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和

✍ dations ◷ 2025-09-13 14:22:13 #1940年出生,1990年逝世,台湾男性小说家,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校友,花莲人,王姓,罹患鼻咽癌逝世者,国际写作计划校友,王祯和

王祯和(1940年10月1日-1990年9月3日),是一位生于台湾花莲的作家。

民国39年 (1950年),王祯和首次离开花莲,民国47年前往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就读。不久,他首次发表作品《鬼。北风。人》于白先勇所创办的《现代文学》杂志上。

1961年,张爱玲前往台湾访问,并与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等作家对谈;《鬼。北风。人》一文吸引张爱玲注意,她更随王祯和前往花莲游览,并在随后鼓励王祯和继续创作;此后,王祯和更加专注于于小说创作,并致力于追求纯粹的文学艺术。

自1961年到1980年,他总共创作二百篇长篇及短篇小说,并另外写作戏剧、著译书目、影评与杂文。

1966年,任亚洲航空职员。1967年,转任国泰航空职员。1969年,任职台湾电视公司编审组。1972年,前往美国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3年,返回台湾,任职台视企划组。1976年,于台视官方期刊《电视周刊》撰写专栏〈走访追问录〉。1977年,任职台视影片组。1979年,罹患鼻咽癌,返回花莲休养。

1990年9月3日,他因罹患鼻咽癌逝世。

王祯和的作品中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被归类为乡土文学作家,他曾说过一个作家应该写他最熟悉的的东西,在他的作品中的内容都是他从小在花莲所目睹、所听闻的。尉天骢在王祯和去世之后接受记者访问,认为王祯和作品可分为两类,一是以花莲为主,描写下层社会小人物,王祯和特别喜欢把小地方的人事拿出来和大都市的做比较。出现在他笔下的人物不脱卑微、憨厚,他们奋斗不息的精神,将人性的纯真表露无遗。第二类是讽刺一些迎合社会的中产阶级,如《美人图》。

王祯和的写作技巧受到西方戏剧文学影响,特别是大二时阅读到的尤金欧尼尔和纳西威廉斯的作品。尤金欧尼尔《榆树下的欲望》对人性的描写,特别感动他。这些影响在他第一篇小说《鬼、北风、人》的取材、架构上能够看得出来。他认为中国小说缺乏西洋戏剧中,对人物、场景直接明快的表现手法,因此要求自己的小说创作也能抓住‘戏’的部分写。他觉得小说要有真实感,而这表现在语言、对白和感情上,再加上有血有肉的主题和故事架构才算完成。

王祯和作品的社会背景大概是在1966年前、台湾经济转型期时,居住在花莲的小人物们所身处的环境;内容则多是台湾因当时资本主义的成长和渗透下,对这些拥有朴实苦干性格的小人物们所造成的影响。

他的小说作品看似冷酷,但仍然有着乡土社会的淳朴,带有自然主义的特色。笔下人物大都是乡土的小人物,他们生活困苦的原因除了命运,其实也有来自性格的缺陷的部分。王祯和是理智型的作家,故意与小说人物保持距离,甚至用滑稽的写法曝露小人物们可笑的一面。读者可以因此避免过度认同他们的可怜,在感动之余能有所思考。

在语言风格方面,他融汇中文、英文、台语和中国各省方言写出了台湾的地道乡土文学。

短篇小说〈嫁妆一牛车〉发表于公元1967年,主角万发是个重听的人,平日靠替人拉牛车赚取微薄薪水,妻子阿好好赌,已经卖掉三个女儿来抵债,贫穷的一家人只能住在坟场旁。不久来了新邻居简姓鹿港人,简底很快与阿好有了奸情,但同时也提供万发家经济支援。虽然万发也曾试着将简底赶出去,最后却因为简底给他一辆牛车,并继续给万发一家人经济支援,不得不让简底与他共享妻子,万发也成为村里的笑话。

〈嫁妆一牛车〉的故事原型是王祯和小时候从亲戚口中听过的真实故事,这篇小说描述了底层人物的悲哀,为了生存只能委曲求全接受妻子的外遇,已然失去人的尊严与家庭伦理。王祯和在写人物对话时,大量运用“台湾话”,又打乱句子的语法,制造出荒谬、可笑、悲哀的小说氛围,也更贴近乡土人物的日常用语。

长篇小说《美人图》发表于1981年,为短篇小说〈小林来台北〉的延伸。王祯和在航空公司的工作经验,让他接触了形形色色的航空公司职员,这也成为长篇小说《美人图》的写作题材。《美人图》分为上、下两章,故事主角小林是个从乡下来到台北工作的年轻人,他白天在航空公司当工友,晚上则到补校进修。从来到都市工作的小林与他因为缺钱而北上筹钱的父亲眼中,看到一群崇洋媚外、心灵扭曲的航空公司主管、职员,最后由室友小郭伸出援手,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困难。小说第二章进一步描写1979年台美断交后,航空公司的职员们被迫写下“爱国信件”,但他们的内心是向着美国的。最后爱国活动无疾而终,航空公司甚至在他们的朝会上播放美国国歌,本土意识荡然无存。《美人图》揭示当时严肃的社会问题:当强势文化入侵,本土文化该如何自处?

