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南方振荡现象

✍ dations ◷ 2024-09-20 07:59:39 #厄尔尼诺-南方振荡现象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英语: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或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发生在横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一种准周期(英语:Quasiperiodicity)气候类型,大约每5年发生一次。南方涛动是指东太平洋赤道区域海面温度(厄尔尼诺事件时变暖,拉尼娜事件时变冷)和西太平洋赤道区域的海面上气压的变动。这两种变动是相互联系的:东太平洋的暖洋阶段,即厄尔尼诺,伴随着西太平洋的高海面气压;东太平洋的变冷阶段,即拉尼娜,伴随着西太平洋的低海面气压。导致这种变动的机制仍在研究中。这种气候类型变动的极端时期,即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会在世界很多区域引起极端的天气(比如洪水和干旱)。依靠农业和渔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太平洋沿岸的国家,所受影响最大。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比较流行的称呼常常省略为“厄尔尼诺”。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指“小男孩”,指的是圣子耶稣(英语:Child Jesus),因为南美太平洋的变暖时期通常都在圣诞节附近。早期学者以为两现象各自独立,但近年来的研究渐渐阐明其关系、是一体的两面,故以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称之,学界一般通用缩写ENSO。海水变暖的范围主要为太平洋东部与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南方涛动为厄尔尼诺现象在大气的对应关系,不过早期学者并不了解这点。所谓的“涛动”(oscillation)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处之气压变化,最早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Gilbert Walker)于20世纪初期发现并提出。南方涛动的强度由所谓的“南方涛动指数”(英语: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SOI)评估之,也就是选定塔希提与澳大利亚达尔文两地作为东、西太平洋的代表地,指数指出了两地之气压差距。当厄尔尼诺现象时其值为负,意指(塔希提气压距平值-达尔文气压距平值/标准差)之值小于-1。ENSO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的海水,靠海洋底部的涌升流补充,由于底层海水温度较低,因此使表面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东风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ENSO形成的前兆包括:ENSO带动的温暖海水,会影响鱼类的成群移动,破坏珊瑚礁的生长。而特别的是,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当年,容易在西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形成威力强大的台风和飓风。例如1997年太平洋台风季就曾出现十个威力达到等级最高的五级台风,在1997年太平洋飓风季也出现两个等级最高的五级飓风,分别是飓风琳达和飓风圭勒摩。而2002年太平洋飓风季出现三个等级最高飓风,2009年太平洋台风季出现四个等级最高的五级台风。至于2015年太平洋飓风季威力超过1997年琳达飓风的则有飓风帕翠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厄尔尼诺事件的数目有所增加,而拉尼娜事件的数目却在减少。我们可能还需要观察ENSO更长的时间以发现稳定的变化,我们现在还不清楚这到底是随机的波动,或是ENSO的正常变化规律,还是由走向全球变暖的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对历史数据的研究表明,最近的厄尔尼诺的变化很可能和全球变暖有关。比如,一个最近的研究显示,即使减去十年际变化率的正影响后再看ENSO的趋势,观测数据中的ENSO变率的幅度仍然显示在增加,在过去50年里最大增加了60%。现在还不是很确定ENSO在将来会如何变化,不同的模式得出了不同的预测结果。可能现在观测到的更强更频繁的厄尔尼诺事件只是发生在全球变暖的早期阶段,然后(比如在海洋低层也变暖后),厄尔尼诺将可能变得比现在要弱些。也有可能,影响ENSO的各种因素的最后效果被最终相互抵消。要想更好的预测ENSO的将来变化还需要更多的研究。ENSO被认为是地球气候的潜在临界元素(tipping element)。由观测资料发现,在大西洋及印度洋也有类似厄尔尼诺的现象发生,例如印度洋偶极(Indian Ocean Dipole)。

相关

  • 瓜氨酸血症瓜氨酸血症(Citrullinemia)是一种遗传的障碍,使得血液内积聚氨及其他有毒物质。瓜氨酸血症属于一类遗传病,称为尿素循环代谢障碍。尿素循环是一连串的在肝脏内的化学反应,包括处
  • 丁香酸丁香酸(英语:Syringic acid)是一种天然的 O-甲基三羟基苯甲酸化合物,存在于兰屿树杞(Ardisia elliptica)中,可由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在20%硫酸中水解脱甲基化合成。
  • span class=chemf style=white-space:nowrap;Csub20/sub二十烷是化学式为C20H42的烷烃。它有366,319种同分异构体。二十烷在工业石油化学中没有被太多地使用,因为它的高闪点令它成为低效能的燃油。由于它的化学性质不活跃,所以正二
  • 盆景盆景(盆栽)是在中国发明,之后传到日本、越南和朝鲜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约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盆景通过在一个器皿中种植植物,点缀山石,等组合而成,以寓大于小的手法,表现一种大自然
  • ΤTau(大写Τ,小写τ),是第十九个希腊字母。汉语发音为“套”第四声。小写τ用于:西里尔字母的 Т 及拉丁字母的 T 都是由 Tau 演变而成。近年来,有部分学者认为约等于3.14的π“不
  • 格奥尔格·威廉·斯特勒格奥尔格·威廉·斯特勒(德语:Georg Wilhelm Steller,1709年3月10日-1746年11月)是德国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医生和探险家,曾在俄罗斯工作,并远赴勘察加半岛和阿拉斯加等地参与探险
  • 生物制品部门Biopreparat(俄语:Биопрепарат,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
  • 麦迪逊麦迪逊(英语:Madison)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首府和戴恩县的县治,亦为威斯康星大学主校区之所在地。2006年时人口数为223,389人,是威斯康星州第二大城,仅次于密尔瓦基。同时也是全美第
  • 社交距离社交距离,也称为社交疏远或保持社交距离,是一种意图阻止传染病传播或降低其速度的非药物性感染控制(英语:infection control)措施,其目的为减少感染者和未感染者之间的接触,并借此
  • 邱占祥邱占祥(1936年3月-),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出生于青岛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莫斯科大学毕业,1984年在德国美茵兹古堡大学获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