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圣贤像传略》之《杨文忠像》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石斋, 四川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庐陵。明朝中期重臣、内阁首辅。
杨廷和早年登进士,入翰林,参与修撰《明宪宗实录》、《大明会典》。正德年间,进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明武宗后期担任内阁首辅,加少师、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与刘瑾、江彬等宦官宠臣势力对抗,并逐步清除武宗时期政弊。武宗驾崩后无嗣,杨廷和与内阁大臣依宗法《皇明祖训》立兴献王世子朱厚熜继位,是为明世宗,并出台了一系列政弊改革方略。嘉靖初年,杨廷和与其子杨慎在大礼议事件中,因极力反对明世宗追尊生父,被迫致仕归乡。
杨廷和之父为杨春,官至湖广提学佥事。杨廷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就中式举人。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岁的他就先于其父,考中戊戌科三甲进士,改庶吉士。随后他请假归乡结婚,还朝后授翰林院检讨。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善于观察思考,出手文章简洁流畅颇有章法。他还喜好考察研究典故、民情、边防事务以及一切法家文章,其志向高远,心怀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弘治二年(1489年),杨廷和进翰林院修撰,编纂《明宪宗实录》,书成后擢为左春坊左中允,侍太子朱厚照讲读。之后《大明会典》修成,破格提升为左春坊大学士,担任日讲官。
正德二年(1507年),身为帝师的杨廷和由詹事进入东阁,专门掌管草拟诰命、敇书。因他在御前讲经学解历史斥责谄媚得宠的宠臣,而忤逆宦官刘瑾,刘瑾私自拟诏,贬其为南京吏部左侍郎。同年五月,升任南京户部尚书。又过了三个月,在武宗过问刘瑾关于杨廷和去向后,杨廷和被召回朝廷,提升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德三年,加为少保兼太子太保。因刘瑾摘录杨廷和与大学士李东阳等人参与编写的《大明会典》中的一些小错,夺去了他们的二级官俸。不久,因修成《明孝宗实录》的功劳,武宗仍把两级官俸还给他。次年,加杨廷和光禄大夫、柱国,升迁担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当时刘瑾不仅横行霸道,而且大臣焦芳、张彩又与他在朝内外勾结陷害排除异己,并打压百官。杨廷和与李东阳虽在其中尽力周旋,却也不过是些许抵制补救而已。安化王朱寘�以诛杀刘瑾之名,起兵谋反。杨廷和等起草赦免诏书,请求提拔时称或已叛逆的边将仇钺,以离间叛军。仇钺果然把朱寘�逮捕并呈于朝廷。因叛军以诛刘瑾起兵,杨廷和遂借此机,与常年与刘瑾不合的宦官张永合作并揭发刘瑾罪状,刘瑾伏诛。杨廷和因功晋升为少傅、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朝廷并录其子任中书舍人。
