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国古代的州,前身为监察区徐州刺史部。早期幅员广袤,包括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山东省西南部和安徽省小部,南北朝时期辖境逐渐缩小,北朝后期以后辖境仅限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
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设立十三刺史部。其中,徐州刺史部地处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和山东省西南部地区。但此时的徐州刺史部只是监察区,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
东汉中平五年(188年)后,州成为正式的一级行政区域。徐州治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领二郡三国:东海郡、琅邪国、彭城国、广陵郡、下邳国。建安三年(198年)前后,分琅邪、东海、下邳等郡国置城阳郡、利城郡、昌虑郡、东莞郡、东安郡、东城郡。后省并昌虑、东安、东城三郡。至汉末,徐州领六郡二国:彭城国、广陵郡、下邳郡、东海国、琅邪郡、城阳郡、利城郡、东莞郡。
曹魏时,并利城郡入东海国,并东莞郡入琅邪国。至魏末,徐州领三郡三国:彭城国、广陵郡、下邳郡、东海国、琅邪国、城阳郡。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分琅邪国置东莞国,割城阳郡属青州。咸宁三年(277年),并东莞国入琅邪国。太康元年(280年),分下邳国置临淮郡。太康十年(289年),分琅邪国、青州之城阳郡复置东莞郡,属徐州。至此,徐州领三郡四国:彭城国、广陵国、下邳国、临淮郡、东海郡、琅邪国、东莞郡。
元康元年(291年),分东海郡置兰陵国,分东莞郡置东安国。永宁元年(301年),分临淮郡置淮陵国。永兴元年(304年),分临淮郡置堂邑郡。至此,徐州领三郡八国:彭城国、广陵国、下邳国、临淮郡、淮陵国、堂邑郡、东海国、兰陵国、琅邪国、东莞郡、东安国。
东晋时期,徐州北部诸郡屡陷屡复,治所也频繁迁徙,或治广陵郡广陵县(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西),或治下邳郡下邳县(今江苏省邳州市南),或寄治扬州晋陵郡丹徒县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永昌元年(322年),琅邪国陷于后赵。太宁二年(324年),彭城、下邳、东海、兰陵、东莞、东安六郡国陷于后赵。咸和元年(326年),临淮、淮陵二郡陷于后赵。至此,徐州仅余广陵、堂邑二郡。
永和七年(351年),收复彭城、下邳、临淮、淮陵、东海、兰陵六郡国。永和十二年(356年),收复琅邪国。咸安二年(372年),琅邪国陷于前秦。太元四年(379年),彭城、下邳、淮陵、东海、兰陵五郡国陷于前秦。太元九年(384年),收复徐州全境,并以前秦南兖州(领梁、谯、沛三郡)并入徐州。太元十九年(394年),琅邪国陷于后燕。隆安二年(398年),收复琅邪国。隆安三年(399年),琅邪、东莞、东安三郡国陷于南燕。元兴二年(403年),梁国陷于后秦。义熙五年(409年),再次收复徐州北部诸郡国(梁国除外)。
义熙七年(411年),以淮水为界将徐州一分为二,淮南为徐州(治广陵),淮北为北徐州(治彭城)。北徐州领九郡三国:彭城国、下邳郡、东海郡、谯国、沛郡、兰陵郡、琅邪国、东莞郡、东安郡、淮阳郡、阳平郡(侨郡)、济阴郡(侨郡)。义熙十二年(416年),收复梁国。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改徐州为南徐州,北徐州为徐州。景平元年(423年),梁、谯二郡陷于北魏。孝建元年(454年),置北济阴郡。大明元年(457年),割下邳郡使侨置的济阴郡成实土郡。至此,徐州领十二郡:彭城郡、下邳郡、东海郡、沛郡、兰陵郡、琅邪郡、东莞郡、东安郡、淮阳郡、阳平郡、济阴郡、北济阴郡。泰始二年(466年),彭城、沛、阳平三郡陷于北魏。泰始三年(467年),下邳、东海、淮阳、济阴四郡陷于北魏,割东莞、东安二郡置东徐州。泰始四年(468年),徐州全境陷于北魏。
后赵四年(322年)至八年(326年),先后占领东晋徐州九郡,仍治彭城。后改兰陵郡为武兴郡。至此,徐州领九郡:彭城郡、下邳郡、临淮郡、淮陵郡、东海郡、武兴郡、琅邪郡、东莞郡、东安郡。冉魏永兴二年(351年),琅邪、东莞、东安三郡陷于段龛,其余六郡陷于东晋。
前燕元玺五年(356年),占领段龛所据徐州之东莞、东安二郡,改属青州。前秦建元八年(372年),占领东晋徐州之琅邪国,改属青州。建元十五年(379年),占领东晋徐州五郡,以彭城、东海、兰陵三郡仍置徐州(治彭城),以下邳、淮陵二郡置扬州。建元二十年(384年),徐州陷于东晋。
北魏天安元年(466年),占领南朝宋徐州之彭城、沛、阳平三郡,仍治彭城,改阳平郡为南阳平郡。皇兴元年(467年),又占领下邳、东海、淮阳、济阴四郡,改济阴郡为南济阴郡。二年(468年),占领徐州全境,分彭城郡置建昌郡,割豫州梁、谯二郡属徐州。至此,徐州领十三郡:彭城郡、建昌郡、下邳郡、东海郡、沛郡、兰陵郡、琅邪郡、淮阳郡、南阳平郡、南济阴郡、北济阴郡、梁郡、谯郡。后分淮阳郡置宿豫郡,分阳平郡置临潼郡。
