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沙克一世

✍ dations ◷ 2025-11-06 05:45:14 #阿尔沙克一世

阿尔沙克一世(安息语:���� ,希腊语:Αρσακης,波斯语:ارشک‎ ,?~约前211年),是安息王国第一位国王兼创建者,安息这个名字就是以阿尔沙克对译而来,统治时间为前248年到约前211年。他原是游牧的大益邦联三大部族之一帕尼人首领,于前三世纪中叶他击败从塞琉古帝国分离的安德拉戈拉斯,征服了帕提亚地区,即今日土库曼和伊朗交会一带。他接下来花他的余生来巩固征服地区的统治,并且成功阻止塞琉古帝国试图收回失土。因他建国的伟大成就让他在安息诸王中被受欢迎,他的名字成为一个头衔让每一位安息统治者代代使用并传递,成为固定的王室名。在他逝世后留给后代一个坚强的国家,最终在后代米特里达梯一世手中让安息王国转变成统治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大帝国,并冠上王中之王头衔。阿尔沙克一世的继承者是他的儿子阿尔沙克二世

传世文献中对于阿尔沙克一世的统治相当模糊,加上希腊和罗马史料内容部分互相矛盾,且这些作者都是阿尔沙克一世逝世后数个世纪后才书写,导致当今对他的统治详细内容不得而知,甚至过往学术界曾经争论过他是否存在,直到1960年代考古研究和新论点出现证实了他的身份。

古代文献中对于阿尔沙克一世的描述差异很大,对他主要的认识是靠希腊和罗马文献,这两方都对他和他的王朝抱持敌意,尤其是后者与安息爆发罗马-安息战争(英语:Roman–Parthian Wars)。在伊朗民族历史中他的家族认为波斯国王阿塔薛西斯二世是他们的祖先之一,甚至他们家族还可以追溯到数个神话人物去,如卡亚尼亚王朝(英语:Kayanian dynasty)凯·喀瓦德(英语:Kay Kawad)(Kay Kawad)、凯·达拉布(英语:Dara I)(Kay Darab)或甚至追溯到伊朗神话大英雄射手“阿拉什”。阿尔沙克这名字与阿拉什很像,“阿尔沙克”在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就有人在使用这个名字。“阿尔沙克”的中文名字翻译是从希腊文(Ἀρσάκης)转译而来,该词在汉朝被译为“安息”,原型是安息语的“Aršak”(����),这个名字是来自古波斯语“Aršan”的指小词变形,有英雄“阿拉什”的意思。因为该名字源自阿拉什,阿尔沙克一世建立安息王国时在他的钱币背面上刻着一位持弓的射手,来暗示自己与阿拉什的连结。之所以可以连结到波斯王室,是因为阿塔薛西斯二世的女儿嫁给阿尔沙克家族,成为祖先之一。根据古罗马历史学家阿米阿努斯·马尔切利努斯,阿尔沙克一世出身卑微且从事劫匪工作,他击败脱离塞琉古帝国自立的帕提亚总督安德拉戈拉斯,征服了帕提亚地区,建立安息王国。

关于阿尔沙克一世的身份古代文献众说纷纭,现代学者们多认可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的描述,提到阿尔沙克一世属于斯基泰人,后来他成为中亚大益游牧联邦中三大部族之一的帕尼人首领。大益人主要依仗着马背功夫,使他们拥有极强的机动性,遇到强大敌人威胁时可以来去自如逃至咸海南方去。因此其他帝国在对付或控制他们时候都陷入难题。

大益人起初在前四世纪时生活在锡尔河一带,他们逐渐南移,很可能在前三世纪早期时他们首度迁移东南到巴克特里亚,但随后被驱逐。于是他们前进方向改往西,逐渐来到位于里海东方的旧阿姆河下游居住,即今日的土库曼西部一带,并逐渐往南方的帕提亚渗透,最终在阿尔沙克一世领导下帕尼人大规模入侵帕提亚地区。帕提亚地区原先属于塞琉古帝国统治,该地区即今日的伊朗呼罗珊省北部和土库曼南部一带,从前282/前281年起帕提亚地区就受到帕尼人的影响,而帕尼人也并非唯一迁移到帕提亚地区的民族,此地区从以前就经常接收北方迁移过来一波一波的伊朗语族。

