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湾闽南语常用形容词
✍ dations ◷ 2025-06-28 19:19:11 #台湾闽南语常用形容词
自明郑时期到清治时期,中国闽粤一带的移民大量进入台湾,其中以福建省南部的泉州府人以及漳州府人最为多数,使得闽南语逐渐取代了台湾原住民族诸语,成为了台湾最优势语言,使得今日台湾闽南语成为台湾第一大方言。后台湾闽南话在日治时期更以“台湾话”称之。由于外来政权不断更迭,加上日治后,两岸逐渐隔阂,使得台湾闽南语在腔调上与原生闽南语有着些微差异,在语汇上也吸收了各时期政权以及原住民族的外来语,因此最后形成了与原生闽南语有差异的台湾话。下方整理出台语中与华语有着些微或较大差异的常用形容词字词与华语字词间的对照,并采用台罗拼音为其标音。不过,需注意的是台语的部分形容词也有地域性的差异。台语最有特色的形容方式就是“叠字”,在颜色后加上叠字以加强修饰即是其中一种。
相关
- 鬼臼毒素鬼臼毒素,也称普达非洛,是一种一个非生物碱类木脂素类毒素。它提取自鬼臼的根茎。它的乙醇溶液和软膏的商品名分别为慷定来和化疣敌,可作为外用药物用于治疗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
- 担子菌门担子菌门(学名:Basidiomycota)是一类高等真菌,构成双核亚界,包含2万多种,包括蘑菇、木耳等主要食用菌。更具体地说,担子菌门包括以下组:蘑菇,马勃,stinkhorns(鬼笔科),支架真菌(英语:Bracke
-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Jean-Honoré Fragonard,1732年4月5日-1806年8月22日),法国罗可可时代最后一位重要代表画家。1732年出生于法国东南部滨海-阿尔卑斯省的格拉斯,他父亲是一
- 振幅振幅是在波动或振动中距离平衡位置或静止位置的最大位移。符号A,单位米。振幅属于标量,振幅永为非负值(≥0)。在下图中,位移“y”表示波的振幅。系统振动中最大动态位移,称为振幅
- 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英语:classical conditioning,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反应条件反射、alpha条件反射),是一种关联性学习。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将这种产生条件反射行为的学习
- 水韭水韭属(学名:Isoëtes),多年生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高从5公分到15公分都有。叶子通常呈现丛生状,暗色且繁衍用的孢子密生于叶基内侧。一般来说,该种植物都生长在湖沼湿地。据记录,全
- 小仙子小仙子(Fairy),是西方文化里一种传说生物。其体型娇小,一般长有翅膀。在西方民间传说中,它们并非人类,但长着人类外表,且拥有超自然的能力。它们一般被认为是作为与demon相对应的存
- 无血开城江户开城是指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庆应4年(1868年)的3至4月间(旧历),旧幕府(德川宗家)在经过与明治新政府军队(东征大总督府(日语:東征大総督))的一系列谈判后将江户移交给新政府的事
- 香铃草野西瓜苗(学名:Hibiscus trionum),又名香铃草、小秋葵、打瓜花、山西瓜秧,是一种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野西瓜苗的分枝横升或斜升,半空心,上有白色开叉的细毛,高约20-50cm,但
- 十三行博物馆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简称十三行博物馆,位于台湾新北市八里左岸,于1998年兴建,2003年4月24日正式开馆。为台湾第一座市立考古博物馆,设立目的为保存及推广十三行文化。旧名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