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克兰电流

✍ dations ◷ 2025-10-30 09:54:48 #白克兰电流
白克兰电流是沿着联结地球磁层的磁场线流进地球高纬度电离层的一股电流。在地球的磁层,这股电流由太阳风和行星际磁场以及体积庞大的等离子体驱动着(由行星际磁场间接的驱动着它们的对流)。白克兰电流的强度与磁层中的活动一起变化(例如在副暴(英语:Substorm)期间)。在朝上的电流片(电子向下流动)中小尺度的扰动加速磁层中的电子,当它们抵达大气层的上层,就会创造出极光(南极光和北极光)。在高纬度的点离层(或极光带),白克兰电流经由在该区电离层垂直于磁场线的极光电喷(英语:Electrojet)接通。两对白克兰电流在场匹配电流片中成对的出现,一对由正午处通过黄昏侧延伸到子夜处,另一对从正午区经由黎明侧也延伸到子夜区。在极光带高纬度这一侧的电流片称为第一区,低纬度那一侧的电流片称为第二区。这种电流是曾经远征北极圈研究极光的挪威探险家兼物理学家克里斯汀·白克兰在1908年预测的。他使用简单的测量磁场仪器,重新发现安德斯·摄尔修斯和他的助理奥洛夫·约尔特(英语:Olof Hjorter)在一个多世纪前的发现:当极光出现时磁强计会改变方向。这可能只意味着电流在大气层之上流动,但他从理论上说明不知何故太阳会发出阴极射线,和从现在被称太阳风的粒子进入地球的磁场并创造出电流,从而产生极光。这种看法受到当时其他的研究者蔑视,但在1967年,一颗卫星被发射进入极光带,显示白克兰预测的电流确实存在。为了尊崇他和他的理论,这种电流被命名为白克兰电流。在露西·贾戈的书中对白克兰电流的发现有着很好的说明。瑞典阿尔芬实验室的名誉教授卡尔-贡内·菲尔塔马(英语:Carl-Gunne Fälthammar)写道:"为什么对白克兰电流特别感兴趣?是因为等离子体被迫携带它们,而它们会导致大量的物理过程(波(英语:Waves in plasmas)、不稳定性、精细结构的形成)。这些又回过头来导致像是包括正和负的带电粒子加速(英语:Plasma acceleration)、和元素分离(像是氧离子的差别弹射)。了解这两类现象在天文物理上获得的利益远超过了解我们地球自己的太空环境。"在宁静时期的白克兰电流携带着约10万安培的电流,而在地磁扰动期间的电流会超过100万安培。白克兰在1908年就曾估计电流的高度在"几百公里,并且强度达到百万安培"。电离层的电流与场匹配电流的联结使上层的大气层因为电离层有限的导电率而被加热。这些热(也就是焦耳热)从电离层的等离子体转移给较上层大气层的气体,这些气体会上升和增加低空人造卫星所受到的阻尼。白克兰电流也可以在实验室中使用多亿万瓦脉冲(英语:Pulsed power)发电机组创造出来。这结果产生的截面模式显示在形成的涡旋中有一个中空的电子束,称为Diocotron不稳定性(英语:diocotron instability)(类似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但并不相同),随后就导致纤维化。这种涡旋可以视为在极光中的"极光卷发" 。白克兰电流也是等离子体现象中被称为Z箍缩(英语:Z-pinch)的一类,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产生水平的磁场在Z轴的方向上产生对电流的箍缩,使电流成为丝状的缆索。这也可以扭绞,产生像编织绳子的螺旋扭曲,而这最近似于白克兰电流。平行且成对的白克兰电流也由安培力定律进行相互作用:朝着相同方向运动,平行的白克兰电流将因为与距离成反比的电磁力互相吸引;但移动方向相反,平行的白克兰电流将会互相排斥。在两股方向相反远距作用平行力的白克兰电流之间也有短距的圆形元件作用力。沿着白克兰电流移动的电子可能会受到双层(英语:Double layer (plasma physics))等离子体的加速。如果此结果导致电子接近相对论速度(即如果它们的速度接近光速),它们随后可能会产生本内特纠结(英语:Bennett pinch)(Bennett pinch),会在磁场内造成电子螺旋和发出同步辐射,包括无线电波、光学(即可见光)、和伽马射线。克里斯丁·白克兰在1908年首度建议在极光里的电流被想像成是由太阳延伸出来的带电微粒进入所引发的主要次级效应,这个说法似乎成为不切实际的说法。白克兰的想法通常都被忽略,而来自一位英国数学家悉尼·查普曼(英语:Sydney Chapman (mathematician))的理论却受到支持。在1939年,瑞典工程师兼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汉斯·阿耳芬在一篇论为中推崇白克兰的想法,发表电流产生自太阳风。在1964年,阿耳芬的同事,罗尔夫·波斯敦(Rolf Boström),也在新的极光电喷(英语:Electrojet)模型中使用场向电流。白克兰的极光理论在探测器进入太空之后终于得到证明。美国海军在1963年发射的卫星,1963-38C携带了磁强计探测电离层,得到了关键性的结果。在1966年,阿耳芬·史慕达(Alfred Zmuda)、马丁(J.H. Martin)、和海宁(F.T.Heuring)分析了卫星磁强计的结果,并且报告它们发现磁场对极光造成的扰动。在1967年,亚力克斯·戴斯(Alex Dessler)和它的一位毕业学生大卫·卡明斯(David Cummings)写了一篇论文,讨论史慕达等人发现的场向电流。阿耳芬事后认定由戴斯"发现的电流是白克兰之前预测的",它应该被称为白克兰·戴斯电流。因此,1967年是白克兰的理论终于被承认和获得正名的确实日期。在1969年,Milo Schield、亚力克斯·戴斯和约翰·弗里曼(John Freeman)首度使用"白克兰电流"这个名称;在1970年,史慕达、阿姆斯壮(Armstrong)和海宁写了另一篇论文同意他们观测到的场向电流和卡明斯、戴斯、和波斯敦所建议的是相容的。地球 · 地磁场 · 极光 · 极风 · 大气环流 · 喷射气流电离层 · 等离子体层 · 磁层 · 磁层顶 · 磁层质点运动(英语:Magnetosphere particle motion) · 环状电流 · 范艾伦辐射带 · 白克兰电流 · 磁层鞘 · 磁层年表(英语:Magnetosphere chronology)列表(英语:List of satellites which have provided data on Earth's magnetosphere) · GEOTAIL(英语:Geotail) · WIND(英语:WIND (spacecraft)) · 极地(英语:Polar (satellite)) · IMAGE(英语:IMAGE) · 束群(英语:Cluster II (spacecraft)) · 双星计划 · 范艾伦探测器 · THEMIS(英语:THEMIS) · MMS(英语:Magnetospheric Multiscale Mission)(2015年)高频主动式极光研究项目 · 南半球极光雷达实验 · 超级双重极光雷达网络水星 · 木星 · 甘尼米德 ·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行星环 (木星环 · 土星环 · 天王星环 · 海王星环) · 气体环 · 流量管

