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莱龙属

✍ dations ◷ 2025-07-07 02:31:12 #鸟首龙目,2006年描述的分类群

威莱龙属(属名:)是种史前爬行动物,属于镰龙类,生存于三叠纪晚期的欧洲。

威莱龙目前发现一个标本(编号MCSNB 4751),是在1975年发现于意大利北部,由贝尔加莫的市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所发现。之后,化石交给德国斯图加特国立自然学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鲁玻特·威尔德(Rupert Wild)。在1991年,鲁玻特·威尔德将这个化石命名为威莱龙()。属名是以贝尔加莫博物馆的前馆长Valle为名,种名则是以化石发现地的Cene市镇为名。

威莱龙是种小型爬行动物,身长约15公分。前掌具有五指,第四指最长,与肱骨一样长。脚踝具有跗中央骨,与胫骨连接。跗骨、跖骨的末端高度特化,第一脚趾没有趾爪。

与同属镰龙科的巨爪蜥相比,威莱龙有些不同的特征。举例而言,威莱龙的口鼻部较短、较高,上颌较厚、较大,上颌的牙齿较大,颈椎较短。第二、第三节背椎的神经棘之间没有愈合。与镰龙相比,威莱龙也有些不同的差异,例如第二手指没有大型指爪。与镰龙科的镰龙、巨爪蜥(可能还有)相比,威莱龙的尾巴末端没有钩状尾椎。威莱龙与高尾龙的差异在于,前段背椎没有前后扩大的神经棘,前肢短于后肢。

威莱龙具有典型的镰龙类身体结构,显示它们也可能是种陆栖爬行动物。威莱龙的前掌各手指不能做出相对应的动作,但根据掌骨的形状、极长的手指,显示它们也可能具有攀爬于树枝的能力。这是镰龙科的陆栖适应演化的其中一个证据。

威莱龙与其他镰龙类的背部前端隆起,颈椎高度特化,限制颈部的横向动作。科学家推论,这显示有大型肌肉、韧带附着于颈部与背部。这群动物也可能借由快速的头部、颈部动作,以捕捉猎物。颈椎的横向动作有限,可能是防止颈部快速动作时,造成颈椎的关节脱落。体型较小的巨爪蜥、威莱龙可能以昆虫为食。威莱龙的牙齿似乎是合咬穿、咬碎昆虫与节肢动物的坚硬外骨骼。

相关

  • 圣马丁小巷《伦敦的人行道》(英语:Sidewalks of London),又名《圣马丁小巷》(英语:St. Martin's Lane)、《夜后伦敦》(英语:London After Dark),以及《夜间伙伴》(英语:Partners of the Night),是一部
  • 爱德华湖爱德华湖(英语:Lake Edward;法语:Lac Édouard)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和乌干达边境,东非大裂谷的西部分支-艾伯丁裂谷里,其北岸距离赤道仅数公里,是非洲大湖地区七大湖中面积最小的湖泊
  • 江岸里站江岸里站(韩语:강안리역)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稳城郡江岸里的一个铁路车站,属于咸北线和城坪线。咸北线城坪线
  • 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由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于1878年创作的作品为77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目的是为了题献给他的朋友,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这是勃拉姆斯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且据约阿希姆所
  • 黑色被解放的姜戈《黑色被解放的姜戈》(英语:)是一部2009年美国黑人剥削动作喜剧片,由斯科特·桑德斯执导并与迈克尔·加·怀特、拜伦·明斯共同撰写剧本。电影主演包括怀特、汤米·戴维森(英语:To
  • 盲蛇下目详见内文盲蛇下目(学名:),是最原始的蛇类,身型细小,多藏身于地底,双眼视力甚差,甚至全盲。很多成员身长不到15厘米,但也有少数种类体型较大。
  • 龟蟾科龟蟾科 Myobatrachidae,无尾目 Anura下的一个科,见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龟蟾科的成员体型大小上差异较大,有身长小于1.5厘米(0.59英寸)的,更有12厘米(4.7英寸)的澳大利亚第二大的
  • 迎恩门 (绍兴)迎恩门为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古城西北角的城门,初建于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清代改称为西郭门,位于常喜门(宋名,明清称常禧门)北约五里,三江门(宋名,明清称昌安门)西约六里,兼有水陆城门。该
  • 杨在韶举人杨在韶(?年-?年),广东潮州府大埔县人,由乾隆三十三年戊子科举人,乾隆五十四年署顺庆府通判。是一位政治人物,明清时曾在四川顺庆府岳池县(位于今四川东北部,武周万岁通天二年分南充
  • 深町寿成深町寿成(8月29日-)是日本的男性声优。山形县出身。隶属于aptepro。原本并不对声优这个行业抱持憧憬,某天突然对声优业界感兴趣后便开始以当声优为目标。※粗体字为主要角色。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