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和

✍ dations ◷ 2025-08-23 15:02:41 #1940年出生,1990年逝世,台湾男性小说家,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校友,花莲人,王姓,罹患鼻咽癌逝世者,国际写作计划校友,王祯和

王祯和(1940年10月1日-1990年9月3日),是一位生于台湾花莲的作家。

民国39年 (1950年),王祯和首次离开花莲,民国47年前往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就读。不久,他首次发表作品《鬼。北风。人》于白先勇所创办的《现代文学》杂志上。

1961年,张爱玲前往台湾访问,并与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等作家对谈;《鬼。北风。人》一文吸引张爱玲注意,她更随王祯和前往花莲游览,并在随后鼓励王祯和继续创作;此后,王祯和更加专注于于小说创作,并致力于追求纯粹的文学艺术。

自1961年到1980年,他总共创作二百篇长篇及短篇小说,并另外写作戏剧、著译书目、影评与杂文。

1966年,任亚洲航空职员。1967年,转任国泰航空职员。1969年,任职台湾电视公司编审组。1972年,前往美国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3年,返回台湾,任职台视企划组。1976年,于台视官方期刊《电视周刊》撰写专栏〈走访追问录〉。1977年,任职台视影片组。1979年,罹患鼻咽癌,返回花莲休养。

1990年9月3日,他因罹患鼻咽癌逝世。

王祯和的作品中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被归类为乡土文学作家,他曾说过一个作家应该写他最熟悉的的东西,在他的作品中的内容都是他从小在花莲所目睹、所听闻的。尉天骢在王祯和去世之后接受记者访问,认为王祯和作品可分为两类,一是以花莲为主,描写下层社会小人物,王祯和特别喜欢把小地方的人事拿出来和大都市的做比较。出现在他笔下的人物不脱卑微、憨厚,他们奋斗不息的精神,将人性的纯真表露无遗。第二类是讽刺一些迎合社会的中产阶级,如《美人图》。

王祯和的写作技巧受到西方戏剧文学影响,特别是大二时阅读到的尤金欧尼尔和纳西威廉斯的作品。尤金欧尼尔《榆树下的欲望》对人性的描写,特别感动他。这些影响在他第一篇小说《鬼、北风、人》的取材、架构上能够看得出来。他认为中国小说缺乏西洋戏剧中,对人物、场景直接明快的表现手法,因此要求自己的小说创作也能抓住‘戏’的部分写。他觉得小说要有真实感,而这表现在语言、对白和感情上,再加上有血有肉的主题和故事架构才算完成。

王祯和作品的社会背景大概是在1966年前、台湾经济转型期时,居住在花莲的小人物们所身处的环境;内容则多是台湾因当时资本主义的成长和渗透下,对这些拥有朴实苦干性格的小人物们所造成的影响。

他的小说作品看似冷酷,但仍然有着乡土社会的淳朴,带有自然主义的特色。笔下人物大都是乡土的小人物,他们生活困苦的原因除了命运,其实也有来自性格的缺陷的部分。王祯和是理智型的作家,故意与小说人物保持距离,甚至用滑稽的写法曝露小人物们可笑的一面。读者可以因此避免过度认同他们的可怜,在感动之余能有所思考。

在语言风格方面,他融汇中文、英文、台语和中国各省方言写出了台湾的地道乡土文学。

短篇小说〈嫁妆一牛车〉发表于公元1967年,主角万发是个重听的人,平日靠替人拉牛车赚取微薄薪水,妻子阿好好赌,已经卖掉三个女儿来抵债,贫穷的一家人只能住在坟场旁。不久来了新邻居简姓鹿港人,简底很快与阿好有了奸情,但同时也提供万发家经济支援。虽然万发也曾试着将简底赶出去,最后却因为简底给他一辆牛车,并继续给万发一家人经济支援,不得不让简底与他共享妻子,万发也成为村里的笑话。

〈嫁妆一牛车〉的故事原型是王祯和小时候从亲戚口中听过的真实故事,这篇小说描述了底层人物的悲哀,为了生存只能委曲求全接受妻子的外遇,已然失去人的尊严与家庭伦理。王祯和在写人物对话时,大量运用“台湾话”,又打乱句子的语法,制造出荒谬、可笑、悲哀的小说氛围,也更贴近乡土人物的日常用语。

长篇小说《美人图》发表于1981年,为短篇小说〈小林来台北〉的延伸。王祯和在航空公司的工作经验,让他接触了形形色色的航空公司职员,这也成为长篇小说《美人图》的写作题材。《美人图》分为上、下两章,故事主角小林是个从乡下来到台北工作的年轻人,他白天在航空公司当工友,晚上则到补校进修。从来到都市工作的小林与他因为缺钱而北上筹钱的父亲眼中,看到一群崇洋媚外、心灵扭曲的航空公司主管、职员,最后由室友小郭伸出援手,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困难。小说第二章进一步描写1979年台美断交后,航空公司的职员们被迫写下“爱国信件”,但他们的内心是向着美国的。最后爱国活动无疾而终,航空公司甚至在他们的朝会上播放美国国歌,本土意识荡然无存。《美人图》揭示当时严肃的社会问题:当强势文化入侵,本土文化该如何自处?

