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历史

✍ dations ◷ 2024-07-05 03:14:49 #以色列历史
以色列人的先祖是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哈兰地区的闪族人,后来因神要求亚伯兰(后改名为亚伯拉罕)迁至“应许之地”的原故,迁居至迦南(Canaan),并结合当地的游牧文化,定居至约旦河西岸,即今希伯仑一带。约前1050年扫罗王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以色列。公元前931年是以色列的纪年开始。当年它分裂成南北两个王国,南国犹大有两个部族,以较为强大的部族犹大来命名;而北国以色列则有10个部族,仍然保持着以色列的名称。因此,居住在南部犹大地区的人,被称作犹大人;而居住在北部以色列地区的人,便保持以色列人的称号,从而使犹太人与以色列人一样,都具有种族和民族,乃至国家的多重意义。根据圣经的记载,以色列的先祖雅各领导亦曾南下至上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寄居四百三十年,直至公元前14世纪,他们才由摩西领导集体离开埃及,绕经西奈半岛四十年后,由约书亚带领过约旦河回到迦南定居。摩西死后,约书亚便带领子民攻占耶利哥等原住民土地,并分派十二支派及划分十二个领地。在约书亚死后,便进入士师时代;这是一个相对混乱的时代。时间大约持续了330年左右, 经历了12个士师。所谓的士师其实只是一个宗教的头衔,也有军事、政治领袖的涵义。最后一任士师是撒母耳,他带进了以色列国的建立。士师时代,十二支派虽然迁入迦南地,也有了永久的居所,却无法安定下来;除了要面对一直居住在迦南地区的原住民威胁以外(例如:赫、西顿、亚玛力等,但最大的威胁是来自海上的非利士人,更要面对一个重大的问题:十二支派之间常互相争战,甚至仇杀。这些自相残杀的行为,无暇对付非利士(Philistine)等强敌,并种下祸根。大约公元前1050年开始,由士师时代转为以色列王国,在联合王国时出现三个国王:扫罗(Saul)、大卫(David)和所罗门(Solomon)。另外有说以色列联合王国的君主亦包括伊施波设,他的父亲是扫罗。伊施波设是扫罗的随从拥立的国王,但并不是耶和华通过祭司膏立的君王,因此并不得到圣经的承认。扫罗是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一个国王,为撒母耳所立。他英勇善战,为以色列人平定不少部族;他一生只管作战,统一了全境, 最后被非利士人所杀。以宗教角度来说,他又多次得罪了神,不遵守神的命令,因而被撒母耳所废。扫罗来自人数较少的便雅悯支派。撒母耳在扫罗战死前多年, 已另立犹大支派的大卫为王。扫罗曾多次追杀大卫,均不成功。大卫最著名的战役是用投石器击败非利士人的巨人歌利亚。大卫可以说是以色列人最崇拜的国王,犹太人的象征大卫之星就是代表大卫王。大卫在位七年半后,约前1003年首次将耶路撒冷定为首都,并击退非利士人。大卫作王四十年以后逝世,其子所罗门接任王位。所罗门承接大卫留下的这个强大王国,就大兴土木,建筑堡垒、宫室和耶路撒冷的圣殿。所罗门王在位四十年,统治时期可以说是以色列历史的黄金时代的顶点,但是他却埋下王国分裂的种子。所罗门王在位时一直向北方百姓抽取荷税以供挥霍及征伐,而南方富人往圣殿参拜炫耀自己的财富,引致北方人民对他不满,因而种下叛乱的种子,此外圣经则说是所罗门晚年因迎娶大量外国王妃崇拜偶像之过。所以,在他死后,北方的十个支派便马上脱离以色列联合王国,由耶罗波安领导;而南方的两个支派,即犹大和便雅闵,则依然由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领导,自此,以色列联合王国结束,国家分为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北国以色列的开国君主是耶罗波安。耶罗波安本为所罗门的一名年轻的仆人,曾经负责修补耶路撒冷的城墙。因为当时所罗门对工人也不太好,所以他便对所罗门所不满。后来,一次他路经田野时,在路上遇上当时的一位先知亚希雅,亚希雅一直对于当时所罗门拜外邦的神而不敬拜耶和华感到非常不满。他便告诉耶罗波安将要带领以色列北方的十个支派脱离犹大的统治。所罗门得知此事以后,马上派人追杀耶罗波安,耶罗波安便逃到埃及,直到所罗门死后,才回到以色列,带领北方十个支派脱离犹大的统治。北国以色列仅国祚二百一十年即亡国,主要是因为,以色列以北的地区主要是平原,是一块易攻难守的土地,很容易就会被人攻占。加上北方一直政局不稳定(例如耶户本身就是在政变成功后才成为国王的;他本身不是王室成员),导致最后被亚述帝国消灭。