不久,流寇刘六、刘七、齐彦名起事,杨一清举荐马中锡前往征讨。杨廷和则称其只是文人,不能胜任;后来马中锡果然不能平寇。杨廷和遂请求逮捕马中锡入狱,改以陆完代替,并斩杀原来接受贿赂纵容流寇的参将桑玉,从而军威大振。之后,武宗又听从学士陈霁进言,调各镇边军征讨河南赵�等民变势力,并举荐彭泽为总制,此后各路叛军被悉数平定。论功时,朝廷录用杨廷和一子为锦衣卫千户,杨廷和则坚持推辞;武宗遂特加其任少师、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李东阳致仕归乡后,杨廷和继任为内阁首辅。当时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并下罪己诏,请求直言。随后与同僚上疏,劝武宗早上朝晚罢朝,躬身自亲地参加九庙祭祀,并尊崇两宫皇后,勤学经史讲习。随后,他又面奏请广开言路、了解民情、遣返边兵、革除宫中集市、罢除皇店、赶走西僧、减省土木工程与织造等,一共十多条,均切中时弊。然而,武宗却未予省察。不久,因父亲去世,杨廷和请求奔丧,武宗未予批准。杨廷和遂三次请求,终得武宗同意,并派宦官护送。没过多久,又在守丧期起用,杨廷和连上三疏推辞,最终得以许可。而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从杨廷和为始。服丧刚结束,杨廷和就被武宗召回。当时,武宗在宣府狩猎,派使者赐给杨廷和羊酒银两。杨廷和却借上疏谢恩之际,请求武宗回帝都,却没有得到答复。杨廷和于是与大学士蒋冕驰马赶到居庸关,计划亲自出塞请武宗回朝廷。而武宗却命令谷大用守关,杨廷和无法出塞,只能返回燕京。之后,武宗命令回京之日群臣各做旗帜到账前迎接,杨廷和则称其为亵渎天子尊贵,并执意反对,武宗遂只好作罢。
正德十四年(1519年),御史萧淮揭发宁王朱宸濠意图谋反,而钱宁等人却还包庇宁王,并诋毁萧淮是离间皇亲骨肉。杨廷和则请求按照宣宗谕令赵王朱高燧的事例,派遣贵戚大臣带着敕书宣谕,收回宁王的护卫屯田。武宗于是命宦官赖义、驸马都尉崔元等前往,朱宸濠却在他们尚未到达前已经起兵谋反了。武宗想带兵亲征,遭到杨廷和等人的极力劝阻。武宗且化名朱寿,又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太师、镇国公朱寿”,统领各京边将士南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威武副将军、左都督刘晖为平贼将军前驱,镇守、巡抚、巡按均听节制。并命杨廷和与大学士毛纪留守顺天府。当时乾清宫、坤宁宫已重建,朝廷推恩录杨廷和一子为锦衣卫副千户,他再次辞。之后,身为内阁首辅的他应当起草大将军征南谕令,他却辞谢不肯,于是遭致武宗怨恨。又恰逢他推举南京吏部尚书刘春处理东阁诰命敕书,武宗以杨廷和偏袒同乡,而加以严厉斥责。杨廷和遂上疏谢罪,请求罢免归乡,不被允许。少师梁储等请求与他一同罢官,又不允许。杨廷和遂称病不入朝,武宗于是传旨军队出发南征,尽管当时御史王阳明已经起兵勤王,平定了宸濠之乱。
武宗南巡总共两年。杨廷和留守朝中负责,因为他做事镇静稳重,遂被朝廷内外推重诚服。他前后请求武宗回驾的奏疏共有数十封,均没有得到省察。武宗从南方返回后,驻扎于通州。杨廷和等人列举古代案例,请武宗回大内御殿举行受俘仪式,然后将叛逆被擒的朱宸濠等人正法。但武宗此时已因落水染疾而深感不适,他于是召杨廷和等到通州接受要务,并于行在寓所将朱宸濠等诛杀掉,再返回京师。
正德十五年(1520年)正月,武宗在行郊祀以祭天,因吐血、发病而急忙乘车归朝,次月病情更加严重。武宗无子,当时司礼太监魏彬等到内阁称,国医已尽全力了,请捐万金招募民间医生。杨廷和心知其意(朝外立储),却不正面回答,而暗中以伦理次序之说讽喻,魏彬等听后唯唯答应。三月十四日,谷大用、张永抵达内阁,称武宗在豹房去世,根据皇太后之命,移殡到大殿,并讨论由谁继承皇位。杨廷和举出《皇明祖训》出示,并称:
