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澳大利亚热浪

✍ dations ◷ 2025-08-13 06:34:32 #2009年澳洲,热浪

2009年澳大利亚热浪是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和南澳州有气温记载150年以来最炎热的热浪袭击,其中墨尔本市气温自2009年1月28日开始至2月3日一直保持在40摄氏度以上,维多利亚州部分地区更是录得48度高温。热浪导致澳大利亚政府损失高达1亿澳元以上,25人因为天气过度炎热死亡,墨尔本等大城市的城市捷运系统多班停止运行。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电力是此次热浪受到冲击最大的行业。

此次热浪被认为是对身处与全球金融海啸中的澳大利亚经济的一次打击。热浪持续数日导致城市交通系统陷入严重的瘫痪状态中,墨尔本市多处捷运系统的路轨严重变形,需要工作人员使用水龙头将路轨降温,导致控制墨尔本市捷运的CONNEX公司损失惨重。由于持续的高温,墨尔本和阿德莱德等大城市的多处建筑工地停工,工期被迫拖延,令多个建筑公司蒙受损失。热浪对于电力行业的影响巨大,根据维多利亚州工商总会指出,2009年1月30日墨尔本市北部部分地区大停电,导致超过50万居民以及商户无电可用,损失巨大。

热浪袭击维多利亚州时,正值著名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在墨尔本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进一步导致澳网多个比赛时间被迫调整,令世界各地的电视转播机构不得不临时调整转播时间,并且多位著名运动员亦提出不满,包括费达拿等巨星,而澳网主赛场的罗德·拉沃竞技场亦在部分比赛中关闭顶棚,全场被迫开启空调。

根据澳大利亚的部分传媒报道,热浪导致的死亡人数截止2009年2月4日多达25人。其中大部分为老年人,过度的炎热导致年老体弱人士产生心脏病等幷发症死亡。而年龄最小的受害者是一位24岁的青年,当时其正在有轨电车的车站等车,在突然休克后被路人送至医院不治身亡。

产生热浪的原因是多方位的。自2000年以来,欧洲,北美,亚洲,澳大利亚等频频发生被严重热浪袭击的状况,汽车尾气的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以及因为多方位原因的全球变暖是导致热浪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澳大利亚热浪发生后再次呼吁全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深关注并及早解决日后人类必须面对的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维多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州位于地中海气候带与副热带的交叉地带,亦极易产生热浪。

相关

  • 帝国大学帝国大学(日语:帝国大学〔帝國大學〕/ていこくだいがく Teikoku daigaku ?;英语译名:Imperial Universities),简称帝大,指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前所设立之
  • 林同炎林同炎(英语:Tung-yen Lin 或 T. Y. Lin,1912年11月14日-2003年11月15日),原名林同棪,美籍华裔结构工程师。林同炎出生于福建省福州,是家中第4个小孩(共有11个),后来在北京成长。他的父
  • APG系统《被子植物APG分类法》是1998年由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出版的一种对于被子植物的现代分类法。和传统的依照形态分类不同,这种分类法主要依照植
  • 空性空(梵语:śūnya)或空性(梵语:śūnyatā),是基本佛教术语,诸法的空性义为非真实性。空性是内在而言,外在的显示,即为空相。空是梵文śūnya的意译,音译舜若;其对应的名词形式梵文是śū
  • RNA酶核糖核酸酶(英语:ribonuclease,常用缩写:RNase)或称RNA酶,是一种可将RNA水解成小分子组成的核酸酶(nuclease)。可粗分为核糖核酸内切酶(endoribonuclease)与核糖核酸外切酶(exoribonucl
  • 新生物、息肉、瘜肉或赘生物(英语:neoplasm),是指身体细胞组织不正常的增生,当生长的数量庞大,便会成为肿瘤(英语:tumor)。而肿瘤亦可以是良性或恶性的。肿瘤(英语:tumor)在医学上是指细
  • 黏盲鳗属黏盲鳗属(Eptatretus)是盲鳗科的一属。该属的分类:
  • 南佛罗里达大学南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简称USF),隶属于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系统,是该州前三大旗舰型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坐落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成立于1956年。南佛罗里
  • 塞尔维亚救国政府解体 · 内战塞尔维亚救国政府(德语:Gebiet des Militärbefehlshabers in Serbien)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通过1941年4月的入侵南斯拉夫之战肢解了南斯拉夫王国,在其中
  • 体温过低失温症(Hypothermia,源自希腊文“ὑποθερμία”),又称低温症、低体温症。描述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 °C(95.0 °F)时的现象。失温症的症状取决于温度,轻度失温可能造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