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作用

✍ dations ◷ 2025-01-22 19:08:37 #扩散作用
扩散作用是一个基于分子热运动的输运现象,是分子通过布朗运动从高浓度区域(或高化势)向低浓度区域(或低化势)的运输的过程。它是趋向于热平衡态的驰豫过程,是熵驱动的过程。菲克定律是扩散作用的近似描述,实际过程是从高化学势区域向低化学势区域的转移。扩散作用的速率和混合物的浓度梯度一般不太大,因此通常可以用近平衡态热力学理论进行处理。扩散作用有多种微观解释,较有影响力的是分子动理论的解释和随机行走模型的解释。菲克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声明:通过单位面积的粒子数率(通常称为粒子流的通量)大小正比于粒子浓度在该点的梯度,方向与梯度方向相反,其比例系数称为扩散系数。于是公式可以写为:菲克第二定律(Fick's second law)描述浓度场随时间的变化,它是连续性方程的一种,其积分形式为:由于扩散定律本质上是趋向于热平衡态的驰豫过程,因此可以引入物理学上最为成功的唯象理论——热力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热力学第二定律要求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的系统的某一个热力学函数达到极值,具体地说:由于 d S ≥ d Q T {displaystyle dSgeq {frac {dQ}{T}}} (其中 d Q {displaystyle dQ} 表示1-形式,而并不表示它是某个函数的全微分),在绝热封闭条件下,要求熵达到极大值;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要求Gibbs自由能达到极小值(在经典的p-V-T系统中进行考虑);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要求Helmhotz自由能达到极小值。上述条件不管使用哪一个,总可以导出热动平衡条件:力学平衡、热学平衡、化学(及相变)平衡。下面以绝热封闭条件为例进行说明:任取两个相互接触,能够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流的局部热力学平衡系统,记为A,B。满足下列条件 U = U A + U B {displaystyle U=U_{A}+U_{B}} , V = V A + V B {displaystyle V=V_{A}+V_{B}} , N = N A + N B {displaystyle N=N_{A}+N_{B}} ;系统总熵为各部分之和 S = S A + S B {displaystyle S=S_{A}+S_{B}}极值条件要求(在一阶可微条件满足的前提下),有从而在不考虑重力场(以及其他外场和相互作用)的条件下,要求 μ ( x ) ≡ μ 0 {displaystyle mu (x)equiv mu _{0}} 。由此可见扩散作用的驱动力是化学势空间分布的不平衡,因此在近平衡状态下做线性近似可以得到:作为一种近平衡态的输运现象,扩散作用与其它输运现象有统一的热力学处理方式,其中最著名并且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是昂萨格(Onsager)线性倒易关系。固体中载流子的运动也有扩散现象。当固体中的电子密度不平衡时,电子将从密度高的区域向密度低的区域扩散。比如用光照射一块半导体的中间,电子将在中间产生,并向两边扩散(如右图所示),并形成扩散电流,也可以用菲克定律描述。扩散系数 D {displaystyle D} 是菲克定律中的系数 J = − D ∂ n / ∂ x {displaystyle J=-D{partial n}/{partial x}} , J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流量, n是该物质的总数, x是位置(长度)。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扩散是细胞间必要物质(例如氨基酸)传播的主要形式。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被称作渗透。细胞也通过此方式使部分物质进出细胞膜,部分的扩散是需要能量的,不能一概而论。扩散(英语:Diffusion)是物质分子顺着浓度梯度(concentration gradient)或浓度差异移动的现象,即物质分子由高浓度区域移至低浓度区域,直到分子均匀分布为止。扩散是小分子进出细胞膜的的方式之一。细胞生物学意义上的扩散包括自由扩散(即此前所述之扩散),协助扩散两类。协助扩散则由两类膜蛋白进行辅助,一类是通道蛋白,一类是载体蛋白。在溶液反应动力学和生物化学领域,一类重要的反应是扩散控制速率的反应,这一类反应的反应很快,导致反应的速率由反应物在溶质中扩散的速率决定。极限情况是在一个半径为R的区域内,反应物的浓度为0,反应物只要接触到这一个区域的边界,反应物就会立即发生反应而消失,最终建立一个稳态。在三维的情形中,对于双分子反应,反应速率常数 k = 4 π ( D A + D B ) r A B {displaystyle k=4pi (D_{A}+D_{B})r_{AB}} ,其中 D {displaystyle D} 是扩散常数, r A B {displaystyle r_{AB}} 是发生反应的半径,这一个数据可以用于评估酶的催化效率以及配体和受体结合的能力的上限,在一般情况下 k ≈ 10 9 s − 1 M − 1 {displaystyle kapprox 10^{9}s^{-1}M^{-1}} 。扩散在现代工业的各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其中的一些代表如下:

相关

  • 免疫抑制药物免疫抑制剂(英语:Immunosuppressive drug)是对免疫系统有免疫抑制效用的物质,分为外原的免疫抑制药,一类压制人体免疫反应的相关药物,用于器官移植与各种自体免疫疾病。和内原的免
  • LL00-L08 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感染L10-L14 大疱性疾患L20-L30 皮炎和湿疹L40-L45 丘疹鳞屑性疾患L50-L54 荨麻疹和红斑L55-L59 与辐射有关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疾患L60-L75 皮肤附件
  • 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科(学名:Retroviridae)又称“反转录病毒科”,分为双链DNA逆转录病毒和正链RNA逆转录病毒。它们增殖时都有将遗传物质RNA逆转录为DNA的过程(前者逆转录反链RNA,后者逆转
  • 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英语:cell biology)旧称细胞学(cytology),是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细胞自噬、细胞凋亡, 以及各种胞器及讯息传递路径的学科。研究范围专
  • 760–779医学导航: 产科生理/发育/薄膜(英语:Template:Extraembryonic and fetal membranes)病理/条件源/母体传递(英语:Template:Diseases of maternal transmission), 齐名(英语:Template:
  • 嗜碱性粒细胞嗜鹼性球或嗜鹼性粒細胞(英语:Basophil 或 Basophilic granulocyte)是一种最少见的粒细胞,约占循环系统中白细胞的0.5%至1%,得名自其可以被碱性的染料染上色的特性,是许多免疫反应
  • 慢性疼痛慢性疼痛(英语:Chronic Pain)指的是持续时间较长的疼痛症状。在医学领域,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一般是由持续时间划分,最常见的是用“持续3个月”或者“持续6个月”作为两种疼痛的分
  • 志贺杆菌病志贺杆菌病(Shigellosis),也称为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细菌性痢疾,是一种传染病,因为摄食了遭志贺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引发食物中毒。特征是出血性腹泻。志贺氏菌是一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简称 BMJ),是一份同行评审性质的综合医学期刊,也是最古老的医学期刊之一。由BMJ出版集团公司(BMJ Publishing Group Ltd)(属于英国医学协会(Br
  • 抗心绞痛药抗心绞痛药(英语:Antianginal)是指任何一种用于心绞痛的药物,属于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症状。 可以分为三类:抗高血压药 · 利尿剂 · 血管舒张剂 · β受体阻断剂 · 钙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