南国犹大的开国君主是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基本上除了亚他利雅王后不是大卫家的人之外,所有君主也是大卫的后代。所以,可以说,南国犹大当时的政局比较稳定。另外,比较英明的君主也较北国多(例如亚撒、希西家等)。另外,犹大国位于丘陵地带,比较北方容易驻守,因而延长国祚。南国的国祚有三百四十四年。前586年南国犹大被新巴比伦王国所灭,耶路撒冷沦陷之后,犹太人便大批的被掳到巴比伦,留下在原地的只有一些老弱伤残的犹太人。尽管当时犹太人被掳到外地,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宗教和文化,依然在一些祭司和利未人的后裔带领之下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并开始建立犹太会堂。巴比伦被波斯帝国所灭以后(前539年),居鲁士二世下令犹太人可以回去重建家园,不少犹太人便回到以色列地去。终于,他们在前520年开始重建第二圣殿,并于前445年至前443年重建耶路撒冷城墙,即今哭墙一部分。当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重建时,主要由地方官员尼希米和祭司以斯拉带领。但在重建进行中,居住在附近的外邦人常常来拦阻,但最后耶路撒冷还是重建好了。接下来,以斯拉带领犹太人宣读律法,重新确立犹太人的信仰。然而,波斯日渐式微,最后在前332年失去以色列,以色列被亚历山大大帝实行希腊化统治。在亚历山大大帝逝世以后,以色列被托勒密王朝统治。托勒密王朝是亚历山大大帝其中一个将军托勒密一世的后代,领土包括埃及。托勒密王朝对犹太人非常好,当时犹太人不但有宗教自由,甚至有不少托勒密统治下的外邦人信奉犹太教。第一本旧约圣经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就是当年托勒密王朝为了编纂亚历山大城的图书馆的书籍,而请了一群拉比来翻译旧约圣经,最后花了七十年来完成。可是,因为托勒密的式微,前198年,以色列便为塞琉古王朝(Seleucids)所占领。塞琉古王朝是亚历山大大帝另一位将军塞琉古一世的后代,领土包括土耳其和叙利亚。他们和托勒密王朝相反,禁止犹太人的宗教自由,甚至在圣殿中摆放宙斯的神像,要求犹太人敬拜希腊诸神。最后,这些行为激起犹太人的反抗。最后,犹太人在祭司的后代马加比家族的带领之下于前166年赶走塞琉古王朝的军队,马加比王朝(The Hasmonean Period,前166年—前63年)开始了。马加比王朝的第一任国王,是犹大·马加比(Judas Maccabeus),他曾经亲自领兵四次击退塞琉古的军队。犹大死后,他的兄弟约拿单暂代王位,却被一个想夺权的军官杀死。犹大另一个兄弟西门马上行动,因为当时塞琉古王朝已经没有能力重新控制以色列,便希望和这位新国王签下和约。自此,塞琉古便没有再侵扰以色列了。西门统治期间,以色列有了一段短暂的繁荣。但是,他最后却死于一个叫多利买的夺权者的手中。不过,他的儿子约翰·许尔堪(John Hyrcanus)却以谋略胜过他,成为统治者。在约翰·许尔堪的统治下,版图不断扩张,把以士买、撒马利亚和利比亚也收入版图。他又把耶路撒冷美化起来,又首次发行钱币。前105年,约翰·许尔堪去世,由亚理士多巴勒(Aritobulus)一世接任王位,但不到一年,就由亚历山大贞尼接任,直到前87年为止。二人也恨法利赛人,并偏袒撒都该人,因而法利赛人受到严重的迫害。后来,亚历山大贞尼的妻子亚历山德拉接任,她是法利赛人,又因而反过来打压撒都该人。前69年她便逝世,她的两个儿子许尔堪二世和亚理士多巴勒二世就发生内战,互相争夺王位,为期六年,结果两败俱伤。他们的内讧因而为罗马共和国制造机会,前63年,庞培带兵攻占耶路撒冷,犹太人的独立结束。罗马帝国在占领巴勒斯坦以后,庞培将军先立支持他的许尔堪为犹太人的统治者,却不立他为王。并且,下令犹太人要每年交税给罗马。然而,被流放的亚理士多巴勒二世却逃回巴勒斯坦,马上发生夺权的内战。在这时期,庞培又派了以士买的安提帕特任许尔堪二世的顾问,以帮助他和亚理士多巴勒二世战争。前48年,庞培因为和凯撒犹流在法沙勒的一场权力争夺战中战死以后,安提帕特马上改变立场,支持凯撒,使凯撒升他为犹大省长,地位比许尔堪更要高。同时,凯撒又对犹太人有很大的寛容的态度,给犹太人宗教自由。安提帕特在凯撒的支持下便成为巴勒斯坦里最有权力的人。他是彻底向罗马效忠的。然而犹太人却恨他,因为他是以士买人,是他们以前死敌的后代。因而,他在上任后一年便被人毒死。他的儿子希律王便接任他的省长的职位。三年之后,凯撒也在罗马被人谋杀了。希律生于公元前74年,死于公元前4年,在他一生作政客和统治者的生涯中,他代表着罗马政府去对付犹太人,比任何人也要多。