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

✍ dations ◷ 2025-07-26 14:17:20 #卡介苗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简称BCG,中文名称来自于其发明者卡氏-介氏)是一种最初被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在结核病常发的国家,常推荐健康的婴儿在出生时候尽快接受一剂量的卡介苗注射。但患有艾滋病的婴儿不应该注射该疫苗。而在结核病少发的地区,在有结核病可疑病例被检测及治疗时,只有高危婴儿才会注射卡介苗。未患结核病而且并未对结核病免疫,但又长期暴露在抗药性结核菌环境下的成年人也应该注射卡介苗。疫苗保护期的变化大,介于10到20年不等。其可以防止约20%的孩子被感染,而疫苗可保护约一半已经受到感染的小孩病情不再恶化。卡介苗是采用皮内注射。并没有其他证据支持额外的药剂量。卡介苗有时候也会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膀胱癌。严重副作用极少出现,较常出现的症状是发红、肿胀与注射处轻微疼痛。伤口愈合后小溃疡会形成一些疤痕。在免疫功能不佳的人身上,较容易出现副作用甚至症状更加严重。怀孕期间不适合施打疫苗。疫苗最初是从乳牛体内找到的牛分枝杆菌(英语:Mycobacterium bovis)发展而来。抗原被削弱但仍然活存。BCG疫苗最早使用是在1921年。现在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只有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重要的药物会被列入其名单中。在2014年,一剂量批发价为0.16美元。在美国它的费用约为100至200美元。每年约有1亿名孩童接种该疫苗。结核病是古老的疾病,肆虐人类超过5000年。卡介苗疫苗的发明是来自牛痘的经验。1882年,德国人罗伯特·科赫首次发现结核杆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细菌学家卡迈特(Calmett)与他的助手介岚(Guerin)研发了“卡介苗(BCG)”,1919年移交给巴黎巴斯德研究所,1921年首次使用于人体上。一开始市民的接受程度并不踊跃。甚至在吕贝克,240名婴幼儿接种疫苗后,在10天内竟造成72个婴儿死亡。但后来发现,此事件中卡介苗经管已被一株储存在同一个孵化器内的菌株污染,并引发了对厂商采取法律行动。卡介苗可说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多的疫苗,最经常使用的是由三角肌外缘皮内注射,接种时有灼痛感,一般会在注射部位形成疤痕,称之为卡疤或卡痕。卡介苗的效果在近三十年来倍受质疑。在欧洲,结核病盛行率在卡介苗广泛应用之前已明显下降,从没有广泛使用卡介苗的北美,结核病的盛行率也自然下降。广泛应用卡介苗数十年的国家,如印度和中国,结核病的盛行率并没有因为卡介苗的使用而下降。多个大型的流行病学研究也无法证明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目前比较肯定的是,卡介苗75%~86%有效地预防婴幼儿的进行性原发性感染(progressive primary tuberculosis)如结核性脑膜炎和血行播散性结核(如粟粒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在结核病中高度流行区,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还是有其重要意义的,但不应作为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措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在结核病中高度流行区(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新生儿应尽早接种卡介苗。成年人种卡介苗意义不大,因保护效果有限,正常成年人自身的免疫力已能在病原入侵时启动,如果还是发病表示吸入的结核菌数过多或复发性感染,当时又正好免疫能力差,而这类情形就算是先前有注射卡介苗,也一样无用,所以成人基本上没有卡介苗意义。目前多重抗药性(MDR-TB)结核菌出现导致传统卡介苗防护力更低下,科学界正在研发新型卡介苗。卡介苗一直以来都有所谓的效果差异。在不同地理环境的临床试验具有不同的实验数据,在英国的保护作用为60%至80%。越接近赤道,疗效愈差。一些可能的原因已被提出,但还没有得到证实。初步研究显示,卡介苗可能对贫困地区的人口健康提供一种有益的非特定效应(英语:Non-specific effect of vaccines),略微降低死亡率和败血病及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用得年龄越早效果越好。在恒河猴中,卡介苗经过静脉注射给药,保护率较其他方法大幅度提升。科学家正在初步研究卡介苗对于一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相关

  • 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英语:Bronchiectasis)指的是肺脏中支气管永久性的扩张。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有痰的慢性咳嗽,其他还有呼吸困难、咳血与胸痛等,有些患者同时也有喘鸣与杵状指(英语:nail c
  • KK00-K14 口腔、涎腺和颌疾病K20-K31 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K35-K38 阑尾疾病K40-K46 疝K50-K52 非感染性肠炎和结肠炎K55-K63 肠的其他疾病K65-K67 腹膜疾病K70-K77 肝疾病
  • 科学分类生物分类学(英语:biotaxonomy)通常直接称分类学(英语:taxonomy;法语:taxonomie;西班牙语:taxonomía),是一门研究生物类群间的异同程度,阐明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 疣微菌门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是一门被划出不久的细菌,包括少数几个被识别的种类,主要被发现于水生和土壤环境,或者人类粪便中。还有很多未被成功培养的种类是和真核宿主共生的,包括
  • 线粒体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除了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以及几种微孢子虫外,大多数真核细胞或
  •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英语:Plasmodesmata)为植物细胞和部分藻类细胞壁间贯穿细胞壁的特有孔道,可以让相邻细胞的细胞质相互流通。有微小孔道,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通道中有
  •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Enterovirus Rhinovirus Hepatovirus Cardiovirus Apthovirus Parechovirus Erbovirus Kobuvirus Teschovirus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是没有套膜、正股RNA、正20
  • CACNA1Sn/an/an/an/an/an/an/an/an/an/aCav1.1又称为L型钙通道α1亚基(calcium channel, voltage-dependent, L type, alpha 1S subunit,CACNA1S),为一种由CACNA1S基因翻译而成的蛋白质
  • 情绪障碍情感障碍,亦称情绪障碍、心境障碍、情感性疾患,是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IV TR) 中,对于诊断患疾的归类。此类患疾的特点在于人心情上的混乱不安。在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
  • 古巴斯捷氏综合征古德巴斯捷氏综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GPS),又称古德巴斯捷氏病(Goodpasture's diseas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病(anti-glomerular basement antibody dis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