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规定

✍ dations ◷ 2025-11-23 07:56:00 #电子学术语,电路分析

在电路分析里,点规定(dot convention)专门设定两个耦合线圈的互感电压的正负极性。点规定假设互感 M {\displaystyle M} 永远是正值。在使用点规定前,必须先在每一个线圈的某一端标注圆点,称为“圆点端”,另一端则不标注任何符号。点规定表明:

自感电压的正负极性很容易就可找到。按照被动正负号规定(passive sign convention),自感电压是流过线圈的电流所感应出的电压降,所以电流进入线圈的那一端是正极,电流离开线圈的那一端是负极。但是,互感电压的正负极性与线圈卷绕的方向有关,而这卷绕方向通常不会显示在电路图里。因此,必需使用点规定来设定互感电压的正负极性。

如图1所示,电流 i 1 {\displaystyle i_{1}} 进入第一个线圈(左边线圈)的圆点端,因此,第二个线圈(右边线圈)的圆点端是正极,与电压 v 2 {\displaystyle v_{2}} 在圆点端的极性相同。所以,电压 v 2 {\displaystyle v_{2}} 与电流 i 1 {\displaystyle i_{1}} 的关系为

对于图2案例,电流 i 1 {\displaystyle i_{1}} 进入第一个线圈的圆点端,因此,第二个线圈的圆点端是正极,与电压 v 2 {\displaystyle v_{2}} 在圆点端的极性相反。所以,

图3显示,电流 i 1 {\displaystyle i_{1}} 离开第一个线圈的圆点端,因此,第二个线圈的圆点端是负极,与电压 v 2 {\displaystyle v_{2}} 在圆点端的极性相反。所以,

在图4里,电流 i 1 {\displaystyle i_{1}} 离开第一个线圈的圆点端,因此,第二个线圈的圆点端是负极,与电压 v 2 {\displaystyle v_{2}} 在圆点端的极性相同。所以,电压 v 2 {\displaystyle v_{2}} 与电流 i 1 {\displaystyle i_{1}} 的关系为

相关

  • 达尔马提亚语达尔马提亚语(Dalmatian)是一门已灭绝的罗曼语言,最初在克罗地亚的达尔马提亚和黑山共和国使用,其拉古萨方言还曾是拉古萨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尽管多数居民都讲克罗地亚语或意大利
  • 12号染色体12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人拥有2条12号染色体。12号染色体缠绕了约1亿3300万碱基对(构筑DNA的材料),并包含了人类细胞中约4%至4.5%的DNA。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识
  • 极速前进21《极速前进21》(),是CBS的流行真人竞赛节目《极速前进》的第二十一季。本季继续有十一对有各种既定关系的参赛队伍,为最终大奖——一百万美元进行环球旅行竞赛。第二十一季将会
  • 乔治·B·菲尔德乔治·B·菲尔德(英语:George B. Field,1929年10月25日-),出生于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美国天体物理学家。菲尔德在小时候就显示了对天文学的兴趣,但在他的父亲的敦促下,他进入了麻省理
  • 鲍勃·霍普莱斯利·汤斯·霍普(英语:Leslie Townes Hope,1903年5月29日-2003年7月27日),常被称为鲍勃·霍普(Bob Hope),是美国著名的演艺者、喜剧演员,曾经出现在百老汇、广播中、电视上以及电影
  • 何群何群(1955年12月7日-2016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导演。195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上世纪80年代,担任《一个和八个》、《黄
  • 斯坦利·克雷默斯坦利·厄尔·克雷默(英语:Stanley Earl Kramer,1913年9月29日-2001年2月19日)是一位美国知名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他以创作反映、探讨社会问题的电影见长,并成为美国最受尊敬的电
  • 陈夔龙陈夔龙(1857年-1948年),又名夔鳞,字筱石,号庸庵居士,贵州省贵阳人,清末封疆大员,其文才洋溢,书法、诗文自成一家。著有《梦蕉亭杂记》、《庸庵尚书奏议》、《花近楼诗存》等。清文宗咸
  • 木山隆之木山 隆之(Kiyama Takashi, 1972年2月18日-),前日本足球运动员。
  • 国际中国科技史会议国际中国科技史会议是国际上研究中国科学史的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