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微生物群系

✍ dations ◷ 2025-09-17 05:12:34 #人类微生物群系
人类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又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是某些微生物与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共生关系,对生物体无害的一类细菌。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虽然微型动物也存在于人体上,但它们通常被排除在这个定义之外。人类微生物群系具体指驻留的微生物的集体基因组。人类被许多微生物定殖; 传统的估计是,人体细菌(不包括真菌,古菌,病毒)的平均数量是人类细胞的数量的十倍,但是最近的估计将该比率降低到3:1,或者甚至降低到大约相同的数量。殖民于人类的一些微生物群是共生性的,意味着它们共存而不伤害人类; 其他微生物群与它们的人类宿主具有互惠关系:700。相反,一些非致病微生物群可以通过它们产生的代谢物如三甲胺损害人类宿主。某些微生物群执行已知对人类宿主有用的任务; 大多数常居微生物的作用还不太清楚。 那些预期存在,并且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的,有时被认为是“正常菌群”或“正常微生物群”。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开展了人类微生物群基因组测序项目,特别关注通常栖息在皮肤,口腔,鼻子,消化道和阴道的微生物群落。在2012年发布了初步结果时它达到了一个里程碑结果。阐明人类微生物组的问题基本上是鉴定包括细菌,真核生物和病毒的微生物群落的成员。2012年6月13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任法兰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宣布了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公告伴随着在《自然》期刊发表的一系列相应的文章,和在《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在同一天的几个期刊。通过使用基因组测序技术绘制健康人的正常微生物组成,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的研究人员创建了参考数据库和人类正常微生物变化的边界。此外在外耳道、眼结膜、鼻咽腔、尿道等部位都会有正常菌群的分布。生物体内多数组织器官都是无菌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偶尔少量侵入这些部位是能被机体的自体免疫所应付的。但如果正常菌群与宿主间或正常菌群各菌种间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菌群失调,致病作用就会显著,严重者引起二重感染。这种状况往往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外来因素引起的。

相关

  • 器官器官是动物体或植物体的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并与其他分担共同功能的器官,一起组成各个系统(动物体)或整个个体(植物体)。植物体的器官分为生殖器官
  • 症状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症状(英语:symptom)又称病状,医学术语,在疾
  • 妊娠并发症妊娠并发症(Complications of pregnancy)是有关妊娠的健康问题。在分娩时出现的并发症一般会称为是分娩并发症(英语:obstetric labor complication),在分娩之后的称为产褥期疾病(英
  • 鼻炎鼻炎(rhinitis)是医学术语,用于描述鼻腔中的一些区域受到刺激而产生的炎症。鼻炎典型的病征通常表现为流鼻涕。鼻炎是由于急性或慢性的鼻粘膜如病毒、病菌感染,或刺激物作用下受
  • 肺部肺是很多进行空气呼吸的动物的呼吸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器官,大部分四足类动物、一些鱼类和蜗牛都有肺。哺乳动物和其他身体结构较为复杂的动物则拥有两个肺,其位于胸腔中靠近脊柱
  • 相似疾病或共病指的是将某个特定疾病从其他展现类似症状的疾病中区分开来。医师对病患作鉴别诊断,诊断特定的疾病,或著至少消除立即致命的情有时每个可能的病因都被称为一个鉴别诊断(例如:在评
  • 同种型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是指免疫球蛋白类型或亚型的重链遗传变化或差异。人类有九种同种型: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可以改变重链的类型,但不会改变轻链。表位(线性、构象)抗体(单株抗体、
  • 叠氮氯霉素叠氮氯霉素(英语:Azidamfenicol)是一种酰胺醇类抗生素,其结构与氯霉素相似。叠氮氯霉素只能外用,其制品(如滴眼液、软膏等)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感染。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
  •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人类行为以外的力量造成广泛破坏,大量附带损害或生命损失的突发事件。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山体滑坡,飓风等可能造成自然灾害。被列为灾害意味着产生深远的环境影响
  • 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英语:gastrointestinal bleed (GI bleed)、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是口腔至直肠之间任何部位的消化道出血。当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时,可能导致的症状包含呕血、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