凯撒死后,罗马又由高三个执政: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瓜分。东方叙利亚地区便是由安东尼统治的,希律便成安东尼的部下。安东尼是欢喜希律的,这对希律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时候,犹太又发生内战,希律就急忙赶到罗马请示安东尼。希律更说服安东尼只有希律自己才能维持巴勒斯坦的秩序,使安东尼任命他为全犹太的最高统治者。希律被认为是一个奸狡而无耻的人,他整天也在巩固自己在犹太的地盘。这些事的成就,也是借着暗杀和阴谋建立的。甚至,他的家族中有不少人就因而死在他的手中。甚至他心爱的妻子玛莉安妮,也是被他下令杀死的。她死后,希律非常后悔,差不多要发狂了。他整段统治就是这般恐怖。由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可以知道他的统治,在未后的日子里,是恐怖得不可以用笔墨所形容的。公元前4年,耶稣基督出生。三位前往拜访小耶稣的先知去见希律,希律为了解决这个新的王,并下令将两岁以下的婴儿杀光,因此耶稣出生后不久一度前往埃及,以逃避希律。后希律死,儿子希律安提帕斯继位。约公元27-30年或30-33年,耶稣开始在加利利海和希伯仑一带传道,并在耶路撒冷被犹大出卖移交犹太公会判定死刑后交给罗马总督彼拉多判钉十字架殉道。在耶稣升天以后,其门徒约在公元30年或33年就在犹太省首次建立教会,开始基督教的历史,并使耶路撒冷成为早期基督教的一个传道中心。然而,犹太人视基督徒为异端(至今部分正统派犹太人依然视基督教为异端),因而不断的迫害,甚至杀死基督徒,很多基督徒因而离开犹大,向到安提阿、亚历山大等外邦城市,并开始向罗马帝国的外邦人布道。最后,基督教完全成为外邦人的宗教,以及罗马帝国的主要宗教。135年犹太人在犹太行省的叛乱被镇压以后,罗马人把所有犹太人由犹太行省驱逐出,同时将该地重新命名为“巴勒斯坦”(Palestine,自此犹太人开始近二千年的大流散。只有少数的犹太人能躲在巴勒斯坦的山区,才能依然住下去。同时,基督教在公元一世纪后期,宣教基地已经由耶路撒冷转移至安提阿、以弗所、哥林多、亚历山大港、罗马城等罗马帝国其他大城市,信徒也愈来愈多外邦人,反而犹太信徒则日益减少。加上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迫害(德修·戴克里先和尼禄在位时的迫害最甚),基督教在犹大地区的活动也减少了。然而,313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犹大地区的基督教又活跃起来。直到在伊斯兰帝国占领耶路撒冷以前,罗马帝国的基督徒可以自由地前往耶路撒冷朝圣。伊斯兰教在第七世纪创立以后,便以惊人的速度扩张。632年伊斯兰控制整个阿拉伯半岛以后,便想攻打在北方两个已经衰落的国家: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萨珊王朝)。两国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前便处于长期战争,该地东罗马驻军因此损失惨重。 同时东罗马帝国治下的犹太人也不满反犹政策,该地犹太人曾经在614年发动叛乱,协助波斯萨珊王朝占领耶路撒冷。但随后叛乱被剿灭,大量犹太人惨遭屠杀。 东罗马击败波斯收复叙利亚后由于宗教以及财政问题处理不当,致使在该地的支持度下滑。 638年,阿拉伯帝国击败东罗马后占领耶路撒冷。691年,伊斯兰在占领耶路撒冷以后,阿拉伯哈里发阿布杜勒·马里克在登霄石,即圣殿山圣殿的原址上建造圆顶清真寺(萨赫拉清真寺)。传说在这个地方便是亚伯拉罕准备以他的儿子作奉献祭,《圣经》上记载他奉献的是小儿子以撒(一译“易司哈格”),穆斯林认为他奉献的是大儿子伊希梅尔(一译“以实玛利”或“依市玛耳”)。三个世纪后他们又在这里建造阿克萨清真寺。在穆斯林统治初期,在宗教上比较宽容,住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和犹太人在缴纳人头税后,可以获得自治权。1010年,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哈基姆下令摧毁耶路撒冷所有的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13世纪末蒙古军消灭阿尤布王朝、阿拔斯王朝、罗姆苏丹国及木剌夷,蒙古军攻至加沙,有传蒙古军的侵掠延伸至耶路撒冷城内或根本没被攻击过,但仍有争议。奥斯曼帝国统治巴勒斯坦地区长达四百多年。