梁储、蒋冕、毛纪等人都赞同,于是命令宦官入内宫启奏皇太后,杨廷和等人在左顺门下等候。不久,宦官奉遗诏与皇太后懿旨,宣谕群臣,全部按照杨廷和请求办理,皇位之事遂定。
随后,杨廷和按遗诏命令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安边伯许泰、尚书王宪选各营兵,分布在皇城四门、京城九门以及南北要害等地,并命东厂、锦衣卫、御史率部署保卫内宫与巡视。并传达遗命罢黜威武营团练各军,各边防部队入京侍卫的都发给重赏解散还乡,并革除皇店,军门办事官校全部返回各卫所,哈密、土鲁番、佛郎机各朝使者均给予赏赐遣返回国,豹房番僧和少林寺僧、教坊乐人、南京快马船及各种非规定之例的,全部罢除遣返。又以遗诏释放南京关押的囚犯,放还各地进献的女子,停止京师不急需的土木工程,并收回宣府行宫的金银送归内库。这些命令扭转了武宗时期的大量时政弊病,朝廷内外官员得知后纷纷表示大喜。
此时,平虏伯江彬掌管着皇都要地的重兵,他深知自己被天下人所厌恶,心中深感不安。其党羽都督佥事李琮尤其狠毒狡猾,他乘机劝江彬以家兵谋反,如若不成功则向北逃亡塞外,江彬犹豫不决。于是杨廷和谋划,以皇太后的名义逮捕江彬,并与同僚蒋冕、毛纪和司礼太监温祥四人合谋。张永探得知此事后,也私下秘密准备着。司礼魏彬,以前就与江彬有联系。杨廷和认为魏彬为人软弱,可以胁迫,因此借题写大行铭旌的机会,对魏彬、温祥以及其他宦官张锐、陈严等详细述说江彬谋反迹象,并用使人吃惊的语气吓唬。魏彬心动,只有张锐极力说江彬无罪,遭到杨廷和当面斥责。在蒋冕、陈严的帮助决定下,温祥、魏彬遂入宫告知皇太后,并最终逮捕江彬。江彬被诛后,武宗时期的重大弊病均被革除,朝廷内外相互庆贺。
武宗崩后,杨廷和起草武宗遗诏,称:“皇考孝康敬皇帝亲弟兴献王次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词,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而令礼官上礼仪状,请奉朱厚熜进入京师,并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世子朱厚熜读完后,特别留意了“嗣皇帝位”四个字,对其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吾嗣皇帝位,非为皇子也。”于是一行人在抵达京师后,停在城外。杨廷和坚持请求按照礼部所奏仪礼,而朱厚熜不听。最后是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当天中午,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诏书草稿称:“奉皇兄遗诏入奉宗祧”,朱厚熜思考良久后最终认可。杨廷和选出汉朝定陶王(汉哀帝)、宋朝濮王(宋英宗)为例,授意于毛澄,认为世宗既然是由小宗入继大宗,就应该尊奉正统,称:“这足以为据,应尊孝宗为皇考,称与献王为皇叔考兴国大王,母妃为皇叔母兴国太妃,自称侄皇帝名,另立益王次子崇仁王为兴王,奉祀兴献王。如果对此有不同议论者就是奸邪之人,应当处斩。”七月初三,新科进士张璁、侍郎王瓒上疏支持世宗,认为朱厚熜即位是继承皇统,而非继承皇嗣。杨廷和担心其扰乱议事,改命其赴南京任职。 在明朝内阁与六部大臣的联合施压下,新登基的世宗朱厚熜不得不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不称皇考。
