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和

✍ dations ◷ 2025-05-19 23:21:20 #1940年出生,1990年逝世,台湾男性小说家,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校友,花莲人,王姓,罹患鼻咽癌逝世者,国际写作计划校友,王祯和

王祯和(1940年10月1日-1990年9月3日),是一位生于台湾花莲的作家。

民国39年 (1950年),王祯和首次离开花莲,民国47年前往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就读。不久,他首次发表作品《鬼。北风。人》于白先勇所创办的《现代文学》杂志上。

1961年,张爱玲前往台湾访问,并与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等作家对谈;《鬼。北风。人》一文吸引张爱玲注意,她更随王祯和前往花莲游览,并在随后鼓励王祯和继续创作;此后,王祯和更加专注于于小说创作,并致力于追求纯粹的文学艺术。

自1961年到1980年,他总共创作二百篇长篇及短篇小说,并另外写作戏剧、著译书目、影评与杂文。

1966年,任亚洲航空职员。1967年,转任国泰航空职员。1969年,任职台湾电视公司编审组。1972年,前往美国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3年,返回台湾,任职台视企划组。1976年,于台视官方期刊《电视周刊》撰写专栏〈走访追问录〉。1977年,任职台视影片组。1979年,罹患鼻咽癌,返回花莲休养。

1990年9月3日,他因罹患鼻咽癌逝世。

王祯和的作品中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被归类为乡土文学作家,他曾说过一个作家应该写他最熟悉的的东西,在他的作品中的内容都是他从小在花莲所目睹、所听闻的。尉天骢在王祯和去世之后接受记者访问,认为王祯和作品可分为两类,一是以花莲为主,描写下层社会小人物,王祯和特别喜欢把小地方的人事拿出来和大都市的做比较。出现在他笔下的人物不脱卑微、憨厚,他们奋斗不息的精神,将人性的纯真表露无遗。第二类是讽刺一些迎合社会的中产阶级,如《美人图》。

王祯和的写作技巧受到西方戏剧文学影响,特别是大二时阅读到的尤金欧尼尔和纳西威廉斯的作品。尤金欧尼尔《榆树下的欲望》对人性的描写,特别感动他。这些影响在他第一篇小说《鬼、北风、人》的取材、架构上能够看得出来。他认为中国小说缺乏西洋戏剧中,对人物、场景直接明快的表现手法,因此要求自己的小说创作也能抓住‘戏’的部分写。他觉得小说要有真实感,而这表现在语言、对白和感情上,再加上有血有肉的主题和故事架构才算完成。

王祯和作品的社会背景大概是在1966年前、台湾经济转型期时,居住在花莲的小人物们所身处的环境;内容则多是台湾因当时资本主义的成长和渗透下,对这些拥有朴实苦干性格的小人物们所造成的影响。

他的小说作品看似冷酷,但仍然有着乡土社会的淳朴,带有自然主义的特色。笔下人物大都是乡土的小人物,他们生活困苦的原因除了命运,其实也有来自性格的缺陷的部分。王祯和是理智型的作家,故意与小说人物保持距离,甚至用滑稽的写法曝露小人物们可笑的一面。读者可以因此避免过度认同他们的可怜,在感动之余能有所思考。

在语言风格方面,他融汇中文、英文、台语和中国各省方言写出了台湾的地道乡土文学。

短篇小说〈嫁妆一牛车〉发表于公元1967年,主角万发是个重听的人,平日靠替人拉牛车赚取微薄薪水,妻子阿好好赌,已经卖掉三个女儿来抵债,贫穷的一家人只能住在坟场旁。不久来了新邻居简姓鹿港人,简底很快与阿好有了奸情,但同时也提供万发家经济支援。虽然万发也曾试着将简底赶出去,最后却因为简底给他一辆牛车,并继续给万发一家人经济支援,不得不让简底与他共享妻子,万发也成为村里的笑话。

〈嫁妆一牛车〉的故事原型是王祯和小时候从亲戚口中听过的真实故事,这篇小说描述了底层人物的悲哀,为了生存只能委曲求全接受妻子的外遇,已然失去人的尊严与家庭伦理。王祯和在写人物对话时,大量运用“台湾话”,又打乱句子的语法,制造出荒谬、可笑、悲哀的小说氛围,也更贴近乡土人物的日常用语。

长篇小说《美人图》发表于1981年,为短篇小说〈小林来台北〉的延伸。王祯和在航空公司的工作经验,让他接触了形形色色的航空公司职员,这也成为长篇小说《美人图》的写作题材。《美人图》分为上、下两章,故事主角小林是个从乡下来到台北工作的年轻人,他白天在航空公司当工友,晚上则到补校进修。从来到都市工作的小林与他因为缺钱而北上筹钱的父亲眼中,看到一群崇洋媚外、心灵扭曲的航空公司主管、职员,最后由室友小郭伸出援手,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困难。小说第二章进一步描写1979年台美断交后,航空公司的职员们被迫写下“爱国信件”,但他们的内心是向着美国的。最后爱国活动无疾而终,航空公司甚至在他们的朝会上播放美国国歌,本土意识荡然无存。《美人图》揭示当时严肃的社会问题:当强势文化入侵,本土文化该如何自处?