古以色列国王所罗门王死后,以色列王国分裂成南部的犹太(即南国犹大)和北部的以色列(即北国以色列),至前722年,北国以色列为亚述人所灭,前586年南国犹大为巴比伦所灭,于是犹太人开始分居世界各地。这片土地随后由巴勒斯坦人居住数千年。而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强烈建国意愿下,世界犹太民族主义组织于1897年成立,积极从事建国行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土耳其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生活,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奥斯曼帝国和德意志帝国联盟,大英帝国利用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并承诺于战后建立一个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阿拉伯独立王国。但与此同时,犹太人建国行动亦得到英国的支持,于是英国政府背弃对阿拉伯人的承诺,由英国外相贝尔福于1917年11月发表一篇《贝尔福宣言》:英国政府赞成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以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努力促成此一目标之达成。遂使犹太人纷纷返回巴勒斯坦购买土地。所以1860年代,此区犹太人仅12000人,到1922年己激增至84000人,且大量购置土地。以巴冲突与对立日渐增高,遂使英国政府两面不讨好。英国政府于1920年4月25日接受国际联盟委治此地区。英国政府于1946年7月提出一项分治计划,但遭双方反对,联合国大会于次年11月通过另一个阿犹分治计划,因犹太人将占据自己一千多年来的大半土地,阿拉伯人坚决反对。英国先前曾声明若阿犹双方不能接受联大的计划,英国将于1948年5月15日撤军并交出委任权。阿联盟于1947年8月19日在黎巴嫩集会,决议联大若通过此分治计划,便秘密派兵进入巴勒斯坦,遂引发起第一次以阿战争。1947年联大通过分治计划时,巴勒斯坦之动乱即开始扩大。1948年5月14日英国终止对巴勒斯坦之托管,以色列立即于次日宣布建国,以本古里安为第一任总理,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五国大肆入侵以色列,同时派兵占领巴勒斯坦,以色列作出反击,以阿战争正式开始。以色列国建立后,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伊拉克五国联合向以色列发动进攻,阿以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在北部,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的军队在边界被阻。约旦军队从东面袭来,并占领东耶路撒冷。犹太民兵成功地阻击南线的埃及军队。6月初,联合国宣布停火一个月,以色列同时组建国防军。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双方宣布停火,并且划定临时边界,即所谓绿线。以色列多占领27%在约旦河西托管区的领土,约旦取得犹大和撒马利亚等山地,即约旦河西岸。埃及获得地中海沿岸的一个长条地区,即加沙地带。纳粹种族大屠杀的幸存者和从阿拉伯国家逃离的犹太难民,在一年内使以色列人口增加一倍。在随后的10年里,有60万东方犹太人移民到以色列。在同时,有高达70万民居住于阿拉伯国家的犹太人被无条件驱逐,而以色列政府一概吸收所有的犹太难民。以色列于1955年至1956年间发动名为拉封事件的对埃及之恐怖攻击。1956年埃及回应以“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此举令英法两国甚为懊恼。以色列与这两个欧洲强国暗中建立军事同盟,一起向埃及报复,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三个始作俑国面临国际谴责,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军。1961年,犹太人大屠杀的主要责任人之一、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被以色列特工绑架。1967年5月,以色列与邻国的紧张关系再度升级。