杨廷和总理朝政近四十日,随后迎奉世宗有功,仍居首辅要职,故他能够仰赖权势,革除大量正德年间的弊政。如正德十六年在京官军旗校勇士军匠人总数共三十七万二千七百余员名,岁支米三百九十八万八千八百余石,除海运三十五万石,漕运不能负担剩余之数。杨廷和促嘉靖帝诏革锦衣等卫(如外四家、两官厅)、内监局等的旗校工役总数达十四万八千七百人,减免漕粮一百五十三万二千多石,国计困顿为之纾缓。一些宦官、义子、传升、乞升等一切靠武宗恩宠而得官的人大半被罢黜。朝廷内外称赞新天子是圣人,并且赞扬杨廷和功绩。然而,失去官职的众人却对杨廷和仇恨刻骨。他入朝时,有人带刀在他的轿子旁窥视。事情上报后,世宗下诏派京营一百士兵负责护卫杨廷和出入。而世宗驾临御前讲席,杨廷和负责经筵事务。之后修撰《武宗实录》,杨廷和亦充任总裁官。他在此前已加特进,一品官已满九年,兼领大学士俸禄,赐予敕书旌谕,并加封左柱国。世宗多次召见对答,慰劳备至。杨廷和更欲有所作为,引荐任用正直之人,并安置合适职位。
当时,给事中、御史等纷纷弹劾兵部尚书王琼贪污罪状,后者被逮入诏狱。王琼于是上疏告发杨廷和以自解,法司按奸党判王琼死刑。王琼极力自辩,得以减刑戍边,时人怀疑法司秉承杨廷和之意排除异己。又恰逢石珤自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后,改任吏部尚书,杨廷和又上奏改任他掌管詹事府时。时人称杨廷和此举太专权,而杨则称世宗虽年轻但性情聪慧,自信他可以辅佐世宗而使天下太平,所以每遇事均有所议论进谏。钱宁、江彬虽被伏诛,而张锐、张忠、于经、许泰等案久狱不决。杨廷和等上奏称:“不诛杀这些人,则国法不正、公道不明,九庙祖先英灵不安,万民百姓不能心服,祸乱危险没有止息,太平之治就不会实现。”世宗于是没收这些人财产。杨廷和随后又上疏请世宗敬畏上天告诫,遵循祖先遗训,推崇孝顺之道,爱惜身体,致力公道,勤勉学习,慎重法令,赏罚分明,接纳谏诤,亲近贤善,节俭开支。其话语均多切中时弊,均得以批报。虽然当时有言官史道、曹嘉弹劾他恣意、无人臣礼,但世宗仍以贬史曹两人以安定杨廷和。随后论定策之功,进封杨廷和、蒋冕、毛纪为伯爵,年禄一千石,杨廷和坚持推辞。后改为命一子嗣锦衣卫指挥使,他再次推辞。世宗认为赏赐太轻,加荫四品京职世袭,杨廷和再次推辞。正逢四年任期考满,超拜为太傅,他第四次推辞。世宗遂赐敕书表彰,在礼部赐宴,九卿均参宴。
三年之后,朱厚熜的地位已稳固,并再次试图为生父母封号加“皇”字。这时已被贬至南京刑部主事的张璁与同僚桂萼等揣测帝意,便纷纷上书重提旧事。两人得以宣诏入京,委为翰林学士,专负责礼仪事项,议礼之争再起。杨廷和自感大势已去,于是连续上疏乞求退休,并以考献帝议不合而言语暗藏不平。嘉靖三年,世宗批准了他的辞职。并指责其因言语不和归咎皇帝,不合大臣之道。然而世宗仍赐玺书,按事例乘驿传由专人护送回乡,并重申了此前所说的封荫他的一子任锦衣卫指挥的命令。给事中、御史纷纷请求留用杨廷和,世宗均未予答复。杨廷和离开朝廷后,朝中有大臣开始讨论称孝宗为皇伯考。于是,杨廷和之子、翰林编修杨慎率群臣拜伏宫阙前哭着劝谏,杨慎被杖贬云南。不久,王邦奇又诬告杨廷和及其次子兵部主事杨惇、女婿翰林编修金承勋、同乡翰林侍读叶桂章、彭泽之弟彭冲勾结请托,全部被逮捕入诏狱,后审查发现无据,均被释放。
嘉靖七年(1528年),《明伦大典》修成后,世宗下诏判定大礼议中各位大臣之罪。并称杨廷和错误地主张“濮议”,自己诡称门生天子、是决定策立皇帝的国老,按照法律应当斩首,恩削为庶人。第二年六月二十一日(1529年7月25日),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很久后,某日世宗问大学士李时太仓的积粮还能支撑几年,李时对答称:“还可以支撑数年,这都是陛下您即位初期诏书裁革冗员所节省的结果。”世宗感慨道:“这都是杨廷和的功劳啊,不可以抹杀的。”隆庆初年,穆宗恢复杨廷和的官职,并赠太保,谥文忠。