帕尼人是一个东伊朗语部族,信仰古代伊朗人信仰(英语:Ancient Iranian religion)。在前三世纪中叶,一些渗透来帕提亚的帕尼人逐渐同化入当地的帕提亚文化,逐渐成为帕提亚人。他们不仅开始说西伊朗亚语支(英语:Western Iranian languages)帕提亚语,即安息语,也开始成为祆教的信徒,甚至取祆教相关的名字,如阿尔沙克一世的父亲名字弗里阿帕提斯就是从祆教经典《阿维斯塔》“*Friya pitā”而来,意味“爱父者”。阿尔沙克一世自身可能是在帕提亚地区长大,说着当地帕提亚人的语言。根据法国籍历史学者热罗姆·加斯兰(Jérôme Gaslain),阿尔沙克一世大半人生可能都在塞琉古帝国治下生活,属于帕提亚地区的当地菁英阶层。

大益人马弓骑兵经常接受希腊统治者的雇佣,成为希腊化时代军队中的一环,如知名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到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古代文献中提到阿尔沙克一世是“一位有经验的战士”,这可能暗示着他曾经在塞琉古国王之下或行省政府之下担任佣兵。

在约前250年代,塞琉古帝国帕提亚兼希尔卡尼亚行省总督安德拉戈拉斯叛变自立为王,不仅脱离塞琉古二世统治还把行省转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当帕提亚、希尔卡尼亚从塞琉古分离出去后,失去了塞琉古中央的军事支援,让安德拉戈拉斯面临北方边境阿尔沙克的威胁下倍感压力,无法稳固边境安全。在大约前248年左右,在阿尔沙克一世和他的弟弟梯里达底一世(英语:Tiridates I of Parthia)(Tiridates)的领导下帕尼人开始攻占帕提亚(英语:Parni conquest of Parthia),他们从希尔卡尼亚北部向南夺取了阿斯塔纳奈(Astauene或Astabene)地区与该地行政首府古昌,即今日阿特勒克河(英语:Atrek)(Atrek)河谷,阿尔沙克一世可能在前247年于他自己所建造的城市阿萨克(Asaak)登基为王,这座城市是安息第一个都城。如同塞琉古纪年一样,安息帝国也视前247年为国家的开端,建立安息纪年。

不久,大约前244/243年左右,阿尔沙克一世和他的属下击败安德拉戈拉斯,完全夺取帕提亚地区,安德拉戈拉斯很可能在冲突中死亡。随着阿尔沙克一世和他的部族夺取并移居帕提亚地区,并在当地建立自己的王国,后来的希腊、罗马人在文献中就称呼安息帝国为帕提亚人。这个称呼方式一直到了今日西方学术界和相关领域也经常被人所使用,但现代学者斯特凡·R·豪瑟(Stefan R. Hauser)直指这种单一民族称呼是错误的,他指“应该废止使用这个称呼,以免传递错误的概念,实际他们是以一个种族为统治阶级,来统治多民族、多语言的人口大国”。除了帕提亚地区以外,在旁边的希尔卡尼亚地区也被阿尔沙克所征服。

在阿尔沙克一世夺取帕提亚和希尔卡尼亚之后,塞琉古二世约在前242年左右亲自发起收复失土的军事行动,原本反叛塞琉古帝国自立为王的巴克特里亚狄奥多特一世,眼看身为游牧民族的帕尼人入侵帕提亚,他转而跟塞琉古二世合作对付阿尔沙克一世。阿尔沙克初期无法抵挡塞琉古帝国大军,他被迫退回北方逃到游牧民族阿帕西亚卡埃(英语:Apasiacae)(Apasiacae)寻求庇护。但塞琉古重夺帕提亚的统治也不长久,深入敌境的塞琉古大军给了阿尔沙克反攻机会。可能当初阿尔沙克撤退至阿帕西亚卡埃就是战略考量,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这种敌进我退的战术经常使用,一来塞琉古二世无法有足够的物资补给来穿越沙漠追击阿尔沙克,二来塞琉古与安条克·伊厄拉斯的内战也不会留给他太多时间去处理帕尼人,这套战术到后来安条克三世入侵时也曾再施展一次。最终阿尔沙克一世在战场上击败塞琉古二世,甚至古罗马历史学家查士丁还提到塞琉古二世还被俘虏,战胜的这一天也成为后来的安息帝国作为节日来庆祝这场胜利。塞琉古二世因兄弟战争战事于后方再起,被迫撤军退回美索不达米亚处理内战。此战不仅阿尔沙克击败塞琉古二世的军队,重新夺取帕提亚地区,还往南扩张疆土,巩固王国的统治。

