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西洋洋中脊
✍ dations ◷ 2025-01-23 09:08:59 #大西洋洋中脊
大西洋洋中脊(又称大西洋洋中脊;英文:Mid-Atlantic Ridge)是一个大部分地区位于海底的山脉,横跨大西洋及北冰洋。大西洋洋中脊由北纬87度(距离北极333公里)伸延至南纬54度的布韦岛。大西洋中脊的最高点突出海面,形成海岛。大西洋洋中脊为全球洋中脊系统的一部分,其形成方式亦被认为与其他洋中脊相同,即在分离板块边缘把板块分开。北大西洋有北美洲板块及欧亚大陆板块互相分离,在南大西洋则有南美洲板块及非洲板块互相分离。由于它们的分离作用仍然持续,所以大西洋洋中脊在每年都以5至10厘米的速度向东西方向成长。在大西洋洋中脊伸延至南端的布韦岛后,大西洋洋中脊转向向东,穿越克罗泽群岛至西南印度洋脊。向西则连接斯科舍山脊。大西洋洋中脊以赤度附近的罗曼什海沟为界,分为北大西洋洋中脊及南大西洋洋中脊。罗曼什海沟为一狭窄的海沟,亦是大西洋其中一处最深的地方,有7758米深。邻近南大西洋洋中脊附近的南桑威奇群岛并不属于洋中脊的一部分。在南桑威奇群岛附近有着大西洋最深的海沟——南桑威奇海沟。下列岛屿依北至南,与其最高峰及位置:北半球(北大西洋洋中脊):南半球(南大西洋洋中脊):大西洋洋中脊的山脉位于分离板块的边缘。因为岩浆由地幔上升,在分离板块边缘的板块便被分开。岩浆的热力令裂缝两边的地壳膨胀,所以便形成山脉。大西洋洋中脊在中大西洋高地的最上方,而中大西洋高地则沿着全大西洋在持续膨胀。膨胀的成因是软流圈的向上对流力把海洋地壳及岩石圈。大西洋洋中脊的分离板块边缘最初由三叠纪开始形成,当时一连串的三向联结构造的地堑在盘古大陆产生而形成山脊。普遍来说三个地堑中的两个形成分离板块边缘,不能形成的地堑被称为拗拉谷,而大西洋洋中脊的拗拉谷渐渐成为很多美洲及非洲的大河谷(包括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日尔河)。山脊约在海面下2,500米,山脊两侧则更深5,000米。2007年,海洋学家们探索被形容为大型及前所未见的"地壳的伤痕"的地方,在那处地球的地幔岩石露出地面。而那地方正位于特内里费岛及巴巴多斯附近的山脊。
相关
- 无性繁殖无性生殖是指生物体不以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方式,也就是不经由减数分裂来产生配子,直接由母体细胞分裂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孢子繁殖(英语:Sporogenesis)、分裂生殖
- 前房积血前房积血(hyphema)指眼睛的角膜前房因积血而导致眼角膜泛红,眼角膜也可能肿胀。通常因受到撞击而导致眼角膜前房积血。前房积血可能导致暂时性失明。需要医药治疗否则可能导致
- 卡罗尼亚卡罗尼亚(意大利语:Caronia),是意大利墨西拿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226平方公里,人口3463人,人口密度15.3人/平方公里(2009年)。ISTAT代码为083011。
- 不可观测性不可观测性(英语:unobservability),是一种物理特性。人类不可直接观测其存在、本质、特性、质地,或交互作用的事物就称为不可观测的事物。在科学哲学中,不可观测的事物的典型例子
- 地心说地心说(或称天动说),是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球都环绕着地球而运行的学说。由于古代人缺乏足够的宇宙观测数据,以及怀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因此他们误认为地球就是宇宙
- 安山岩安山岩(英语:Andesite)是一种中性火山喷出岩,是造山带最普通的火山岩,其中含有斑晶,斑晶是中性斜长石,深色矿物有辉石、角闪石,基质为隐晶质,由斜长石和极少量正长石或石英组成。主
- 郭华东郭华东(1950年10月-),中国地球科学学家。出生于江苏丰县。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研究员。197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20
- 阿拜多斯阿拜多斯(Abydos,阿拉伯文:أبيدوس,希腊文:Άβυδος),位于26°10' N,在今埃及索哈杰省境内。该地名为希腊语,起源于古埃及地名“阿卜拉”。1857年法国考古学者马里埃特在
- 神在一神教中,神(英语:God)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力量的存在,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通常也是信仰的主要目标。一神教中有关神的概念有全知(无所不知)、全能(无所不能)、全在(无所不在),是永恒且
- 皮膜patagium (复数型: patagia)是一种皮膜,协助动物滑翔或飞行。皮膜可发现于现生与灭绝的动物身上,包含蝙蝠、擅攀鸟龙科恐龙、翼龙、飞蜥、飞蛙、飞蛇、鼯鼠。若皮膜延伸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