杨廷和做事有原则。他刚入内阁时,李东阳就曾说:“我对于诗文,多有一日之长,如果是安邦济民的大事,还须倚重介夫啊。” 到武宗去世后,最终安定国家的,是杨廷和之力,人们都以为李东阳有先见之明。
其在内阁期间,多次抵制宦官干政,却也颇为熟谱官场之道。正德初年,他与张永合作铲除刘瑾,事后张永亦生骄横,他在逮捕一位身有龙纹刺青的男子后邀功,并援引故去太监刘永诚之例,希图封侯。杨廷和则称:“刘永诚之侄刘聚是因为自己战功而封侯,并非是刘永诚亲身受封。”于是此事被制止。正德年间杨廷和主政时期,武宗常年不上朝理政,并在大同、宣府、延绥一代游玩,政事多有所失。杨廷和虽经常上疏进谏,武宗却不听从,他却也不能坚持奏请,只能忧心忡忡。随后他多次借病请辞,都不得武宗批准。宦官谷大用、魏彬、张雄,武宗义子钱宁、江彬等十分骄横,杨廷和虽不屈从却也未能有所制裁,因而得以稍稍自安。
杨廷和起草呈上皇帝登极诏书时,文书房官员忽然进入内阁,说想去掉在诏书中不便提及的几件事。杨廷和称:“以前的事上下意见不合,动辄就称是皇帝旨意。现在也是新天子旨意么?我们在庆贺登极之后,将当面上奏,询问到底是谁想削改诏书草稿。”蒋冕、毛纪也相继说明此事的危害,最终仍然坚持杨廷和原稿。诏书下达后,武宗时期的大量弊政均得以正式革除。世宗笃信道教,很喜欢设坛求神,杨廷和极力反对,并引用梁武帝、宋徽宗因迷信而国家灭亡的事例作为比喻,世宗表示接受。江左一代连年歉收,而宦官又请派官员督促织造。工部、给事中、御史进谏反对,世宗都不听从,而督促内阁起草诏令。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劝说人民困乏物资枯竭,请不要派遣。世宗更急催促,并告诫不要阻拦。杨廷和力争道:
因而他请求追究拟旨的人名,怀疑有人假借御批以行私欲。世宗推辞说不知详情,只是告诫所遣宦官不要放纵而已,但不能制止。
此外,杨廷和知人善任,并有谋略。当初彭泽在西征鄢本恕前,向杨廷和请求计策。杨廷和称:“凭阁下才略,贼寇不难平定,要警惕的只是不要过早班师回朝。”彭泽在攻破叛军且诛杀鄢本恕后,即刻班师,而其余党又起谋反。彭泽不得不留下,于是感慨地说:“杨公有先见之明,我是不如他啊!”
杨廷和之弟杨廷仪,曾官兵部右侍郎,官至礼部尚书。子杨慎、杨惇,孙杨有仁,皆为进士。其中,杨慎以状元入仕,并成为大礼议事件的首要人物,与解缙、徐渭共称“明朝三大才子”。
女二人:
孙男十人:
在四川新都城西北,现存有新都状元坟,为杨春、杨廷和、杨慎等三人的家族坟墓。因杨廷和之子杨慎为明朝四川唯一的状元,墓地也被称为状元坟。正德十五年(1515年),杨春去世后,明武宗遣礼部主事祝銮为其建墓和谕祭。嘉靖三年(1524年),杨廷和因大礼议事件辞职还乡,嘉靖八年去世,并葬于其父杨春墓的左侧。嘉靖三十八年,杨慎在云南戍地去世,其妻黄氏迎回灵柩,葬于其父杨廷和墓右侧,黄氏死后亦葬于此地。时入清朝,名仕马能修、李海瀛、沈联芳、李调元、张邦伸、何人鹤、张怀泗等均拜谒并留题咏。道光十二年(1832年),杨氏子孙杨光海修葺,并设立杨春神道碑。1935年,杨氏子孙杨崇焕重立墓碑。文化大革命期间,墓地因修水利而遭到破坏。1985年,新都县公布其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8年重建并开放,供游人祭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