《美人图》是讽刺小说,美人指的是一群唯利是图,崇尚美国,自认高人一等的华人。王祯和创造许多对比人物,用善良的小林、小郭、小邝凸显其他航空公司职员的丑恶,更细细刻划不同人物的外貌、表情、声音、举止。更用小说人物英文名字的谐音,制造出诙谐、讽谕的效果。

长篇喜剧小说《玫瑰玫瑰我爱你》发表于1984年,起源于作者小时后第一次看见美军来到花莲度假,当时为了招待美军而盖了酒吧,让作者大开眼界。《玫瑰玫瑰我爱你》故事背景在台湾的花莲县花莲市,场景在教堂里,从“吧女训练班”开训典礼前到典礼结束,整个故事不过短短几个小时,中间不时用回忆的手法叙述以董斯文为首的一群人,规划如何在五天之内,将台湾本土的妓女训练成可以伺候美国大兵的酒吧女,以赚取美国人的钱。

小说的命名由来是故事的最后,大家决定唱“玫瑰玫瑰我爱你”这首歌来迎接美军。小说忠实呈现当时台湾人使用的语言(日语、国语、台语、英语),尤其在两种语言的谐音之间,展现了对时代、人生的讽刺。王祯和夸张的丑化小说里的角色,塑造出一群形象生动又滑稽的人物,第一是当时的知识分子,第二是公娼馆的负责人“四大经理”,每个人说话的方式都反映了那个人的身份背景。整个故事讽刺当时工商社会所带来的“唯利是图”、“大利灭亲”、“笑贫不笑娼”等风气。

王祯和除了自己创作小说外,也会将自己的小说改编为剧本,其中翻拍为电影之后上映的作品如下:

《嫁妆一牛车》《香格里拉》《俩只老虎》

其他有改编为剧本,但并未翻拍为电影上映的有:

王祯和. 《老鼠捧茶请人客》. 台北市: 远流出版. 民95. ISBN 9789573257189.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相关

  • VisItVisIt是一个开源型交互式并行可视化与图形分析工具,用于查看科学数据。利用VisIt,可以可视化二维几何模型以及三维空间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网格之中所定义的标量场和矢量场。在设
  • 1789年公元前1780年,最后的猛犸象在弗兰格尔岛灭绝,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和狩猎。
  • 萨门-夏利斯萨门-夏利斯国家森林(英语:Salmon-Challis National Forest)位于美国爱达荷州的中东部地区,面积4,235,940英亩(17,142.2平方千米),是美国本土(不含阿拉斯加)中最大的国家森林之一,林内
  • 彭尼维兹足球会彭尼维兹(FK Panevėžys)是立陶宛的一家足球俱乐部,主场位于帕内韦日斯。球队参加立陶宛足球超级联赛的赛事。
  • 驹田信二驹田信二(日语:駒田 信二/こまだ しんじ,1914年1月14日 - 1994年12月27日)是日本的作家、文艺评论家、中国文学研究者。本籍为三重县安浓郡安西村(今津市),1940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
  • 植村直己植村直己(1941年2月12日-1984年2月13日左右(未发现遗体具体日期不明)),日本男冒险家。1941年2月12日生于日本兵库县城崎郡国府村(现为日高町)上乡。毕业于明治大学。他是第一个站上
  • BLOOD ALONE《BLOOD ALONE》是一部日本漫画家高野真之的漫画作品。日本版原为同人志作品,后于《月刊Comic电击大王》(ASCII Media Works)自2004年4月号至2010年4月号连载,台湾角川代理其台
  • 斯特里戈伊斯特里戈伊(Strigoi),又译死催戈,源自于罗马尼亚,其意为凶兆预言者。斯特里戈伊是依靠重生才能成为吸血鬼的人,大部分的斯特里戈伊,外表是深红色头发和靛蓝色眼睛、有两颗心脏。他
  • 黄得时黄得时(1909年11月5日-1999年2月18日),台湾中国文学、台湾文学研究者、记者、作家、翻译家,前台北县树林镇人。曾为台湾大学教授。父亲黄纯青(1875-1956)是海山郡莺歌庄庄长及台
  • 向井康介向井 康介(むかい こうすけ、1977年1月17日-)是日本的电影编剧。德岛县三好市 出身。大阪艺术大学在学期间,担任熊切和嘉执导电影《鬼畜大宴会》的灯光与编辑助理,并且结识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