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气层

✍ dations ◷ 2025-09-16 13:57:09 #地球大气层
地球大气层,又称大气圈,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离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气体,它们也可视同大气圈的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这些混合气体即称为空气,地球大气圈气体的总质量约为5.15×1018 千克,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0.86,由于地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热层、其中99%在低于25~30公里以内,地球高密度大气的气压也相当惊人,海平面每平方米所受空气挤压高达11公吨,每立方米的空气质量可达1.29kg之多。大气层保护地表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尤其是紫外线;也可以减少一天当中极端温差的出现。地球早期的大气层与现今的大气层完全不相同,富含火山喷发气体,例如二氧化碳。部分地球大气可能源于太阳系之外。现在的大气层只含有极少量的二氧化碳,而富含氧气。其改变原因是早期的生命形式——微生物体吸入二氧化碳而排出氧气。这些微生物聚集在一起合称为蓝绿藻,依靠光合作用制造能量,它们与早期那些制造氧气的有机体极为类似。推测为甲烷(CH4)、氨(NH3)、氢(H2)、水(H2O)等所组成。因为火山爆发所喷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O2)、氨(NH3)、氮(N2)、二氧化硫(SO2)、甲烷(CH4)、氢(H2)和水蒸气(H2O),这些气体在地球冷却前飞向空中,等到地球冷却,逃出的气体因重力而覆盖地球形成最原始的大气。其中水蒸气凝结成为水,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溶于水中变成溶液,因此大气剩下氨、氢和甲烷,这就是人类所认为的原始大气。1953年,哈罗德·尤里和史丹利·米勒完成生命起源的经典实验米勒-尤里实验,发现将甲烷、氨、氢和水的混合经过放电后,会变成许多的有机化合物包含生命必需的成分——氨基酸。因地球早期经常火山爆发的缘故,喷发出许多的二氧化碳..、水汽、氮气,故当时大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汽、氮气等组成。主要成分为氮、氧、氩、二氧化碳、水等,组成比率因时、地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以二氧化碳变动率最大。大气不是密度均匀,是以海平面的密度最大,往上密度逐降,大气约50%集中在海拔5.6公里内,约80%集中在海拔13公里以内。目前大气中氧气主要来源有约九成来自水域中的植物所行之光合作用。由地心引力对地球表面的一群混和气体所作的作用力即为大气压力,故以在地表最大,愈往高处压力愈小。气压在海平面的平均值约1.01×105帕(或称巴斯卡,Pascal,简称Pa,国际单位制中的压力单位,1帕=1牛顿/米2),相当于76公分汞柱,也就是一般所称的一大气压。大气压力依高度递减,在低空中每上升5.5公里,压力约减二分之一。大气层垂直结构大致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增温层及外气层,分述如下:最接近地面的大气层称为对流层,平均高度约10公里。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变化,在赤道最高约为15公里,极地最低约8公里。顾名思义,对流层是对流最旺盛的区域,也是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大气中的水汽,约有80%存在于对流层,因此它也是蒸发、云、雨等最经常出现的区域。平均而言,对流层温度随高度降低,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约0.6℃含有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功能,保护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和地表免于受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致命的侵袭,又叫同温层。因为在同温层内部的臭氧层有吸收太阳辐射的功能,在此层的气温会随高度增加。此层主要成分有臭氧、氧、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这些部分是由光化学作用引起之产物,故又称:光化层。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又称热气层,空气极稀薄,而离子特别多。温度相当高,且随高度升高而温度升高。外太空的起点,含元素中最轻的两种气体:氢(H)及氦(He)。指大气中某些物质超过一定的限量,或多出某些物质的现象。空气污染的程度取决于污染源、大气的转移及接受物。意谓大气减轻空气污染的天然程序;虽然大气能够减轻污染,但有其极限,并不是无止尽的清除。指对污染接受的程度,接触污染物的历程很重要,有些生物体内的功能,可以排除某些污染物,然而也有的污染物会积存在身体内,导致生病或死亡。

相关

  • 中耳炎中耳炎是一系列中耳发炎疾病之统称。其中以急性中耳炎(AOM)和中耳积水两型最为常见(OME)。急性中耳炎为急性感染所致,耳朵疼痛为其常见的临床症状。罹患急性中耳炎的幼童,常有拉扯
  • 头部头在解剖学上是指动物的吻端部分,通常包括脑、眼、耳、鼻、口等器官(所有这些器官都支撑着各种感官功能,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有些非常低等的动物可能没有头部,但多数两侧
  • 古菌古菌(拉丁语:Archaea,来自古希腊语:ἀρχαῖα,意为“古代的东西”)又称古细菌、古生菌或太古生物、古核生物,是单细胞微生物,构成生物分类的一个域,或一个界。这些微生物1970年前
  • 克雅二氏病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英语: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简称CJD),或称克-雅氏症、克-雅氏病、克雅二氏症、克雅二氏病、库雅氏症、库贾氏症、克雅氏症、克雅氏病,是一种发生在
  • 层状鱼鳞癣 2层状鱼鳞癣 (自体隐性遗传)是一种遗传病,其会导致皮肤角质化不良,角质会增厚及局部角化不全。皮肤亦因不正常的角质而缺乏防水功能。此遗传病的发生率由500000至600000分之1。
  • 抗菌药之时间表以下为抗菌药开始发售之时间,并不是发明年份。
  • 著骨点炎著骨点炎(过去也称为:接骨点炎、附着部炎;英语:Enthesitis)是著骨点(英语:Enthesis)(肌腱或韧带附着在骨头的部位)的发炎。它是一种著骨点病变,著骨点发生病变。 早期临床症状类似“锻
  • 头孢噻肟钠头孢.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
  • 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爵士,KBE,MC,FRS,FRSC(英语:Sir Frederick Grant Banting,1891年11月14日-1941年2月21日)是加拿大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班廷是在
  • 克隆氏症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又称克罗恩病、克隆氏症候群或局部性肠炎,是一种发炎性肠道疾病,可能影响肠胃道从口腔至肛门的任何部分。症状通常包含:腹痛、腹泻(如果发炎严重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