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隆港

✍ dations ◷ 2025-11-12 18:58:04 #马来西亚旅游,马来西亚高原,马来西亚山峰,彭亨山峰,蒂迪旺沙山脉,彭亨

福隆港(马来语:Bukit Fraser;英语:Fraser's Hill ),马来西亚的三大著名避暑高原之一,位于彭亨州与雪兰莪州交界附近,属彭亨州界内中央山脉范围,海拔高度1260米。这里的环境风凉气爽,常年温度17°C〜28°C /63°F〜85°F;被誉为马来西亚最美和最自然的山区度假地。位于中心的环岛钟楼,是一个仿造英国伦敦大笨钟的钟楼,和背后的福隆港邮政局相映成趣,是福隆港的标志。这里是一个赏心避暑的好去处,在高原上设有一个19洞的高尔夫球场,射击训练场和马场。每年的5月,福隆港还会举行观鸟大会,旅游者对所观察的雀鸟进行记录和摄影。

福隆港的马来文名为“Bukit Fraser”,得名自苏格兰裔商人刘易斯·詹姆斯·花沙(Louis James Fraser),他是开辟福隆港的先驱。Bukit Fraser早期的华文名为“白须港”,据1905年华民护卫司署官员H.W. Firmstone所言,因矿地原业主花沙留有长白胡须而得名,而“港”字释为“mining land”(矿地)。1930年代本地华文报章依旧有称“白须港”,约在同一时期也开始使用了现今通行的名称“福隆港”。除此之外也有音译的“花沙山”、“佛拉沙士山”、“佛兰昔士山”等名称。“福隆港”的华文名由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人名说和商号说,其中这些传说又有差异。

其一是1955年《星洲日报》黄枝运的说法:据说从前有一个对当地颇有贡献的大包工头,名字叫“福隆”,后来他死了,为纪念他的缘故,乃以其名号称此地。

其二是1956年《南洋商报》何荣华的说法:据说1914年以前,有一位德国矿家在这冷山开采锡米,雇佣许多华人劳工,采锡机械犹存于牛棚坑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该德国矿主应召回国,把矿务咐托给工头“福隆”氏(姓及籍贯不详)去经营。当时华人都为福隆氏觉得光荣,且矿湖若港,故改称冷山为“福隆港”。新马潮人历史学者潘醒农采纳此说,在其1961年编著的《星马名胜》中说:据说1914年前,德国人尝在该山开矿,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矿主返德国,把矿务托付工头“福隆”氏,挖锡后的坑沟积水,矿潭像港般,所以华人叫做“福隆港”。

其一是1949年《南洋商报》符豹的说法:探寻当地老先辈得知,据说在三十余年前,当地是华侨及德侨挖锡的地方,后者因英德战争而撤退,其锡产就归并华侨经营,该公司名叫“福隆”,挖锡地点是在两峯对立的峡底,后因两峯山水泻下其间,流成渊泓的沟渠,泛如港湾,因此华侨便命名为“福隆港”。

其二是南洋史地学家许云樵的说法,他在1975年答复华人穆斯林领袖伊布拉欣马天英的英文信函中说:19世纪有一位住在山脚下的华人商人,他在小溪边开了一家杂货店,那些要通过峡谷前往彭亨的人,经常在店里买东西和休息,因店里的招牌上写有“福隆”二字,所以人们就把该地称做“福隆港”。之后该峡谷和山都统称此中文名,因那时这座山尚未命名,实际上“港”字并非用来称呼此山。 但许云樵却曾在1972年于《南洋商报》专栏中肯定了“福隆港”的“港”为“岗”之讹的说法,他也解释原来的港在山下,19世纪时为一华人所开,由此登山通过峡谷可至彭亨,因此行人便把山也叫做港。

一般认为福隆港的开辟是以刘易斯·詹姆斯·花沙于1890年代为始。花沙是新加坡出生的苏格兰裔商人。他曾在1882年宣布破产,之后便因商业罪案而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出狱后,花沙离开新加坡前往彭亨,1890年代始在都赖经营锡矿运输业务,之后便将业务转移至福隆港上。花沙在20世纪初便退休了,于1901年7月回到英国结婚,之后于1906年8月在奥地利度假期间逝世。但多年以来,绝大多数宣传福隆港的旅游网站和手册都写有关于花沙的错误信息,其中以花沙晚年“神秘失踪”说最为流行。