战后几年后,巴克特里亚国王狄奥多特一世去世,他的儿子狄奥多特二世担忧塞琉古帝国会回来收复巴克特里亚失土,转而跟安息王国和解与结盟,这两个差不多同样时间独立的王国一同对付塞琉古帝国。古罗马历史学家查士丁记载阿尔沙克一世建立安息王国政府、征召士兵、兴建城塞、发展他治下的城镇。除了兴建阿萨克城以外,他也在帕提亚地区兴建城市达拉(Dara),另外老尼萨可能也是阿尔沙克所建,这座城市后来成为安息王室的居城之一,直到前一世纪为止。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阿尔沙克一世之后的安息王室诸王继承顺序不是很清楚,古代文献也有互相矛盾。1725年学者让·富瓦-瓦扬(Jean Foy-Vaillant)依据阿里安记载,认为梯里达底一世(英语:Tiridates I of Parthia)是阿尔沙克的弟弟,他们一同领导帕尼人入侵帕提亚,富瓦-瓦扬和后续支持他的学者们认为在阿尔沙克一世去世后王位继承给梯里达底一世,后续王位都由梯里达底的后裔继承,这一派别又产生另一个猜想,认为阿尔沙克一世是传说上虚构的人物,真正建立安息王国的是梯里达底一世。

在1957年和1962年学者约瑟夫·沃尔斯基(Józef Wolski)发表一系列论文反对“阿尔沙克虚构论”观点,认为这是对查士丁的解读错误,且太偏重于阿里安的描述。他认为是真正建立安息王国的是阿尔沙克一世,梯里达底一世反而是虚构的人物。后来“梯里达底虚构论”尽管内部还有些小差异,但大多数学者们多支持这个观点,直到后来在尼萨的考古陶片上发现了阿尔沙克的名字,证实阿尔沙克一世他是第一任安息国王,并把王位传给自己儿子阿尔沙克二世。此外,钱币学资料和分析也证实梯里达底并未登上王位,亦未发行钱币。阿尔沙克一世持续统治到约211年,并把王位传给阿尔沙克二世,或称阿尔达班一世。至于梯里达底,现代学者马雷克·扬·奥尔布莱希特(Marek Jan Olbrycht)认为梯里达底尽管未继承王位,但阿尔沙克一世可能立他为副王,如同后来的米特里达梯一世立他的弟弟巴加西斯(英语:Bagasis)(Bagasis)为副王一样。

尽管经过一些小变动,从本质上来说阿尔沙克一世的钱币是后来阿尔萨息王朝各代钱币原型。根据学者霍达德·雷扎哈尼(Khodadad Rezakhani)所述,阿尔沙克从塞琉古帝国和更早的阿契美尼德帝国总督钱币上借镜了很多象征符号运用在自己的钱币上,同时他也开创数种不同于前任者的样式。学者阿里礼萨·沙普尔·沙巴齐(Alireza Shapour Shahbazi)则对于阿尔沙克一世的钱币如此评价:“(他)致力展现与塞琉古帝国钱币的不同,来强调自身的民族性和王室意象 ”。一个经典的塞琉古钱币背面上会刻着阿波罗手持弓,坐在脐石翁法洛斯上面。在阿尔沙克的钱币背面上改用一位坐姿的弓手,可能是阿尔沙克自己,来取代阿波罗。这位坐在凳子上弓手与阿契美尼德帝国后期总督达塔美斯发行的钱币风格类似,身着塞迦人服饰和头戴著名的软帽巴什利克帽(bashlyk)。

在一些石刻和阿尔沙克一世的钱币上会看到这个称呼“kārny”,这词等同古希腊的独裁全权将军,这头衔在阿契美尼德时期会授予高级统帅,如小居鲁士。透过用这些头衔,阿尔沙克一世故意让自己的地位高于行省总督,但同时也让自己避免使用国王巴西琉斯的头衔,暗示他接受希腊化时期对于王权的传统认知,而特意没去采用。在伊朗人的认知中,巴西琉斯的头衔并不是位阶最高位。

阿尔沙克一世似乎在他建立的城市尼萨设立造币厂,他发行银币和铜币。德拉克马银币是安息王国的主要币种,阿尔沙克一世的德拉克马银币正面为无蓄胡的侧面头像,头朝向右方,样式与塞琉古王室钱币相同。根据学者法布里齐奥·辛尼斯(Fabrizio Sinisi)所述,背面的坐姿弓手朝向左方,亦同于塞琉古王室钱币样式。在德拉克马银币上用两行垂直希腊铭文,刻着ΑΡΣΑΚΟΥ ΑΥΤΟΚΡΑΤΟΡΟΣ,同样与塞琉古王室钱币样式相同。尽管有这些特征,辛尼斯说明阿尔沙克的钱币仍然可以一眼就认出它是一枚非希腊统治者所发行,因为阿尔沙克正面头像头戴软帽,如同阿契美尼德时期,且背面的弓手身着伊朗骑手的服装。

