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和

✍ dations ◷ 2025-10-28 08:19:48 #1940年出生,1990年逝世,台湾男性小说家,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校友,花莲人,王姓,罹患鼻咽癌逝世者,国际写作计划校友,王祯和

王祯和(1940年10月1日-1990年9月3日),是一位生于台湾花莲的作家。

民国39年 (1950年),王祯和首次离开花莲,民国47年前往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就读。不久,他首次发表作品《鬼。北风。人》于白先勇所创办的《现代文学》杂志上。

1961年,张爱玲前往台湾访问,并与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等作家对谈;《鬼。北风。人》一文吸引张爱玲注意,她更随王祯和前往花莲游览,并在随后鼓励王祯和继续创作;此后,王祯和更加专注于于小说创作,并致力于追求纯粹的文学艺术。

自1961年到1980年,他总共创作二百篇长篇及短篇小说,并另外写作戏剧、著译书目、影评与杂文。

1966年,任亚洲航空职员。1967年,转任国泰航空职员。1969年,任职台湾电视公司编审组。1972年,前往美国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3年,返回台湾,任职台视企划组。1976年,于台视官方期刊《电视周刊》撰写专栏〈走访追问录〉。1977年,任职台视影片组。1979年,罹患鼻咽癌,返回花莲休养。

1990年9月3日,他因罹患鼻咽癌逝世。

王祯和的作品中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被归类为乡土文学作家,他曾说过一个作家应该写他最熟悉的的东西,在他的作品中的内容都是他从小在花莲所目睹、所听闻的。尉天骢在王祯和去世之后接受记者访问,认为王祯和作品可分为两类,一是以花莲为主,描写下层社会小人物,王祯和特别喜欢把小地方的人事拿出来和大都市的做比较。出现在他笔下的人物不脱卑微、憨厚,他们奋斗不息的精神,将人性的纯真表露无遗。第二类是讽刺一些迎合社会的中产阶级,如《美人图》。

王祯和的写作技巧受到西方戏剧文学影响,特别是大二时阅读到的尤金欧尼尔和纳西威廉斯的作品。尤金欧尼尔《榆树下的欲望》对人性的描写,特别感动他。这些影响在他第一篇小说《鬼、北风、人》的取材、架构上能够看得出来。他认为中国小说缺乏西洋戏剧中,对人物、场景直接明快的表现手法,因此要求自己的小说创作也能抓住‘戏’的部分写。他觉得小说要有真实感,而这表现在语言、对白和感情上,再加上有血有肉的主题和故事架构才算完成。

王祯和作品的社会背景大概是在1966年前、台湾经济转型期时,居住在花莲的小人物们所身处的环境;内容则多是台湾因当时资本主义的成长和渗透下,对这些拥有朴实苦干性格的小人物们所造成的影响。

他的小说作品看似冷酷,但仍然有着乡土社会的淳朴,带有自然主义的特色。笔下人物大都是乡土的小人物,他们生活困苦的原因除了命运,其实也有来自性格的缺陷的部分。王祯和是理智型的作家,故意与小说人物保持距离,甚至用滑稽的写法曝露小人物们可笑的一面。读者可以因此避免过度认同他们的可怜,在感动之余能有所思考。

在语言风格方面,他融汇中文、英文、台语和中国各省方言写出了台湾的地道乡土文学。

短篇小说〈嫁妆一牛车〉发表于公元1967年,主角万发是个重听的人,平日靠替人拉牛车赚取微薄薪水,妻子阿好好赌,已经卖掉三个女儿来抵债,贫穷的一家人只能住在坟场旁。不久来了新邻居简姓鹿港人,简底很快与阿好有了奸情,但同时也提供万发家经济支援。虽然万发也曾试着将简底赶出去,最后却因为简底给他一辆牛车,并继续给万发一家人经济支援,不得不让简底与他共享妻子,万发也成为村里的笑话。

〈嫁妆一牛车〉的故事原型是王祯和小时候从亲戚口中听过的真实故事,这篇小说描述了底层人物的悲哀,为了生存只能委曲求全接受妻子的外遇,已然失去人的尊严与家庭伦理。王祯和在写人物对话时,大量运用“台湾话”,又打乱句子的语法,制造出荒谬、可笑、悲哀的小说氛围,也更贴近乡土人物的日常用语。

长篇小说《美人图》发表于1981年,为短篇小说〈小林来台北〉的延伸。王祯和在航空公司的工作经验,让他接触了形形色色的航空公司职员,这也成为长篇小说《美人图》的写作题材。《美人图》分为上、下两章,故事主角小林是个从乡下来到台北工作的年轻人,他白天在航空公司当工友,晚上则到补校进修。从来到都市工作的小林与他因为缺钱而北上筹钱的父亲眼中,看到一群崇洋媚外、心灵扭曲的航空公司主管、职员,最后由室友小郭伸出援手,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困难。小说第二章进一步描写1979年台美断交后,航空公司的职员们被迫写下“爱国信件”,但他们的内心是向着美国的。最后爱国活动无疾而终,航空公司甚至在他们的朝会上播放美国国歌,本土意识荡然无存。《美人图》揭示当时严肃的社会问题:当强势文化入侵,本土文化该如何自处?

