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莱龙属

✍ dations ◷ 2025-10-21 15:05:29 #鸟首龙目,2006年描述的分类群

威莱龙属(属名:)是种史前爬行动物,属于镰龙类,生存于三叠纪晚期的欧洲。

威莱龙目前发现一个标本(编号MCSNB 4751),是在1975年发现于意大利北部,由贝尔加莫的市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所发现。之后,化石交给德国斯图加特国立自然学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鲁玻特·威尔德(Rupert Wild)。在1991年,鲁玻特·威尔德将这个化石命名为威莱龙()。属名是以贝尔加莫博物馆的前馆长Valle为名,种名则是以化石发现地的Cene市镇为名。

威莱龙是种小型爬行动物,身长约15公分。前掌具有五指,第四指最长,与肱骨一样长。脚踝具有跗中央骨,与胫骨连接。跗骨、跖骨的末端高度特化,第一脚趾没有趾爪。

与同属镰龙科的巨爪蜥相比,威莱龙有些不同的特征。举例而言,威莱龙的口鼻部较短、较高,上颌较厚、较大,上颌的牙齿较大,颈椎较短。第二、第三节背椎的神经棘之间没有愈合。与镰龙相比,威莱龙也有些不同的差异,例如第二手指没有大型指爪。与镰龙科的镰龙、巨爪蜥(可能还有)相比,威莱龙的尾巴末端没有钩状尾椎。威莱龙与高尾龙的差异在于,前段背椎没有前后扩大的神经棘,前肢短于后肢。

威莱龙具有典型的镰龙类身体结构,显示它们也可能是种陆栖爬行动物。威莱龙的前掌各手指不能做出相对应的动作,但根据掌骨的形状、极长的手指,显示它们也可能具有攀爬于树枝的能力。这是镰龙科的陆栖适应演化的其中一个证据。

威莱龙与其他镰龙类的背部前端隆起,颈椎高度特化,限制颈部的横向动作。科学家推论,这显示有大型肌肉、韧带附着于颈部与背部。这群动物也可能借由快速的头部、颈部动作,以捕捉猎物。颈椎的横向动作有限,可能是防止颈部快速动作时,造成颈椎的关节脱落。体型较小的巨爪蜥、威莱龙可能以昆虫为食。威莱龙的牙齿似乎是合咬穿、咬碎昆虫与节肢动物的坚硬外骨骼。

相关

  • 墨西哥城墨西哥城(西班牙语:Ciudad de México 西班牙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
  • 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Vladimir Prelog,1906年7月23日-1998年1月7日),旅居瑞士的南斯拉夫化学家,主要研究有机分子和反应的立体化学。他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化
  • 保罗·杨森保罗·杨森(德语:Paul Adriaan Jan, Baron Janssen,1926年9月12日-2003年11月11日),比利时药学家,化学家,氟哌啶醇的发现者,杨森制药的创始人。1926年9月12日出生于比利时蒂伦豪特,195
  • 各地机场数量列表各国(或地区)机场数量列表是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发表的《世界概况》而得出的排名列表。
  • 人间宣言《人间宣言》是日本昭和天皇于1946年1月1日发表的诏书《关于新日本建设的诏书》之通称。日语“人间”意即人类。诏书后半部分否定了天皇做为“现代人世间的神”的地位,宣告天
  • 腰带矛丽鱼腰带矛丽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慈鲷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体长可达19.5公分,栖息在河川底中层水域,生活习性不明。 维基物种中有关腰带矛丽鱼的数据
  • 伦敦出生诺贝尔奖得主列表伦敦出生诺贝尔奖得主列表,列出在英国伦敦出生的诺贝尔奖得主。伦敦是英国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欧盟的最大都会区。该列表为。在伦敦出生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有:在伦敦出生的诺
  • 哈尼亚乡坐标:57°43′10″N 27°3′9″E / 57.71944°N 27.05250°E / 57.71944; 27.05250哈尼亚乡(爱沙尼亚语:Haanja vald),是爱沙尼亚的一个乡,位于该国东南部,由沃鲁县负责管辖,首府设
  • 周惠周惠可以指:
  • 16世纪南京南京于16世纪为应天府管辖,称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