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文鼎

✍ dations ◷ 2025-09-03 03:53:49 #梅文鼎
梅文鼎(1633年-1721年),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清初天文学家、数学家、历算学家,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梅文鼎一生博览群书,著述80余种。早年,梅文鼎随其父梅士昌读《周易》,在父亲的影响下,喜爱观测天象。梅文鼎在十五岁时曾补为博士弟子员。他二十岁时结婚,接着祖父与父亲相继去世,为了守孝与家庭生计,此后,他再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二十七岁时,他与弟弟梅文鼐师从道士倪观湖开始学习数学、历法,终身潜心学术。明末清初,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对梅文鼎产生了巨大影响。李光地不但亲自与梅文鼎等人交流学术,而且命其弟李鼎征、其子李钟伦随梅文鼎学习数学。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李光地向康熙帝推荐其著作《历学疑问》,康熙帝读后大为折服,次年南巡,特召至龙舟中长谈,两人一连三天谈论历算。康熙帝亲书“绩学参微”四个大字,表彰他在天文、数学方面的深厚造诣。又赐梅文鼎的长孙梅瑴成进士出身,入值南书房。梅瑴成更在康熙五十四年赐进士出身。梅文鼎逝世之后,后人将其历法、数学著述汇为《梅氏丛书辑要》。诗文杂著则以《绩学堂文钞》、《绩学堂诗钞》。梅文鼎在天文、数学、历法等方面的造诣都很深。梅文鼎主张“地圆说”,张雍敬到梅文鼎处反复辩论,“惟西人地圆如球之说则不合,与梅氏兄弟及汪乔年辈往复辩难,不下三四万言。”梅文鼎非常注重天象观测,创造了不少兼收中西方特色的天文仪器,包括“揆日器”、“测望仪”、“仰观仪”、“月道仪”、“浑天新仪”等等,天文学著作有40多种,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他在这些方面的贡献,对当时和后世融会贯通中西方天文学具有很大作用。梅文鼎最重要的贡献是在数学方面,他论述多元一次方程、“求周径密率捷法”、“求弦矢捷法”等公式,写了20多种数学著作。将中西方的数学进行了融会贯通,他的著作如《平三角举要》、《弧三角举要》、《环中黍尺》,对清朝数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梅文鼎系统考究古今中外历法,辨证元代授时历和明代大统历的差异,校正其中的错误数据,详述重点难处,为后代学者研究授时历与大统历,提供了参考方向。江永在天文学继承了梅文鼎的观点,承认“地圆说”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他不同意梅文鼎等人支持“西学中源说”的立场。

相关

  • 类语辞典索引典(英语:thesaurus),也称为叙词表或类语辞典,同义词辞典,是主题分析的一种实作方法。所谓主题分析是指辨识某作品之知识内涵,分析其特性,并使用某些文字、代号描述其主题。主题
  • 著骨点炎著骨点炎(过去也称为:接骨点炎、附着部炎;英语:Enthesitis)是著骨点(英语:Enthesis)(肌腱或韧带附着在骨头的部位)的发炎。它是一种著骨点病变,著骨点发生病变。 早期临床症状类似“锻
  • S100蛋白结构 / ECOD1yutB:9-52 1yuuA:9-52 1yusB:9-52 1yurA:9-52 1k8uA:5-50 1k9pA:5-50 1k96A:5-50 1k9kA:5-50 1cnpB:5-50 1a
  • 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是关于细胞是动物和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学说。它是由德国生物学家马蒂亚斯·雅各布·施莱登和泰奥多尔·施旺分别在1838年和1839年提出的。然而,其他许多
  • 铁线蕨铁线蕨,学名Adiantum capillus-veneris。是蕨类植物,又名铁丝草、少女的发丝、铁线草、水猪毛土。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状茎匍匐;紫黑色叶柄细弱而有光泽;扇形小叶片,外缘斜
  • PHsub3/sub磷化氢,又名膦(拼音:lìn),分子式:PH3,一种无色、剧毒、有鱼腥臭味的气体。实验室中可以用白磷与浓氢氧化钾共热制取:生成的磷化氢往往因为含有联膦(P2H4)而会自燃。磷化氢可用铜、汞
  • 最大似然法在统计学中,最大似然估计(英语: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缩写为MLE),也称极大似然估计、最大概似估计,是用来估计一个概率模型的参数的一种方法。下边的讨论要求读者熟悉概率
  • 电力消耗电力资料来源:IEA 2016人口资料来源:World By Map 2016人均用电量: 电力消耗量(TW·h/年) x 1000000000 / 人口(因含工业用电,且不含移住劳工等人口,人均用电量并不能表示节约
  • F检验F检验(F-test),最常用的别名叫做联合假设检验(英语:joint hypotheses test),此外也称方差比率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它是一种在零假设(null hypothesis, H0)之下,统计值服从F-分布的检
  • 拱为常见建筑结构之一,型态定义为中央上半成圆弧曲线。拱早期经常运用于跨迳大的桥梁或门首。又可分为箱形拱、圆弧拱、双曲拱、肋拱、桁架拱、刚架拱等。近年来,各国于诸如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