埃及驱逐驻扎在加沙地带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宣布战略要地堤蓝海峡向以色列船只关闭,以色列认为这是不宣而战,于是在6月5日向埃及发动攻击。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凭借美国政府的军事力量,击败阿拉伯国家,并且摧毁他们的空军力量。以色列完全占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1949年的绿线被藐视成以色列在占领领土上的行政边界。尽管以色列占领区存在主权争议,以色列还是违反国际法与联合国决议占据东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以埃和平条约》签字后,西奈半岛归还埃及。1969年果尔达·梅厄当选以色列总理。1968至1972年间的战争被成为消耗战,在以色列与叙利亚和埃及之间的边境发生多起冲突。1970年早期,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和其他国家的犹太人发动数波袭击浪潮。攻击在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达到巅峰。巴勒斯坦恐怖组织绑架和杀害数名以色列奥运代表团成员。以色列用“天谴行动”还以颜色,其情报特务局(摩萨德)暗杀所有参与绑架行动的成员。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在传统犹太节日赎罪日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是为赎罪日战争,但是未能达成收复1967年丧失的领土这一目标。战后数年相对平静时期催生以埃和平。1974年梅厄夫人辞职后,伊扎克·拉宾就任第五任总理。是年11月,埃及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对以色列进行历史性访问,并在以色列国会发表演讲——这是以色列首次被阿拉伯邻国承认。此次访问后,两国经谈判达成《戴维营协议》。1979年3月,萨达特和贝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以埃和平条约》,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军队和居民点。1981年7月7日,以色列空军炸毁伊拉克的核反应堆,使伊拉克制造核武器的努力受挫。1982年以色列趁机向内战多年的黎巴嫩发动攻击,并辩称与真主党的交恶无关。以色列官方的进攻借口是:保护频繁遭受恐怖袭击的以色列北部边境。然而,以色列国防军建立40公里宽的隔离地带后,继续向北进攻,并占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在以色列的军事驱逐下,巴解组织总部被迫迁往突尼斯;另一方面,以色列军在包围萨布拉(Sabra)和沙提拉(Shatila)这两个难民营期间,支持黎巴嫩基督徒长枪党民兵(Christian Phalangists)进入对难民进行大屠杀,在数日内杀害数千无辜伊斯兰教徒。总理贝京难以承受战争带来的国内外压力,于1983年辞职,被沙米尔取代。1986年以色列从黎巴嫩大部分地区撤军,驻扎在缓冲区的部队直到2002年5月才撤离。1980年代的其余时间,以色列政坛在左翼和右翼之间摇摆,沙米尔和希蒙·佩雷斯轮流担任总理。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数枚飞毛腿导弹,造成两名以色列公民死亡,试图把以色列拖入战争,以瓦解包括几个阿拉伯国家在内的、美国领导的联军。1990年代初期出现大规模的苏联犹太人回归潮,根据新的《回归法》,新移民抵埠后立即获得公民权。1990-1991年间,移民人数达380,000人。虽然新移民往往倾向右翼党派,但他们成为工党的竞选争取目标,工党将他们的就业和住房问题归咎于执政的利库德集团。结果,在1992年的大选中,新移民大量倒向工党,使左派在国会选举中以61比59取得多数议席。1992年1月,以色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92年大选的结果是,伊扎克·拉宾成为总理并组成左翼联合政府。竞选纲领中,工党承诺强化公民人身安全,在选举后的6到9个月内与阿拉伯人达成广泛的和平成果。1993年底,以色列放弃马德里框架,与巴解组织签署奥斯陆协议。1994年,约旦成为第四个与其有和平协议的邻国。哈马斯组织反对奥斯陆协议,并发动空前的恐怖袭击浪潮,使以色列公众对协议的广泛支持逐渐消失。