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规定

✍ dations ◷ 2025-09-12 23:21:31 #电子学术语,电路分析

在电路分析里,点规定(dot convention)专门设定两个耦合线圈的互感电压的正负极性。点规定假设互感 M {\displaystyle M} 永远是正值。在使用点规定前,必须先在每一个线圈的某一端标注圆点,称为“圆点端”,另一端则不标注任何符号。点规定表明:

自感电压的正负极性很容易就可找到。按照被动正负号规定(passive sign convention),自感电压是流过线圈的电流所感应出的电压降,所以电流进入线圈的那一端是正极,电流离开线圈的那一端是负极。但是,互感电压的正负极性与线圈卷绕的方向有关,而这卷绕方向通常不会显示在电路图里。因此,必需使用点规定来设定互感电压的正负极性。

如图1所示,电流 i 1 {\displaystyle i_{1}} 进入第一个线圈(左边线圈)的圆点端,因此,第二个线圈(右边线圈)的圆点端是正极,与电压 v 2 {\displaystyle v_{2}} 在圆点端的极性相同。所以,电压 v 2 {\displaystyle v_{2}} 与电流 i 1 {\displaystyle i_{1}} 的关系为

对于图2案例,电流 i 1 {\displaystyle i_{1}} 进入第一个线圈的圆点端,因此,第二个线圈的圆点端是正极,与电压 v 2 {\displaystyle v_{2}} 在圆点端的极性相反。所以,

图3显示,电流 i 1 {\displaystyle i_{1}} 离开第一个线圈的圆点端,因此,第二个线圈的圆点端是负极,与电压 v 2 {\displaystyle v_{2}} 在圆点端的极性相反。所以,

在图4里,电流 i 1 {\displaystyle i_{1}} 离开第一个线圈的圆点端,因此,第二个线圈的圆点端是负极,与电压 v 2 {\displaystyle v_{2}} 在圆点端的极性相同。所以,电压 v 2 {\displaystyle v_{2}} 与电流 i 1 {\displaystyle i_{1}} 的关系为

相关

  • Physical Review物理评论(英语:Physical Review,简称Phys. Rev.),为美国的一个学术性期刊,创办于1893年。该杂志刊登物理学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科学评论等文章。该杂志由美国物理学会出版发
  • D·H·劳伦斯大卫·赫伯特·劳伦斯(英语:David Herbert Lawrence,通常写作D. H. Lawrence,1885年9月11日-1930年3月2日),20世纪英国作家。他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争议性
  • 胡承珙胡承珙(1776年-1832年),字景孟,号墨庄,安徽泾县人,清朝官员。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科进士。嘉庆十四年(1809年)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元年(1821年)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胡承珙潜心经
  • 鲁尔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鲁尔区是位于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境内的城市群,它拥有580万人口和4435平方公里的面积。他是莱因-鲁尔城市群的一部分,整个城市群一共拥有超过1000万
  • 信汇信汇(mail transfer,M/T),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的付款方式之一。信汇的方式为,汇款人委托银行将信汇委托书寄给汇入银行,以授权解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信汇与电汇、票汇相比,费用较低
  • 约翰·哈里森约翰·哈里森(英语:John Harrison,1693年4月3日-1776年3月24日),自学有成的英国钟表匠,他发明了经线仪(英语:Marine chronometer),它是人们长期寻求而且急需解决的精确定位海上船舶的东
  • 岑麒祥岑麒祥(1903年-1989年12月20日),字时甫,生于广西省合浦县廉州镇,祖籍河南省南阳市,中国著名语言学家。1922年,就读于广州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主攻英文,兼修文史。1927年从该校毕业后
  • 王威琪王威琪(1939年5月30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海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家,复旦大学教授。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方成珪方成珪,字国宪、号雪斋,浙江省温州府瑞安县人,清朝作家。嘉庆十三年(1808年),乡试中举,任景山官学教习。后升任海甯州学正、宁波府教授。著有《干常侍易注疏证》、《集韵考正》、《
  • 俞钰俞钰(1882年-1950年),字明如,江西省广丰县杉溪人。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并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归国后,在广东护法军政府供职。后离职返乡。民国八年(1919年)俞钰与周青山创办信敬小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