阿尔沙克一世在逝世后其名声继续传颂,根据哈拉克斯的伊西多尔描述,荣耀他的永恒圣火在阿尔沙克一世逝世超过两世纪后仍在阿萨克城在护卫下继续燃烧,这也指示他在称王时是带有重要宗教意义的,可能这代表阿尔萨息王朝之圣火,或为了强调他们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继承者。因为阿尔沙克一世的成就,他被视为安息帝国的建立者,在阿尔沙克一世死后,所有的安息统治者在公开场合都只使用“阿尔沙克”这个名字。在帕提亚诸王发行的钱币上大多也只铸有这个名字的希腊语属格形式ΑΡΣΑΚΟΥ,意为“阿尔沙克发行的”。古代中国文献称帕提亚王国为“安息”。现在广泛接受这是对“阿尔沙克”一词的音译,因为在古汉语中“安息”读为Arsǝk或Ansek。在中国,最早报告安息情况的是汉武帝的使节张骞,他大概是在巴克特里亚获知了有关安息王国的信息。“阿尔沙克”这个名字亦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阿塔薛西斯二世的本名,阿塔薛西斯二世同时亦是阿尔萨息王室宣称的祖先。“阿尔沙克”这名它同时连结伊朗传说的卡亚尼亚王朝统治者凯·阿尔萨(Kavi Arshan),有关这个传说王朝可能仍在东伊朗民族中传颂,如帕提亚人和大益人之中。

阿尔萨息家族持续统治约四个半世纪时间之久,直到在公元224年被萨珊帝国推翻。尽管如此,之后的伊朗七大家族中的卡伦家族就是阿尔萨息家族分支,并在古伊朗历史中出现数个重要的人物,如六世纪的维齐尔博兹格米(Bozorgmehr)和九世纪反叛的王子马扎亚尔(Mazyar)。在高加索的历史中阿尔萨息王朝也占了一席之地,如亚美尼亚阿尔萨息王朝、高加索阿尔巴尼亚阿尔萨息王朝和高加索伊比利亚阿尔萨息王朝都是阿尔萨息王朝的分支,根据东罗马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到了六世纪实的亚美尼亚阿尔萨息王朝贵族依旧缅怀阿尔沙克一世和他们的家族传承。


相关

  • 穆罕默德伊斯兰纪元前53年3月12日 儒略历571年4月24日伊斯兰纪元11年3月12日 儒略历632年6月7日(61岁)穆罕默德(阿拉伯语:محمّد‎ Muḥammad;571年4月24日-632年6月7日),全名是阿布·
  • 吉尔默县吉尔默县(Gilmer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北部的一个县。面积1,118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3,456人,2005年人口27,335人。县治艾利嘉 (Ellijay)。成
  • 急先锋《急先锋》 (英语:Vanguard)是2020年中国动作喜剧片,影片由唐季礼导演和编剧,成龙、杨洋、朱正廷和母其弥雅主演,是成龙和唐季礼第六部合作作品。影片原计划于2020年1月25日春节上
  • 何作霖何作霖(1900年5月5日-1967年11月17日),中国矿物学家。生于河北蠡县。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9年10月获奥地利茵城大学岩石矿物系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
  • 德普·苏尔坦德普·苏尔坦(英文:Tipu Sultan,生于1973年),孟加拉记者,2002年获得国际组织保护记者委员会(CPJ)颁发的国际新闻自由奖,他因新闻调查受到当地政治力的胁迫,几乎赔上了性命。2001年1月,
  •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53年,前身为华中工学院公共课教研室俄文教研组。
  • 打字机里出来的故事《打字机里出来的故事》(意大利语:)是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贾尼·罗大里所著的童话故事集。1972年8月开始在意大利《国家晚报》连载,1973年出版成书。
  • 迭戈迭戈、蒂亚戈、泰亚高、迪亚高(Diego或Tiago)是源自西班牙语的男性名字,台湾多译迪亚哥。也可以指: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三条修正案宪法正文 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 郑天财郑天财(阿美语:Sra.Kacaw,英语:Jeng, Tian-Tsair;1956年12月16日-),台湾阿美族政治人物,中国国民党籍,花莲县瑞穗乡人,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前台湾省政府副秘书长、公务人员出身,也是台湾第一位升至简任第十四职等的原住民公务员,现任第八、九、十届平地原住民选区立法委员。2002年,荣获考试院颁发公务人员杰出贡献奖。2012年,中国国民党提名当选平地原住民立法委员。2016年,以选区第一高票连任立法委员。2018年12月10日,立法院审查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预算,中国国民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