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

✍ dations ◷ 2025-08-08 11:42:05 #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商品名为斯皮仁诺),发明于1984年,是一种三唑类(英语:triazole)抗真菌剂,适用于真菌感染的病人。这种药物一般口服或静脉注射。伊曲康唑的作用机制与其他氮唑类抗真菌药物一样:它抑制细胞膜色素P450氧化酶介导的麦角甾醇的合成。因为它能够抑制细胞色素P450 3A4,与其他药物同时服药时会产生相互作用,必须调整剂量。伊曲康唑具有比氟康唑更广普的活性,与伏立康唑同为三唑类药物。特别是,它对黑曲霉有很强抗菌活性,而氟康唑则没有。它广泛用于酵母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和灰指甲的治疗。伊曲康唑与蛋白质的结合率大于99%,几乎无法渗透入脑脊液。因此,不能用于治疗脑膜炎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约翰霍普金斯抗生素使用指南写到:“极微量的药物可以渗透至脑脊液,然而有成功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球孢子菌性脑膜炎的病例。伊曲康唑还用来治疗系统性感染,如曲霉菌,念珠菌和隐球菌,而其他的抗真菌药物对于这些真菌是不适和或无效的。伊曲康唑的市售剂型有口服胶囊和口服液。口服胶囊的剂量是每天一次200毫克,如果感染严重则加到400毫克。在美国有静脉注射剂型,但英国没有。在英国,如果需要静脉注射的准备是必需的,则使用另一种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特别在空腹服药后吸收率很低。而口服液则被更好地吸收。在口服液中含有环糊精可能引起渗透性腹泻,如果产生这个问题,那么可以采取一半剂量为口服液和另一半剂量用胶囊的投药方式,以减少环糊精地摄入量。伊曲康唑胶囊应在饭后立即服用,这样可以提高药物吸收率。伊曲康唑口服液应在饭后一个小时或两小时后服用(如果胶囊和口服液结合使用也应如此)。伊曲康唑,可与橙汁或可乐一起服用,因为在酸性环境下可以增加药物吸收。伊曲康唑遇到抗酸剂,H 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时吸收会被抑制。有些医生建议每天服用3次每次200毫克,连续服用3天,然后再降到通常的剂量。由于伊曲康唑的吸收是不稳定的,每周至少应当进行一次血液检查,以监测服药的真菌感染患者是否有生命危险(或潜在威胁生命)。伊曲康唑静脉给药时,每12小时注射200毫克,连续四次。然后改变到正常剂量每日一次。超过14天以上的连续静脉注射尚没有安全数据。伊曲康唑是一个相对良好的耐受性药物,并且它产生的副作用与其他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类似。口服液中使用的环糊精糖浆制剂能引起腹泻。副作用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包括:可以食用的伊曲康唑口服蓝色胶囊长度为⅞(22毫米)内含1.5毫米的微小颗粒。每粒胶囊含有100毫克,通常每天多次服用,比如每12小时服药一次。伊曲康唑的商品名为斯皮仁诺胶囊,由杨森制药生产开发,强生公司的子公司负责销售。斯皮仁诺的制造过程中韩国持有部分专利。该胶囊的内含蓝色小颗粒,在比利时贝尔泽生产。大约180个普通胶囊价格为360美元。如果患者每天服用两次,服用三个月,大约需要服用超过540粒胶囊,预计费用会超过1080美元。花费几千美元的费用可能会使患者提前停药,这样会增加真菌在体内再生的风险。医学导航 · 真菌病真菌 · 分类疾病药物(抗真菌药)

相关

  • 肺孢子菌纲P. carinii P. jirovecii P. murina P. oryctolagi P. wakefieldiae肺孢子菌纲只有一目、一科、一属,是外囊菌亚门中一类比较原始的真菌,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现,是一种类酵母
  • 主体主体(Subject)在哲学上指的是一个拥有独特的意识并且/或者拥有独特个人经历的存在,或者另一个外在于其自身并与其有关系的实体。主体是观察者,客体是被观察者。这一概念在大陆哲
  • 塔纳赫《塔纳赫》(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
  • 无宇宙论无宇宙论(英语:Acosmism)与泛神论相反,否认宇宙的实在,认为它最终只是错觉,只有无限未显(英语:unmanifest)的“绝对”是真实的。 东、西方哲学中都能够找到无宇宙论的概念。“摩耶
  •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法语:La déclaration universelle des droits de l'homme)是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12月10日在法国巴黎夏乐宫通过的一份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的文献(联合国大会
  • 形式文法在形式语言理论中,文法(为了避免歧义,常称作“形式文法”)是形式语言中字符串的一套产生式规则(英语:Production (computer science))。这些规则描述了如何用语言的字母表生成符合
  • 论上帝之城《上帝之城》(拉丁语:De Civitate Dei),书名或译作“天主之城”,为希坡的奥古斯丁所著。当时罗马城已被哥特人攻破。人们把罗马帝国的衰退归咎于基督徒之离弃传统多神宗教。奥古
  • bspan style=color:black;⑯/span/b坐标:40°13′00″N 26°26′00″E / 40.216667°N 26.433333°E / 40.216667; 26.433333达达尼尔海峡(希腊语:Δαρδανέλλια,转写:Dardanéllia),土耳其称恰纳卡莱海峡(土
  • 极性在化学中,极性(polarity),是指一个共价键或一个共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如果电荷分布得不均匀,则称该键或分子为极性;如果均匀,则称为非极性。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如溶解性、
  • 天主教马龙派马龙尼人   系列的一部分历史 Mardaites 的黎波里伯国 奥斯曼帝国 (1860年冲突  · 黎巴嫩山Mutasarrifate) 1958年黎巴嫩危机  · 大黎巴嫩 黎巴嫩内战 (南黎巴嫩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