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端足目
✍ dations ◷ 2025-05-17 17:48:51 #端足目
端足类(学名:Amphipoda),亦作片脚类,是一个没有甲壳及两侧扁平的目级甲壳类动物。其学名的意思是“不同的足”,是指它们拥有不同的附属肢形态。它们长1-340毫米不等,栖息在所有的水生环境及一些潮湿的陆生环境。当中有7000个物种,其中5500个被分类到钩虾亚目中,其余的则分到余下的二或三个亚目。端足类的身体共分13节,可以分类为头部、胸部及腹部。头部与胸部融合,有两对触角及一对复眼。头上亦有一个口器,不过大部分的口器都是隐藏的。胸部及腹部各有不同,且有不类别的脚。它们一般都是两侧扁平的,且没有甲壳。胸部有八对单肢附足,第一对是辅助口器的,其后四对向前,最后三对向后。鳃位于胸节,循环系统是开放的,拥有心脏,血青蛋白在血淋巴中运送氧至身体组织。触角上有特别的腺来控制吸收及排出盐份。腹部分为两部分:前尾有游泳肢,后尾有尾节及三对腹足,腹足并不会组成尾扇。端足类一般短于10毫米,但最长活生生的端足类可以达28厘米,是生活在太平洋5300米水深处的地方。于大西洋发现的标本重组后就发现长达34厘米,属于Alicella gigantea的。最细小的就只有1毫米长。端足类的大小受到溶氧供应的限制,如在海拔3800米的的的喀喀湖中,端足类就可以生长达22毫米;而在海拔455米的贝加尔湖,其中的端足类就长达90毫米。成熟的雌性有育幼袋,可以带着受精卵,直至幼体孵化为止。雌性的年纪越大就会产更多的卵。卵的死亡率约为25–50%。它们没有幼体阶段,卵会直接孵化出幼生。经过6次脱壳后,它们就达至性成熟。一些物种在脱壳后会吃下自己的壳。卡尔·林奈在其第十版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中描述了两种端足类,不过描述得十分简单且适用于差不多所有端足类。现时约已描述了7000种端足类,分类在3或4个亚目中。钩虾亚目下就包含了多过5500种,包括了所有淡水及陆生物种。英高虫亚目包含了2科约40种,但这类有时被认为是与钩虾亚目相同,而非独立的一个亚目。端足类因其体型细小而很难辨认,往往都需要将之解剖才能确认。生态及环境研究很多都会将它们混为一谈。端足类的分类尚未得到共识,当中以钩虾亚目内的关系产生最多混乱。以下是其中一个建议的分类法:估计端足类源自下石炭纪,但其化石纪录很稀有,至今只有11个物种标本被发现,最远追溯至上始新世。端足类分布在所有水生环境,由淡水至含有两倍盐份的海水也有。它们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件。大部分钩虾亚目物种都是浅水底栖的。
相关
- 栏围栏,又叫篱笆、栅栏、护栏,于中国北方则多称杖子。为用来保护院子、田园及园艺的一种设施,一般都是由棍子、竹子、芦苇、灌木、石头构成,依种类不同上有其他材料(如:金属栅栏、塑
- 知识表示知识表示法(知识重呈/知识表现) 是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两个领域共同存在的问题。在认知科学里,它关系到人类如何储存和处理资料。在人工智能里,其主要目标为储存知识,让程式能够处
- 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英语:Oxford Universi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有时简称牛津大学博物馆(Oxford University Museum),是牛津大学收集陈列自然史标本的大学博物馆,位于英
- 台北当代艺术馆坐标:25°03′02″N 121°31′07″E / 25.05056°N 121.51861°E / 25.05056; 121.51861台北市政府旧厦(原建成小学校),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同区长安西路上,现为建成国中及台北当代
- 脑白质白质(英语:White matter,拉丁语:substantia alba),又称为髓质(英语:medull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三个组成元素之一,与灰质、黑质并列。大脑剖面中的白质组织是由大量的髓磷脂(脂质)组
- 枕头枕,俗称枕头,亦有称头枕(如中国鲁南部分地区。“头”字读音同“豆”,此为“头”字古音的一种保留)。为睡眠时,壂于头部下方的寝具。枕头的种类很多,现代常见的有羽绒枕头、中空棉枕
- 泰雅族泰雅族(泰雅语:Atayal),清代称为黥面番或王字头番:96,为台湾南岛语族的一支。其分布区域横跨宜兰县、新北市、桃园市、新竹县、苗栗县、台中市与南投县,占台湾中北部三分之一的山
- 乔木乔木是有明显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的总称,同低矮的灌木相对称。乔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树高在9米以下的称为小乔木,小乔木和特大型的
- 酸枣仁酸枣仁为中药材,首次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中药中安神药的养心安神药的一种。酸枣仁是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河北、陕西、辽宁等地。本品甘、酸、平,入心、肝
- 王禹偁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钜野县)人,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出身清寒,家庭世代务农。从小发愤求学,五岁便能够写诗。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中进士,最初担任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