1995年11月4日,犹太民族主义武装份子Yigal Amir刺杀拉宾。公众对刺杀事件的沮丧情绪产生对奥斯陆协议反对派的反感,增加拉宾的继任者希蒙·佩雷斯在即将到来的1996年大选中获胜的机会,佩雷斯是奥斯陆协议的设计者。然而,新的自杀炸弹袭击浪潮使公众情绪再次摇摆,1996年5月佩雷斯以微弱劣势败给利库德集团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尽管内塔尼亚胡看上去像是反对奥斯陆协议的强硬派,他从希伯伦撤军并且签署《怀伊河备忘录》,给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更大的权力。在内塔尼亚胡任内,以色列经历恐怖活动相对平静时期,但是他的政府于1999年垮台。工党以较大优势在大选中击败利库德集团,埃胡德·巴拉克继任总理。2000年巴拉克宣布从黎巴嫩单方面撤军。这一举动的用意是,挫败真主党的进攻,并迫使攻击者进入以色列边界。2000年7月,在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的主导下,巴拉克和阿拉法特在戴维营举行谈判。然而,谈判最后破裂,没有取得任何新成果。巴拉克提出向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移交90%的西岸和加沙地带领土的建议,但被阿拉法特拒绝。和谈破裂后,巴勒斯坦人在阿里埃勒·沙龙访问耶路撒冷圣殿山后举行第二次起义。谈判失败和新战事的爆发令左右翼人士均抛弃巴拉克,和平步伐亦趋缓。2001年3月,阿里埃勒·沙龙成为新任总理,他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在2003年大选再度获胜。沙龙发起单方面从加沙地带撤军行动,脱离接触计划在2005年8月至9月实施。沙龙的决定受到他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反对,他退出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另组以色列前进党。在第二次起义中,逾1000名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军事组织的袭击中丧身;愈3000名巴勒斯坦人(主要是平民)被以色列部队杀死,41名被以色列平民杀死,181名巴勒斯坦人被自己的同胞杀死。以色列违反国土协议在约旦河西岸建立隔离墙,墙全长681公里,侵占巴勒斯坦于西岸9.5%的领土,严重影响巴国平民生计。隔离墙受到国际社会和以色列左翼人士批评,然而,由于它对以色列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受到以色列大多数公众的支持。2006年1月4日,沙龙中风后,总理职位由艾胡德·奥尔默特代理。3月28日,以色列议会选举举行。以色列前进党获得120个席位中的28席,以色列工党获得20席,沙斯党获得13席,比塔纳以色列党获得12席,利库德集团获得11席,宗教民族党获得9席,圣经党获得6席,另外的席位被其他几个主要小党获得。5月4日,以奥尔默特为总理的联合政府宣誓就职, 由前进党、工党、沙斯党和退休者联盟四个党组成,在议会中拥有67席。10月30日,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加入政府,该党在议会有11个席位。2007年1月25日,面临性侵犯和滥用职权指控的总统摩西·卡察夫暂时停职,议长达利娅·伊齐克自动出任代总统。6月13日,举行总统选举,前总理希蒙·佩雷斯当选。2009年以色列大选,内塔尼亚胡领导的以色列联合党赢得国会27席,因右翼政党占大多数,可以负责组建联合政府。4月1日右翼联合政府正式成立,内塔尼亚胡相隔十年再度成为以色列总理,执政至今,其强硬右翼作风,以巴之间的和谈与巴勒斯坦建国事宜陷入僵局。他在2013年及2015年成功连任。正统派(哈达尔派 · 哈雷迪 · 哈西迪 · 现代正统派) · 慕沙运动 · 保守派(保守正统派) · 改革派 · 重建派 · 重生派 · 拉比派 · 卡拉派 · 撒马利亚派 · 人文派 · 宗派分立 · 各宗派关系 · 无神论基本信仰 · 选民观念 · 末世论 · 伦理 · 哈拉卡 · 大屠杀理论 · 卡巴拉 · 洁食 · 弥赛亚 · 神的称法 · 挪亚七律 · 慈善观 · 着装条例塔纳赫(妥拉/摩西五经 · 先知书 · 智慧书) · 塔木德(米书拿 · 革马拉 · 米德拉什) · 陀瑟他 · 拉比文学 · 密西拿托拉 · 阿巴图里姆 · 犹太法典 · 密西拿贝鲁拉 · 佐哈尔 · 哈加达 · 诗歌 · 祈祷书亚伯拉罕 · 以撒 · 雅各 · 撒拉 · 利百加 · 拉结 · 利亚 · 摩西 · 底波拉 · 路得 · 大卫王 · 所罗门 · 以利亚老希列 · 煞买 · 犹大·哈-纳西 · 萨蒂亚·高安 · 杰顺·本犹大 · 以撒·奥法西 · 拉什 · 犹大·哈列维 · 亚伯拉罕·伊本·以斯拉 · 中世纪犹太教士 · 迈蒙尼德 · 纳曼尼德 · 阿舍·本·杰希勒 · 盖森尼德 · 约瑟夫·埃尔伯 · 以撒·亚伯拉班内尔 · 以撒•卢里亚 · 巴尔·闪·托夫 · 维尔纳·高安 · 摩西·门德尔松 · 利奥波德·聪茨 · 桑松·拉斐尔·赫希 · 亚伯拉罕·盖革 · 所罗门·谢克特谁是犹太人? · 祈祷最低人数 · 犹太成人礼 · 丧礼 · 割礼 · 犹太人词源 · 婚姻 · 婚礼 · 犹太洁净观念 · 长子赎银 · 犹太人饮食 · 犹太世俗文化 · 希罗尼 · 犹太媒妁 · 犹太女婴命名仪式 · 皈依犹太教四大圣城(耶路撒冷 · 采法特 · 希伯仑 · 提比里亚) · 宗教法庭 · 会堂管理人 · 领唱 · 祭司 · 传教士 · 犹太洁食监督人 · 犹太洁净礼 · 穆汉 · 拉比 · 列比 · 神学院 · 犹太会堂 · 圣殿 · 棚屋 · 西墙阿类奴 · 犹太教祷文 · 四样植物 · 加特尔 · 哈雷尔 · 安息日结束礼 · 卡迪什 · 基特尔 · 赎罪日祈祷 · 玛托福 · 犹太教灯台(再献圣殿节灯台) · 门柱圣卷 · 祈祷礼 · 经卷 · 祈祷文 · 听!以色列 · 羊角号 · 披巾 · 经文匣 · 流苏 · 读经之手 · 基巴犹太教对宗教多元化的观点 · 亚伯拉罕宗教 · 基督教(天主教 · 基督教犹太和解 · 犹太基督教徒 · 摩尔门教 · 弥赛亚犹太教(英语:Messianic Judaism)) · 伊斯兰教 · 犹太佛教徒 · 新异教主义 · 非洲裔希伯来以色列人 · 卡巴拉中心 · 其他

相关

  • 细菌性痢疾志贺杆菌病(Shigellosis),也称为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细菌性痢疾,是一种传染病,因为摄食了遭志贺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引发食物中毒。特征是出血性腹泻。志贺氏菌是一
  • 弥散量弥散量或肺扩散容量(Diffusion capacity)是一个测量肺交换气体的能力的指标。它通常是肺功能检查的其中一项指标,在欧洲也被称作“传输系数”("transfer factor")。其标准计算公
  • 热量热量是指由于温度差而转移的能量,公制为焦耳。 在温度不用来之间,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二在等温过程中,物体之间的温度也不断出现微小差别,通过热量传递不断达到新
  • 乳糜泻乳糜泻(英语:coeliac disease 或 celiac disease)是主要会影响到小肠的长期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的症状包含胃肠道症状,像是慢性腹泻、腹胀、吸收不良(英语:malabsorption)、降低食
  • 象皮病象皮病(又称淋巴丝虫病,拉丁语:elephantiasis, lymphatic filariasis),是由丝虫总科(英语:Filarioidea)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许多罹患此病的病患并无症状,然而有些个案却出现手臂、脚
  • 模式种模式种(type species (species typica))是生物分类学上的一个名词,是用来代表一个属或属以下分类群的物种,又称典型种。模式种可以指示出该生物分类单元下的生物学特征,它既是一
  • 氧化银电池氧化银电池,又称银锌电池或锌-氧化银电池,是以银的氧化物作正极、锌作负极、碱性溶液作电解质的一种电池。既可做成一次电池,也可做成蓄电池,但两者的其他辅助成分与制造方式有
  • 西洛可风西洛可风,又以风吹来的方向而称为东南风,为地中海地区的一种风,源自撒哈拉,在北非、南欧地区变为飓风。西洛克风会导致干燥炎热的天气。许多人会因此而患上疾病。“西洛可”一词
  • 羊膜穿刺术羊膜穿刺术、羊膜腔穿刺术或羊水测试是一种医学上的产前诊断,诊断的样本是取自于发育中的胎儿周围的羊水。这项诊断主要是针对胎儿的唐氏症、镰刀型红血球疾病(sickle-cell d
  • 亲子鉴定亲子鉴定又称亲缘鉴定,是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亲子鉴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