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脂酶
✍ dations ◷ 2025-04-24 21:33:47 #脂酶
脂酶,是一种催化脂类的酯键水解反应的水溶性酶。因此,脂酶是酯酶下的一个亚类。脂酶存在于基本上所有的生物体中,它在对脂类(如甘油三酸酯、脂肪、油等)的消化、运输和剪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编码脂酶的基因甚至也存在于某些病毒中。大多数脂酶作用于脂类分子的甘油骨架的特定位置。例如,人类胰脏脂酶(human pancreatic lipase)是人体消化系统中降解脂肪的主要酶,它就作用于食物油脂中的甘油三酸酯,将其转化为甘油单酯和脂肪酸。如果将磷脂酶和神经磷脂酶(sphingomyelinase)也考虑进来,则自然界中脂酶的作用将十分广泛。自然界中存在大量遗传学上差异性大的脂酶,根据它们的折叠类型和催化机制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它们中的大多数采取α/β水解酶折叠和胰凝乳蛋白酶类似的水解机制(活性位点包括丝氨酸亲核基团、一个酸性残基和一个组氨酸)。许多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脂酶需要一个辅助蛋白(脂酶特异性折叠酶)来帮助它们正确折叠形成有生物活性的构象。脂酶参与了各种不同的生命进程,从脂类代谢到信号转导和炎症反应。因此,一些脂酶的活性被限制在特定的细胞区室中或在细胞外部。人体消化系统中主要的脂酶是由胰脏所分泌的人类胰脏脂酶和胰脏脂酶相关蛋白2(pancreatic lipase related protein 2,PLRP2)。除此之外,人体中还有其他一些脂酶,包括肝脂酶(hepatic lipase)、内皮脂酶(endothelial lipase)和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并非所有的酯酶都在消化道中发挥作用(见下表)。其他脂酶还包括LIPH、LIPI、LIPJ、LIPK、LIPM、LIPN、MGLL、DAGLA、DAGLB和CEL.此外,还有许多磷脂酶,但有些磷脂酶并不是总是被归类为脂酶。早在古代,真菌和细菌中的脂酶就已经在酸奶和奶酪的发酵过程中发挥作用。在现代社会中,脂酶则作为便宜而又多用途的降解脂类的高效催化剂而得以广泛使用。例如,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推出重组的脂酶,其可用于洗涤剂甚至作为制造可替代能源(将植物油转化为燃料)中的催化剂。脂酶(胆盐依赖性脂酶、胃脂肪酶/舌脂肪酶、胰脂肪酶、溶酶体酸性脂肪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内皮脂肪酶、肝脂肪酶、脂蛋白脂肪酶、单酰基甘油脂肪酶、二酰基甘油脂肪酶)磷脂酶(A1、A2、B)EC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2.1/2/3/4/5/6/7(2.7.10/11-12)/8/9
·
3.1/2/3/4(3.4.21/22/23/24)/5/6/7/8/9/10/11/12/13
·
相关
- 鼻病毒人类鼻病毒A (Human rhinovirus A) 人类鼻病毒B (Human rhinovirus B) 人类鼻病毒C (Human rhinovirus C)鼻病毒(学名:rhinovirus,rhino-是希腊文“鼻”的意思)是最常造成一般感
- 固氮作用固氮作用(英语:Nitrogen fixation),简称固氮,指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如硝酸盐、氨、二氧化氮)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固氮以及人工固氮两种。自然固氮(Natural nitro
- 球杆菌球杆菌(英语:coccobacillus 複數時:coccobacilli)是一种形状介于球菌、杆菌之间的微生物。它的形状是非常短的杆形,因而常常被误认为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阴道加德纳菌和沙眼衣原体
- 凯尔苏斯凯尔苏斯(英语:Aulus Cornelius Celsus),(前25年-50年)。生于提比略统治时期(公元14年至公元37年)。他著有一部涵盖多种主题的百科全书,前5卷与农业相关,但现仅存关于医学的八卷,被称为
- 酒精乙醇(英语:Ethanol,结构简式: CH 3
- 活性物质原料药(英文:API,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又称活性药物成分,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备,但病人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一般再经过添加辅料、加工,制成可直接
- 植物人神经科神经科 ICD10 =持续性植物状态(英语: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缩写为 PVS),是指大脑已经完全或大半失去功能,亦即已经失去意识,但尚存活的人。这类病患俗称为植
- 乳糜泻乳糜泻(英语:coeliac disease 或 celiac disease)是主要会影响到小肠的长期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的症状包含胃肠道症状,像是慢性腹泻、腹胀、吸收不良(英语:malabsorption)、降低食
- 血糖血糖(英语:Blood sugar)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消化后的葡萄糖由小肠进入血液,并被运输到机体中的各个细胞,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国际标准单位是毫摩尔/升(mmol/l)。美国采用毫克/
- 不耐寒冷失温症(Hypothermia,源自希腊文“ὑποθερμία”),又称低温症、低体温症。描述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 °C(95.0 °F)时的现象。失温症的症状取决于温度,轻度失温可能造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