随着殖民地欧洲人口的增长,对高原胜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1917年,新加坡主教弗格森-大卫(英语:Charles Ferguson-Davie)和雪兰莪牧师钱皮恩(A. B. Champion)前去岬(The Gap)的别墅短期度假。一天清晨,他们带着午餐步行登上福隆港。道路非常崎岖,他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沿着山脊和现在高尔夫球场所在的山谷,寻找洋房可能所在的地方。他们发现经理的洋房已被废弃,破旧不堪,不适合居住。之后,他们不知何故迷失路途,所幸被两位锡克籍的警员救了出来。回到新加坡后,主教给高级专员亚瑟·杨(英语:Arthur Young (colonial administrator))写了一份报告,表明在该地能较易开发避暑山站(Hill station)。1919年8月的初步地形测量进一步认可了这份建议。同月,,联邦委员会的非官方成员金德斯(R. C. M. Kindersley)被告知将拨款把福隆港开发成为避暑胜地,工程于同年10月开始。彭亨工程师马格(F. W. Mager)开始在花沙洋房周围清理土地,勾勒出一条从岬上山的道路,并勘测建筑物的选址。1920年,福隆港归属联邦政府辖下的发展委员会负责,并正式命名为Fraser's Hill。

1951年10月6日下午1时左右,英殖民政府最高专员(British High Commissioner,华人称为钦差大臣)亨利葛尼,在前往福隆港途中被马来亚共产党员杀害。当时车队包括,一辆路虎越野车在前开导,内坐五名马来警察及一名司机,葛尼及其夫人和私人秘书所乘坐的劳斯莱斯轿车随后,再后为一辆无线电巡逻车,内坐一名护送队指挥官(副警监)及六名马来武装警员、以及一辆装甲侦察车殿后,内坐一名枪手及一名司机。

行至新古毛-福隆港路56英里又四分之三处时,车队遭受马来亚共产党游击队员伏击。路虎车内除一名警员外,其余皆受伤而跳下车,采取掩护而开枪还击。钦差大臣的汽车继而遭到密集枪火的射击,而停在路旁,距离路虎车约40码。葛尼自右旁步出汽车,向路旁之高岸而行,还未抵达即遭击毙。不久后侦察车欲转过钦差大臣的汽车及路虎车遇袭之转角时,遭受射击,侦察车继续前行,停在钦差大臣之汽车之后,车上人员随即开枪还击。经过短时驳战后便停火,当附送队指挥官离车时又遭到射击,随即再次交火,待马共成员停火撤离后便电告新古毛警长求援。

行凶者是绰号为“小马”的马共党员和他独立小分队的36名游击队员。据马共前总书记陈平所说,他们当时希望攻击大型武装车队以夺取武器和弹药,但在事后收听新闻报导时才得知他们杀了钦差大臣。4个月后,英国陆军副参谋邓普勒接替葛尼出任钦差大臣。

相关

  • 脂肪酸脂肪酸(英语:Fatty acid)是一类羧酸化合物,由碳氢组成的烃类基团连结羧酸所构成。三个长链脂肪酸与甘油形成三酸甘油酯(Triacylglycerols),为脂肪的主要成分,归于脂类。饱和脂肪酸(Sa
  • MgS硫化镁(化学式:MgS)是镁的硫化物,室温下为无色晶体,不纯时为棕色粉末。硫化镁可由硫或硫化氢与镁作用制得。高炉炼铁中脱硫也运用了此反应:硫化镁为氯化钠型结构,化学性质类似于其
  • 先天先天可能指:
  • 电路电子回路(英语:Electrical network),是由电气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为电荷流通提供了路径的总体,也叫电子线路或称电气回路,简称网络或回路。如电源、电阻、电容、电感、
  • 张大受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张大受石刻像》,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大受(1660年-1723年),字日容,号匠门。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人,籍属嘉定县,清朝政治人物、翰林、诗人、
  • 昭披耶素拉沙昭披耶素拉沙(泰语:เทศบาลนคร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สุรศักดิ์;RTGS:Thetsaban Nakhon Chaophraya Surasak)是泰国春武里府是拉差县的城市,是暹罗湾沿岸的工业重镇,
  • 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英语:Basic Points Unifying the Theravāda and the Mahāyāna)是一份重要的佛教普世宣言,发表于1967年世界佛教僧伽会(WBSC)的第一次会议
  • 犹太文化世俗的犹太文化包括若干相关现象,它是全世界犹太民族的一种世俗文化。根据摩西·门德尔松的理论,在19世纪早期,犹太人的国际群体就开始被视为一种民族宗教群体,而非只是一个宗教
  • 阿拉伯高原阿拉伯高原,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主要高原,地质古老,阿拉伯高原横跨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也门、约旦、伊拉克等国,面积超过两百五十万平方公里。阿拉伯高原与阿拉伯半岛东部平原和
  • 李成俊李成俊,GML,GLM(1926年-2015年12月30日),男,祖籍广东新会,生于澳门,中国报刊活动家。李成俊先生生于1926年,祖籍广东新会。年轻时参加过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最初在游击队驻澳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