《美人图》是讽刺小说,美人指的是一群唯利是图,崇尚美国,自认高人一等的华人。王祯和创造许多对比人物,用善良的小林、小郭、小邝凸显其他航空公司职员的丑恶,更细细刻划不同人物的外貌、表情、声音、举止。更用小说人物英文名字的谐音,制造出诙谐、讽谕的效果。

长篇喜剧小说《玫瑰玫瑰我爱你》发表于1984年,起源于作者小时后第一次看见美军来到花莲度假,当时为了招待美军而盖了酒吧,让作者大开眼界。《玫瑰玫瑰我爱你》故事背景在台湾的花莲县花莲市,场景在教堂里,从“吧女训练班”开训典礼前到典礼结束,整个故事不过短短几个小时,中间不时用回忆的手法叙述以董斯文为首的一群人,规划如何在五天之内,将台湾本土的妓女训练成可以伺候美国大兵的酒吧女,以赚取美国人的钱。

小说的命名由来是故事的最后,大家决定唱“玫瑰玫瑰我爱你”这首歌来迎接美军。小说忠实呈现当时台湾人使用的语言(日语、国语、台语、英语),尤其在两种语言的谐音之间,展现了对时代、人生的讽刺。王祯和夸张的丑化小说里的角色,塑造出一群形象生动又滑稽的人物,第一是当时的知识分子,第二是公娼馆的负责人“四大经理”,每个人说话的方式都反映了那个人的身份背景。整个故事讽刺当时工商社会所带来的“唯利是图”、“大利灭亲”、“笑贫不笑娼”等风气。

王祯和除了自己创作小说外,也会将自己的小说改编为剧本,其中翻拍为电影之后上映的作品如下:

《嫁妆一牛车》《香格里拉》《俩只老虎》

其他有改编为剧本,但并未翻拍为电影上映的有:

王祯和. 《老鼠捧茶请人客》. 台北市: 远流出版. 民95. ISBN 9789573257189.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相关

  • 蟑螂蟑螂是一种有着1亿年演化历史的杂食性昆虫。过往泛指所有属于“蜚蠊目”(Blattodea)的昆虫,目前已发现大约有4100多种,与人类的食性重叠,而只有部分蟑螂才会进入到人类的家居,它们
  • 细胞毒性细胞毒性(英语:Cytotoxicity)是指细胞受到释放出的有毒物质而引起的细胞毒性反应。化疗药物具有细胞毒性,一旦进入体内,能区分哪些是癌细胞和正常细胞,达到了杀癌细胞,保护正常细胞
  • 安德鲁·斯丁普森安德鲁·斯廷普森(英语:Andrew Stimpson,1980年-),英国苏格兰出生,他是被确认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十七个月后,测试结果呈阴性反应的英国男子。虽然过往在非洲曾经有受感染者成功击
  • 足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五十七个(七划的则为第十一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足部归于七划部首。足部通常从左方、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
  • 情夫情夫是已婚女性的男性婚外情人,尤其指被亿万富婆包养的一类,中国古代称面首,又俗称小白脸,主人翁,牛郎, 现在又有二公、二爷、小王的俗称(相当于情妇被称为“二奶”或当今俗称的“
  • 阿蒙涅姆赫特二世阿蒙涅姆赫特二世(英语:Amenemhet II)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的第三任国王。(约公元前1929年—约公元前1895年在位),为第十二王朝建立者阿蒙涅姆赫特一世之孙。他促进了埃及的
  • 溴氯二氟甲烷二氟一氯一溴甲烷,也称为海龙1211或氟利昂12B1,是化学式为CF2ClBr的有机化合物,是卤代烷的一种。二次世界大战时首次使用二氟一氯一溴甲烷作为飞机及坦克车的灭火剂。约在1973
  • 歌剧魅影《歌剧魅影》(法语:Le Fantôme de l'Opéra)是一本由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所撰著的爱情惊悚小说,法文版原著在1910年时出版,1911年时首度被翻译成英文版。故事中以19世纪时法国
  • 卡尔·埃克利卡尔·伊森·埃克利(英语:Carl Ethan Akeley,1864年5月19日-1926年11月18日)是一位动物标本剥制师、生物学家、动物保护者、发明家和自然摄影师。他被认为是现代标本剥制术之父,为
  • 氟化锂氟化锂(化学式:LiF)是一个碱金属卤化物,室温下为白色晶体,难溶于水。它可由碳酸锂或氢氧化锂与氢氟酸在铅皿或铂皿中结晶制得。氟化锂有氯化钠型的晶体结构,是碱金属氟化物中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