《美人图》是讽刺小说,美人指的是一群唯利是图,崇尚美国,自认高人一等的华人。王祯和创造许多对比人物,用善良的小林、小郭、小邝凸显其他航空公司职员的丑恶,更细细刻划不同人物的外貌、表情、声音、举止。更用小说人物英文名字的谐音,制造出诙谐、讽谕的效果。

长篇喜剧小说《玫瑰玫瑰我爱你》发表于1984年,起源于作者小时后第一次看见美军来到花莲度假,当时为了招待美军而盖了酒吧,让作者大开眼界。《玫瑰玫瑰我爱你》故事背景在台湾的花莲县花莲市,场景在教堂里,从“吧女训练班”开训典礼前到典礼结束,整个故事不过短短几个小时,中间不时用回忆的手法叙述以董斯文为首的一群人,规划如何在五天之内,将台湾本土的妓女训练成可以伺候美国大兵的酒吧女,以赚取美国人的钱。

小说的命名由来是故事的最后,大家决定唱“玫瑰玫瑰我爱你”这首歌来迎接美军。小说忠实呈现当时台湾人使用的语言(日语、国语、台语、英语),尤其在两种语言的谐音之间,展现了对时代、人生的讽刺。王祯和夸张的丑化小说里的角色,塑造出一群形象生动又滑稽的人物,第一是当时的知识分子,第二是公娼馆的负责人“四大经理”,每个人说话的方式都反映了那个人的身份背景。整个故事讽刺当时工商社会所带来的“唯利是图”、“大利灭亲”、“笑贫不笑娼”等风气。

王祯和除了自己创作小说外,也会将自己的小说改编为剧本,其中翻拍为电影之后上映的作品如下:

《嫁妆一牛车》《香格里拉》《俩只老虎》

其他有改编为剧本,但并未翻拍为电影上映的有:

王祯和. 《老鼠捧茶请人客》. 台北市: 远流出版. 民95. ISBN 9789573257189.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相关

  • 疾病管制署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简称疾管署),是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辖下的一个所属机关,负责建立现代化防疫体系。
  • 廊开府廊开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หนองคาย,皇家转写:Changwat Nong Khai,泰语发音:)为泰国东北部之一个府。该府原名为“曼派村”,原属老挝的“万象城”统治。拉达那哥欣王国时代,该
  • 校准标定,即为科学上之校准行为,意指“对某仪器、药物或须有精确单位之物品,其只知的体积、浓度……等刻度或单位之准确度,进行检测是否合乎标准,若否则修正。”化学上常见的酸碱度标
  • 2007-08年全球粮食价格危机2007-08年全球粮食价格危机是指2007年至2008年期间全球粮食价格上升。因为粮食价格迅速上涨,从而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恐慌。2008年3月,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希兰说,自2007年6月以
  • 蚊子是怎么生活的《蚊子是怎么生活的》(英语:How a Mosquito Operates)又名《蚊子的故事》(英语:The Story of a Mosquito),是一部1912年的无声动画短片,由美国漫画家兼动画师温瑟·麦凯创作。短片全
  • 粤西片粤西客语,或称客家语粤西片,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客家语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省西部地区。1987年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粤西客语仍是未分片的方言岛。而2012年版的《中国
  • 螫毛螫毛(英语:Urticating hairs)又称刺毛、焮毛,为数种植物、新世界捕鸟蛛科物种及鳞翅目毛虫的主要天敌防御适应(英语:Antipredator adaptation)。螫毛英文的字根“Urtica”来自于拉
  • 移动网络蜂窝网络(英语:Cellular network),又称移动网络(mobile network)是一种移动通信硬件架构,分为模拟蜂窝网络和数字蜂窝网络。由于构成网络覆盖的各通信基地台的信号覆盖呈六边形,从而
  • 仪器及仪表仪器(英语:Instrument)及仪表(英语:Instrumentation)通常指一些用于科学研究或技术测量的,一般来说专用于一个目的的设备或装置。一般来说仪器是比较复杂的,由多个部件组成的。仪器
  • 青江三奈青江三奈(あおえ みな,本名:井原静子(いはらしずこ),1941年5月7日-2000年7月2日),东京都江东区砂町出生,文艺活动的小传上写的是1945年7月7日出生。成德学园高等部毕业。歌手名字的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