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温过低
✍ dations ◷ 2025-01-23 12:12:37 #体温过低
失温症(Hypothermia,源自希腊文“ὑποθερμία”),又称低温症、低体温症。描述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 °C(95.0 °F)时的现象。失温症的症状取决于温度,轻度失温可能造成发抖与意识混浊(英语:Confusion);中度失温的发抖症状消失,但精神错乱的状况则会加剧。在重度失温的情况下,会有反常脱衣现象,也就是患者开始脱去衣物,这也同时增加了心搏停止的风险。失温症主要有两个造成原因,第一个最常见的是暴露在极低温的环境中,也有可能是处于任何一种会抑制体内产热机制或增加失温速度的情况下。这种状态,多和酒精中毒脱不了关系,但可能在患有低血糖、厌食症、年老与其他不明原因下促使失温症的产生。体温调节的恒定机转理应将身体温度维持在36.5~37.5 °C(97.7~99.5 °F)间。颤抖、增加自发性运动的频率以及穿上温暖的衣物都有助于提高体内温度。失温症的诊断主要是依据评估患者当下所处环境中危险因子可能引发的各项病征,或是借由量测病人的核心温度所获得。轻微的失温症可以用热饮料、穿着暖和衣服及身体活动来改善。若是中等程度的的失温症,建议使用加热毯及注射加热过后的静脉输液。中等或是严重的失温症病患需小心的移动。严重的失温症病患可以用体外心肺循环(英语:Cardiopulmonary bypass)或是体外膜氧合(ECMO)。若已没有脉搏需同时进行心肺复苏(CPR)。病人的复温需持续到其体温超过32 °C(90 °F)为止。若此时病情仍没有改善,或是过程中血钾浓度高于12 mmol/liter,此时可以停止心肺复苏术。美国每年大约有1,500人因失温症而丧生,患者多为老年人与男性。目前记录中,失温症患者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是一名在瑞典因溺水而造成失温的7岁女孩,她当时的体温为13.0 °C(55.4 °F),急救记录中描述在经过超过六个小时的心肺复苏术(CPR)后她成功存活下来。若过程中使用叶克膜或绕道手术,存活率大约是50%左右。战争中,失温症常常是造成士兵死亡的重要死因。和失温症相对的症状是高热,该疾病的成因是由于体内温度的调节系统失常而使得体温不正常的升高。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5–37.5 °C(97.7–99.5 °F)。低体温症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三期。体温降至比正常体温低1-2 °C(1.8-3.6 °F)。在这一阶段,人体会产生颤抖,双手麻木,无法完成复杂动作。远端肢体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呼吸快而浅。皮肤上出现“鸡皮疙瘩”,尝试使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隔热层(人体由于毛发不足,这一反应作用有限,但是在其他物种中作用较大)。病人可能感觉疲劳和腹部疼痛。病人会有温暖的感觉,但事实上这是低体温症发展到第二期的信号。一种测试病情向第二期发展程度的方法是病人能否使拇指和小指接触,这是肌肉停止工作的第一阶段。病人可能会有视力困难。体温降至比正常体温低2-4 °C(3.8-7.6 °F)。颤抖更猛烈。肌肉不协调更明显。行动更迟缓、困难,伴有步伐跌跌撞撞、方向混乱,尽管病人可能保持警觉。浅层血管继续收缩,以保持重要器官的温度。病人面色苍白,唇、耳、手指和脚趾可能变蓝。体温降至大约32 °C(89.6 °F)以下。颤抖通常已停止。语言有困难,思维迟钝,记忆开始出现问题。通常手已经不能使用,行走经常跌倒。细胞新陈代谢停止。体温降至30 °C(86.0 °F)以下时,暴露的皮肤变蓝、涨大,肌肉协调能力几乎完全丧失,行走几乎不可能,语无伦次、行动毫无理性(包括可能尝试钻进洞里),甚至昏迷。脉搏和呼吸显著减慢,但是可能发生心率过快(心室性心搏过速和心房纤维性颤动)。主要器官停止工作,宣告临床死亡。由于细胞活动降低,一段时间之后脑死亡才会发生。多穿衣服、棉被为身体保温,但衣服,棉被并不能增加热量,只起到减少热量流失的作用。所以,遇到寒冷天气应当立刻穿上衣服,盖上棉被,否则如果到了第三周期后很难调节体温了。同时在第一周期时,建议进行适当运动防止人体温度散失过快,做运动可以增加热量。但是如果人体温度持续下降应立刻停止运动并且向周边进行求助。亦有一种“快速启动回温法”(Rapid Active Rewarming),是迄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西方国家也大量采用这个方法,但讽刺的是,这是在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纳粹人体实验得知的治疗方式。冬天外出时多穿衣服,如出现以上症状,立即求助或拨打急救电话。
相关
- 健康传播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美国学者Rogers,Everett M.在1994年提出一种界定,认为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
- 约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利男爵约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利男爵,OM,FRS(英语:John Strutt, 3rd Baron Rayleigh,1842年11月12日-1919年6月30日),英国物理学家。他与威廉·拉姆齐合作发现氩元素,并因此获得1904年诺贝
- 橡胶围裙围裙,又称围兜或围兜兜,是一种穿在身体外面的防护服,一般在身体的前部,主要用于防止衣物磨损或污染,一般作为工作服的一种特殊的制服,可分为:护士类别、厨房类别、服务员类别以及佣
- 裤子裤又称裤子、也作袴,是人类穿着在腰部以下,分别穿套两腿的一种衣物的总称。依其型式大致可分为长裤、短裤,在服装设计上也可区分出男性的裤子和女装的裤子,依工作性质不同,也可分
- 调和调和平均数(英语:Harmonic mean),是求一组数值的平均数的方法中的一种,一般是在计算平均速率时使用。调和平均数是将所有数值取倒数并求其算术平均数后,再将此算术平均数取倒数而
- 食用菌食用蕈,或称食用菌或食用菇、食菇,是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子实体(不包括酵母菌、青霉菌等微生物)。决定真菌是否可以食用的因素包括毒性、味道、硬度、和气味。有些有毒的蕈类经过
- 目前主流模型ΛCDM模型(英语:ΛCDM Model或Lambda-CDM Model)是所谓Λ-冷暗物质(Cold Dark Matter)模型的简称。它在大爆炸宇宙学中经常被称作索引模型,这是因为它尝试解释了对宇宙微波背景辐
- 手抄本手抄本指的是用人手抄写而非用印刷制成的书籍。英文“manuscript”一词可以指“手抄本”或文本原作者付梓的“原稿、手稿”,但中文“手抄本”一词通常只指称以手抄方法代替印
- 承政院承政院,又称喉台、代言司,是朝鲜王朝传达王命与上奏臣下报告的官厅,全院有六位承旨。1400年(定宗二年),承政院设立。1401年(太宗元年),改名承枢院。1405年(太宗五年),从兵曹分出。1894年
- 大明会典《大明会典》是明朝的法律之一。始制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至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年)2月成书。历时195年始成。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太祖仿《唐六典》的体例而制定。明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