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瑟尔

✍ dations ◷ 2025-04-24 21:31:13 #维瑟尔
埃利瑟·“埃利”·维瑟尔(Eliezer "Elie" Wiesel,1928年9月30日-2016年7月2日),是一位作家、教师、活跃政治家、诺贝尔奖得主与犹太人大屠杀的幸存者。第一本作品《夜》描述他一家人在纳粹集中营的遭遇,影响力和《安妮日记》齐名。诺贝尔奖委员会赞誉他是“人性的使者”、“充斥种族歧视世界中的重要精神领袖”,维瑟尔领奖时致辞“不管世上何时何地有人类受苦受辱,一定要选边站。保持中立只会助长压迫者,而不是受害者。” 奥巴马称他是“本世代人类的道德之声,也是全球的良知。”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说“他是黑暗中的一道光,永远相信人类良善面。”以色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2016年7月2日证实,维瑟尔逝世,享寿87岁。1928年出生于锡盖特(现于罗马尼亚境内),他与家人在二次大战中被关押到纳粹德国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母亲、妹妹死于集中营毒气室,父亲在布亨瓦德集中营死于痢疾。美军1945年进入集中营,营救受害者,维瑟尔当年17岁。战后他和幸存的2位姐姐于法国团聚,他曾住在法国孤儿院,后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在犹太报纸担任记者数年。。1963年成为美国公民,与妻子马丽雍.维瑟尔(Marion Wiesel)住在康乃狄克州。他曾于1980到1986年任美国大屠杀纪念委员会主席,1985年获美国总统雷根颁发国会金质勋章,1992年获老布希总统授予总统自由勋章。曾任安德鲁.美隆人文科讲座教授,被授予最高荣誉的“校级教授”资格。维瑟尔于1986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誉他为“人类的使者”,指出他经过种种艰难而产生的词句,有着“他对于希特勒的死亡集中营内一切耻辱及对人道彻底藐视的个人经历”,以及他“对和平之业的实践与奋斗”,维瑟尔已向人类交递了“和平、赎罪与人性尊严”的有力启示。他着有57本著作,其中最具名的,是记述他在大屠杀期间与被监禁于数个集中营的经历的自传、第一本著作《夜》。他在其他领域的作品也为文学与宗教学贡献良多,并记录了他自身对犹太灵性的阐述。美国前总统小布希在其自传《抉择时刻》中表示,维瑟尔对他说:“总统先生,你有责任对邪恶采取行动。”布希在书中指出,维瑟尔激动的将海珊比作如同纳粹般残暴。他创设的基金会曾发起联署,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释放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外界常引用他的名言来讨论六四事件。

相关

  • 乌拉圭乌拉圭东岸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通称乌拉圭(Uruguay,西班牙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
  • 模态逻辑模态逻辑,或者叫内涵逻辑(不很常见),是处理用模态如“可能”“或许”“可以”“一定”“必然”等限定的句子的逻辑。模态逻辑可以用语义的“内涵性”来描述其特征:复杂公式的真值
  • 图利奥·勒维奇维塔图利奥·列维-齐维塔(意大利语:Tullio Levi-Civita,1873年3月29日-1941年12月29日),意大利数学家。
  • 意大利电影意大利电影(意大利语:Cinema italiano)是指在意大利制作或由意大利人制作的电影。意大利在法国卢米埃兄弟开始拍摄电影几个月之后就开始发展电影,孕育出许多著名电影导演。而意
  • Cssub2/subS硫化铯是一个无机盐类,化学式为Cs2S,在水溶液中水解呈强碱性。在空气中时,硫化铯会放出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硫化氢气体。和钠类似,可以使铯和硫在氨中或萘的存在下于四氢呋喃中反
  • 米迪运河米迪运河(法语:Canal du Midi)也叫南运河(Midi在法语里有南方之意)、朗格多克运河(Canal du Languedoc)或双海运河(Canal des Deux-Mers),是法国南部一条连结加龙河与地中海的运河。是
  • 福斯曼沃纳·福斯曼(Werner Forßmann,1904年8月29日-1979年6月1日)是一位德国医生,他可以说是心脏导管的发明人。1956年他与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和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一
  • 格雷戈里·布赖特格雷戈里·布莱特(俄语:Григорий Альфредович Брейт-Шнайдер,转写:Grigory Alfredovich Breit-Shneider,英语:Gregory Breit,1899年7月14日-1981年9
  • 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语: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簡稱HIV,又称艾滋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普遍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导致艾滋
  • 陈俊亮陈俊亮(1933年10月10日-),浙江宁波人,交换技术与通信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55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讯息系。1961年5月,获苏联莫斯科电讯工程学院副博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