孝文帝时,割宿豫郡置南徐州。太和十五年(491年),并建昌郡入彭城郡。太和十八年(494年),割梁、谯二郡属南兖州。正光五年(524年),淮阳郡陷于南梁。孝昌元年(525年),割下邳、东海二郡置东徐州。孝昌三年(527年),分彭城郡置蕃郡;临潼、阳平、南济阴三郡陷于南梁,分别改属潼州、西豫州、睢州,遂侨置南阳平郡(治沛南界,后寄治彭城)。永安二年(529年),割琅邪郡置北徐州。至此,徐州领六郡:彭城郡、南阳平郡、蕃郡、沛郡、兰陵郡、北济阴郡。
东魏初,省兰陵郡。后割南兖州之砀郡属徐州。武定五年(547年),复置兰陵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并蕃、砀二郡入彭城郡,改北济阴郡为永昌郡。北周时,并南阳平、沛二郡入彭城郡。至此,徐州领三郡:彭城郡、兰陵郡、永昌郡。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徐州三郡领县直属于州,故永昌郡所领成武县改属曹州;废睢州为符离县,属徐州。至此,徐州领八县:彭城、沛、承高、龙城、丰、蕃、承、符离。
开皇六年(586年),并龙城县入承高县,改为龙城县。开皇十六年(596年),改蕃县为滕县,分沛县置留县,分承县置鄫城县、兰陵县,割鄫城、承、兰陵三县置鄫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龙城县为临沛县。大业二年(606年),废鄫州为承县,属徐州;废仁州,其所领蕲县、穀阳县(临淮县并入)改属徐州;废戴州,其所领方与县改属徐州。至此,徐州领十一县:彭城、临沛、丰、沛、留、滕、承、符离、蕲、穀阳、方与。
大业三年(607年),改徐州为彭城郡,临沛县为萧县,承县为兰陵县。后废沛、留二县。
许天寿元年(618年),得隋之彭城郡。郑开明元年(619年),占领彭城郡,改为徐州,分符离县置诸阳县。至此,徐州领十县:彭城、萧、丰、滕、兰陵、符离、诸阳、蕲、穀阳、方与。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占领徐州,置总管府,分丰县复置沛县,分蕲县置龙亢县,割蕲县属北谯州,割龙亢、穀阳二县属仁州,割兰陵县属鄫州,割方与县属金州。武德七年(624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并诸阳县入符离县。贞观十七年(643年),罢徐州都督府,徐州直隶于河南道;废北谯州,其所领蕲、穀阳二县改属徐州。显庆元年(656年),并穀阳县入蕲县。至此,徐州领七县:彭城、萧、丰、沛、滕、符离、蕲。天宝元年(742年),改徐州为彭城郡。天宝十五载(756年)后,彭城郡(徐州)隶于河南节度使、武宁军节度使等使。乾元元年(758年),复彭城郡为徐州。
燕顺天三年(761年),占领徐州,改为彭城郡。
唐朝宝应元年(762年),复彭城郡为徐州,割泗州宿预县(改为宿迁县)属徐州。元和四年(809年),割符离、蕲二县置宿州,割泗州下邳县属徐州。元和十四年(819年),割兖州鱼台县属徐州。元和十五年(820年),鱼台县还属兖州。长庆元年(821年),废宿州,其所领符离、蕲二县改属徐州。大和七年(833年),割符离、蕲二县属宿州。至此,徐州领七县:彭城、萧、丰、沛、滕、宿迁、下邳。
北宋开宝元年(968年),置京东路,徐州属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分彭城县置利国监。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割下邳、宿迁二县置淮阳军。熙宁七年(1074年),分京东路为两路,徐州属京东东路。元丰元年(1078年),徐州改属京东西路。元丰六年(1083年),置宝丰监。元丰八年(1085年),废宝丰监。至此,徐州领五县一监:彭城、萧、丰、沛、滕、利国监。
金朝天会七年(1129年),占领徐州。天会八年(1130年),赐徐州予刘齐。后割滕、沛二县置滕阳军。天会十五年(1137年),废齐,占领徐州,隶山东西路。贞祐三年(1215年),徐州改隶南京路。元光二年(1223年),分彭城县置永固县。至此,徐州领四县:彭城、萧、丰、永固。开兴二年(1233年),徐州降于大蒙古国,不久又降于南宋。
大蒙古国窝阔台汗六年(1234年),占领徐州。蒙哥汗二年(1252年),割丰县属济州。至元二年(1265年),废彭城、萧、永固三县入州。至元八年(1271年),徐州隶归德府。至元十二年(1275年),分徐州复置萧县(故萧、永固二县辖境),为州之属县。至正八年(1348年),升徐州为徐州路。至正十三年(1353年),降徐州路为武安州,复属归德府。
龙凤十二年(丙午岁,1366年),朱元璋占领武安州,复名徐州。吴元年(1367年),割济宁路沛县、丰县、砀山县属徐州。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降归德府为开封府归德州,徐州改属开封府,割济宁府鱼台县属徐州。洪武二年(1369年),鱼台县还属济宁府。洪武四年(1371年),徐州改属临濠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升徐州为直隶州,直隶于京师。至此,徐州领四县:萧、沛、丰、砀山。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占领徐州,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置江苏省,徐州属之。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徐州为徐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