《美人图》是讽刺小说,美人指的是一群唯利是图,崇尚美国,自认高人一等的华人。王祯和创造许多对比人物,用善良的小林、小郭、小邝凸显其他航空公司职员的丑恶,更细细刻划不同人物的外貌、表情、声音、举止。更用小说人物英文名字的谐音,制造出诙谐、讽谕的效果。

长篇喜剧小说《玫瑰玫瑰我爱你》发表于1984年,起源于作者小时后第一次看见美军来到花莲度假,当时为了招待美军而盖了酒吧,让作者大开眼界。《玫瑰玫瑰我爱你》故事背景在台湾的花莲县花莲市,场景在教堂里,从“吧女训练班”开训典礼前到典礼结束,整个故事不过短短几个小时,中间不时用回忆的手法叙述以董斯文为首的一群人,规划如何在五天之内,将台湾本土的妓女训练成可以伺候美国大兵的酒吧女,以赚取美国人的钱。

小说的命名由来是故事的最后,大家决定唱“玫瑰玫瑰我爱你”这首歌来迎接美军。小说忠实呈现当时台湾人使用的语言(日语、国语、台语、英语),尤其在两种语言的谐音之间,展现了对时代、人生的讽刺。王祯和夸张的丑化小说里的角色,塑造出一群形象生动又滑稽的人物,第一是当时的知识分子,第二是公娼馆的负责人“四大经理”,每个人说话的方式都反映了那个人的身份背景。整个故事讽刺当时工商社会所带来的“唯利是图”、“大利灭亲”、“笑贫不笑娼”等风气。

王祯和除了自己创作小说外,也会将自己的小说改编为剧本,其中翻拍为电影之后上映的作品如下:

《嫁妆一牛车》《香格里拉》《俩只老虎》

其他有改编为剧本,但并未翻拍为电影上映的有:

王祯和. 《老鼠捧茶请人客》. 台北市: 远流出版. 民95. ISBN 9789573257189.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相关

  • 海马回海马体(英语:Hippocampus),是人类及脊椎动物脑中的重要部分。目前在有海马体的动物身上发现的海马体皆成对出现,分别位于左右脑半球。它是组成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位于大脑皮质
  • ICMPv6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第六版(英语: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Version 6或ICMP for IPv6,缩写:ICMPv6)是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在IPv6协议下的新版本。它在 RFC 4443 中被
  • 隆武帝明绍宗朱聿键(1602年5月25日-1646年10月6日),又称隆武帝,小字长寿,南明第二代皇帝。原为唐王,为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与明神宗同辈份),祖父唐端王朱硕熿,父为唐王之子
  • 弗农·史密斯弗农·洛马克斯·史密斯(Vernon Lomax Smith,1927年1月1日-),美国经济学者,加利福尼亚查普曼大学法学院和商学院教授、乔治梅森大学多学科研究中心经济学研究学者、莫卡托斯中心成
  • 三碳糖丙糖(Triose),又称为三碳糖,是含有三个碳原子的一类单糖,共包含两个化合物:丙糖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的重要物质。D-甘油醛:二羟基丙酮: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甘露聚糖:低聚木糖:半
  • 油橄榄油橄榄(学名:),又称木犀榄,古称齐墩、阿列布,是一种木樨科木樨榄属常绿乔木,果实主要用于榨制橄榄油。圣经故事中曾用它的树枝作为大地复苏的标志,后来西方国家把它用作和平象征。本
  • 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英语:receptor tyrosine 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s,RORs)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个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在调控骨骼与神经的发育,细胞迁移与细胞极性(日语
  • 四苄基锆四苄基锆是一种有机锆化合物,化学式为Zr(CH2C6H5)4,分子中含有抗磁性的Zr(IV)与四个苄基配体相连。它是黄色的固体,对空气和光敏感,可溶于烃类溶剂。它是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前体。
  • 太平洋法律基金会太平洋法律基金会(PLF)是美国一家拥有自由意志主义的公众利益律师事务所。成立PLF的目的是在法庭上捍卫和促进个人和经济自由。为此,PLF的律师为客户提供无偿的法律代理,提交法
  • 西波斯尼亚共和国西波斯尼亚共和国(Republika Zapadna Bosna)位于波斯尼亚赫塞哥维纳西北方,前身为西波斯尼亚自治省(Autonomna Pokrajina Zapadna Bosna, APZB)。在波斯尼亚内战期间为独立政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