相关

  • 属(英语:genus,拉丁语:genus)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用于生物学中的生物和化石生物以及病毒的生物分类。在生物分类的层次结构中,属位于种之上和科之下。属名由拉丁词或希腊词或拉丁
  • 阿尔及利亚的犹太人阿尔及利亚犹太人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在十五世纪,许多被西班牙和葡萄牙驱逐出境的赛法迪犹太人移民到阿尔及利亚;其中有受尊敬的犹太学者,包括以撒·本·谢谢特和西蒙·
  • 引子引物(英文:primer),又译引子,是一小段单链DNA或RNA,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存在于自然中生物的DNA复制(RNA引物)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中人工合成的引物(通常为DNA引物)。之所以需要引物是
  • Nsub4/subO叠氮化亚硝酰,也称一氧化四氮,是一种极不稳定的氮氧化物,化学式为N4O。它可以通过以下反应在低温下制备:低于-50°C时该物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一旦超过这个温度,它会分解成一氧
  • 蓟马锥尾亚目 Terebrantia管尾亚目 Tubulifera缨翅目(Thysanoptera)是昆虫纲的一目,通称为蓟马。小型而细长的昆虫,体型小约1mm左右,一般黄褐或黑色;眼睛发达;翅膀狭长,翅缘扁长,具有少数
  • 麦塞尔化石坑梅塞尔坑(Messel pit),是一个位于德国黑森州达姆施塔特-迪堡县梅塞尔附近的化石坑。位于法兰克福东南30公里。梅塞尔坑面积约0.7平方公里,低于地面60米,原为一处废弃的沥青页岩矿
  • 智崴资讯中华民国(台湾)高雄市 高雄市806前镇区复兴四路9号智崴资讯、智崴资讯科技、智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英语:Brogent Technologies Inc.)为一间体感娱乐设备厂商,创立于2001年10月30
  • 双性恋自豪日双性恋自豪日起始于1999年,定为每年的9月23日。许多双性恋者和支持者会在这一天举办庆祝活动,例如聚餐、派对或音乐会等。此外,这一天也被用来宣导人们能够重视及认同双性恋,且
  • 热力发电热力发电厂(英语:thermal power station 或 thermal power plant),简称热电厂,是由蒸汽作原动力的发电厂。水被加热,转变为蒸汽,推动蒸汽轮机运转,带动发电机工作,同时也做一些其他工
  • 拉马丁阿尔方斯·马里·路易斯·普拉·德·拉马丁(Alphonse Marie Louise Prat de Lamartine,1790年10月21日-1869年2月28日)生于勃艮地马孔。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作家和政治家。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