格拉斯脓肿(德语:Douglas-Raum#Douglas-Abszess)等)。皮肤与软组织脓疡的标准治疗方式是切开引流(英语:incision and drainage),抗生素治疗对于原先健康的患者而言并没有帮助。有少量的证据支持在引流后不用纱布填塞留下的空腔。相对于等待其自行愈合,在引流后缝合空腔可能加速愈合且不会增加脓疡复发的机会。单以针头进行引流而不进行切开常无法将脓疡引流干净。近年来皮肤脓疡是常见的疾病,而且还有更为盛行的趋势。罹患皮肤脓疡的风险因子主要是施打静脉药物(英语:drug injection),这个族群的皮肤脓疡盛行率有65% 。2005年美国有三百二十万人因皮肤脓疡而至急诊就诊,而在澳洲,2008年有一万三千人因皮肤脓疡而住院治疗。皮肤在感染过程在脓(死的中性白血球)周围形成的区域。这是一种防御性的组织反应,以防止感染性物质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脓肿的最终结构是脓肿壁,或脓肿囊,由毗邻的健康细胞形成,以阻止脓感染周围的组织。

相关

  • 传染病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流行病学是一门探讨影响人类群体健康
  • 顺势疗法下面是以同治同疗法的介绍,于中文顺势二字无太多相关性,建议移除此条目。 同质疗法、同种疗法(英语:Homeopathy i/ˌhoʊmiˈɒpəθi/)为一
  • 呼吸窘迫呼吸困难(拉丁语:Dyspnea或Dyspnoea)、呼吸急促或空气饥是患者一种自觉症状,病人一般可自己觉察到呼吸困难,但外界不易观察出来。一般而言重体力劳动等带来的呼吸困难是正常症状,
  • 显生宙显生宙(Phanerozoic),或称显生元、显生代,是5.41亿年前大量生物出现的时期。显生宙即意为这个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生物出现。而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统称为隐生元或
  • 乔治亚州ä½æ²»äºšå·ï¼ˆè‹±è¯­ï¼šState of Georgia),是ç¾å›½ä¸œå—方的一个å·ï¼Œé‚®æ”¿ç®€å†™æ˜
  • 小村寿太郎小村寿太郎(1855年10月26日-1911年11月26日)是日本明治时代的外交官。曾任外务大臣。安政2年(1855年)9月16日,日向国饫肥藩(宫崎县日南市)出生。明治3年(1870年),大学南校(东京大学前身)
  • J01G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J01(抗菌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
  • 恶魔蠕虫恶魔蠕虫(学名:Halicephalobus mephisto)也称魔鬼蠕虫、魔鬼线虫,是2011年在南非一座金矿中发现的一种新线虫,生活在地面以下1.3公里深的极端环境中,身长约0.5毫米。
  •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语: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簡稱HIV,又称艾滋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普遍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导致艾滋
  • EF-G延伸因子G(Elongation Factor G),简称EF-G,又称EF-2,曾被称为转位酶(translocase),是一种原核延伸因子,具有GTP酶活性。现认为EF-G的GTP酶活性与tRNA和mRNA穿过核糖体的协同移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