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素

✍ dations ◷ 2025-09-19 09:42:09 #光敏素
结构 / ECOD光敏素(英语:phytochrome)是植物体内的一种色素,成分为蛋白质,分为钝化型(proteinred, Pr)和活化型(proteinfar-red, Pfr)两种型态,分别吸收红光和远红光而互相转换。植物主要透过光敏素接收外界光的信号来调节本身的生长、发育和开花。光敏素对植物生长的所有阶段都很重要。由于种子储存的养分十分有限,小型种子的情况更是如此(如莴苣的种子),这使得种子必须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发芽,来提高生存的机会,它们可以借由休眠数年,但当光照条件改善时,例如遮蔽树木死亡或倒下,就会启动发芽机制。:1013光敏素就是上述实验中使红光和远红光产生相反效应的光受体,其结构由一个蛋白质以及非蛋白质部分共价键结而成为“色基”,为分子中负责吸收光的部位。目前也借由研究拟南芥,确认5种蛋白质部分有些微不同的光敏素。:1013光敏素的色基有钝化型Pr和活化型Pfr两种型态,分别吸收红光和远红光而在两种异构形式间互相转换,且具有可逆性。如果在黑暗中大部分的光敏素就会以Pr的型态存在,照射日光之后Pr转换成Pfr,Pfr型态的光敏素能激发许多植物对光的发育反应,是植物侦测阳光的方法之一。:1013钝化型Pr和活化型Pfr两种型态之间的转换是一种动态平衡,例如遮荫回避效应,如果某颗树木在森林中,其他树木遮蔽了太阳光,这时候红外光仍会穿透而来,而大部分的红光会被上层树木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吸收掉,而光敏素便会吸收较多的红外光而大部分转化成为Pr型,进而刺激树木分配更多的养分来进行垂直生长,而树木自身较高的时候,则会产生相反的情形,偏向Pfr型来抑制垂直生长。:1014科学家已经利用拟南芥来确定植物会利用光敏素,来侦测日夜的变迁和长短,来产生规律的生理时钟以及区分季节的变迁。植物区分季节的实验,最早在1920年加纳与欧拉德,他们利用一种烟草的突变种,巨大马里兰,其不会在夏季开花,他们改变温度、湿度、营养盐来尝试使其提前开花,最后发现在不透光的盒子中,将光照时间控制在14个小时以内,才会开花,他们认为夏季的日照时间太长了,所以抑制它开花,称其为短日照植物。另外像是菠菜是长日照植物,番茄是中日照植物。:1015而在1940年左右,科学家用牛蒡做实验,发现影响光敏素来产生光周期的主要因素是夜晚长度,而不是白天长度,牛蒡是一种短日照植物,日照时间短于16小时(夜晚时间多于8小时)才会开花,实验指出日照时间被短暂黑暗打断,不会影响开花,但黑暗被仅仅1分钟的光亮打断,其就不会开花,意味着其至少需要8小时的连续黑暗才会开花,所以短日照植物其实是“长夜植物”,而菠菜其实是短夜植物,但短日照植物等名词因使用习惯仍见于许多文献中。:1015我们使用临界夜长来决定其为短夜植物还是长夜植物,而不是绝对夜长,植物需要短于最大黑暗时数才会开花,为短夜植物,需要长于最小黑暗时数才会开花,为长夜植物。植物的临界夜长随物种而不同。:1015打断黑暗期最有效的光是红光,而在黑暗期中用日光(或红光)打断后,立刻用远红光照射,则黑暗期则视为没有被打断,这证明了光敏素对钝化型Pr和活化型Pfr两种型态之间转变的可逆性。:1015在从1940年晚期到1960年早期期间,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Sterling Hendricks和Harry Borthwick首次对此进行实验,他们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吸过水的莴苣种子,来得到光对种子发芽的作用光谱。利用借来的和战争多余的部件建造摄谱仪,他们发现红光是非常有效的促进发芽或触发开花响应。在短暂照射之后,放置其于黑暗中约两天,之后观察不同波长光处理下发芽种子所占的比率,发现波长660奈米的红光对发芽率的提升效果最强,而730奈米远红光(接近人类可见光边缘)反而会抑制发芽率,之后的实验中,发现种子发芽率是由最后瞬间的光波长来决定其作用的。:1013在1959年使用分光光度计,光敏素色素被生物物理学家沃伦·巴特勒(英语:Warren Butler)和生化学家哈罗德·席格曼(英语:Harold Siegelman)所确定。巴特勒还负责命名“光敏素”。

相关

  • I急性风湿热(I00-I09)高血压病(I10-I15)缺血性心脏病(I20-I25)肺原性心脏病和肺循环疾病(I26-I28)其他类型的心脏病(I30-I52)脑血管病(I60-I69)动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疾病(I70-I79)静脉、
  • 选举议长:南希·裴洛西(民主党) 多数党领袖(英语:Party lead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斯坦利·霍耶(民主党) 少数党领袖(英语:Party leaders of the United Sta
  • 丙氨酸丙氨酸(Alanine,简写为Ala或A)是一种氨基酸,于1879年首度被分离出来。它含有胺基和羧酸,二者都与中心碳原子相连,中心碳原子也带有甲基侧链。因此,它的IUPAC系统命名为2-氨基丙酸,并
  • 王冰王冰,号启玄子,唐代人。曾任唐代太仆令,又称“王太仆”。生平好养生之术,潜心研究《素问》,尊崇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汲历12年,“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糅。”
  • 裂合酶裂合酶(英语:lyase)是一种催化分解不同化学键的酶,但不包括水解及氧化反应,过程中通常会形成一个新的双键或一个新的环状结构。举例来说,若一种酶能催化以下的反应就是裂合酶:裂合
  • 正四面体正四面体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正多面体,是一种锥体,有4个顶点、6条边和4个正三角形面。将立方体的其中四个顶点两两相连,而这四个顶点任何两条都没有落在立方体同一条的边
  • 烃类.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on
  • 宗教性质的法律宗教法系指基于宗教传统而导出的道德及伦理准则(英语:Ethical code),而不是依该个人的国籍、住所等。相关例子包括基督徒教会法、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法、犹太人 哈拉卡及印度教法(
  • 法国国铁TGV Duplex列车TGV Duplex,是法国国铁的TGV高铁列车车款之一,这款列车的特色,是首款设置双层车厢的车款,同时也是第三代TGV列车,针对客量大及流量饱和的高铁路线而设。每组Duplex列车最高可载54
  • 对流雨对流雨(英语:Convectional rain)是一种降水的形式,是因为大气对流运动而引起的降水现象。又称热雷电雨、雷电阵雨,台湾称西北雨。对流雨主要发生于低纬度地区,特别在赤道地区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