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哥伦比亚大学
✍ dations ◷ 2025-08-29 20:32:47 #哥伦比亚大学
诺贝尔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颁发一次,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和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每个奖都是由独立的委员会颁发,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奖,瑞典学院颁奖文学奖,卡罗琳学院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奖和平奖。根据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截至2018年,共有84位诺贝尔奖得主与该校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根据该校的官方定义,这些人包括该校的毕业生、教师(包括兼职教师)、研究人员和行政人员。19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在哥伦比亚法学院就读,也是与该校相关的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有13位哥伦比亚大学的诺贝尔奖得主共同分享了六座奖项,他们分别是:波利卡普·库施与威利斯·兰姆共同获得195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与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奥格·玻尔与利奥·雷恩沃特共同获得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与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利昂·莱德曼、梅尔文·施瓦茨与杰克·施泰因贝格尔共同获得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理查德·阿克塞尔与琳达·巴克共同获得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28位哥伦比亚大学诺贝尔奖得主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数量上超过任何其他奖项;1976年,该校有四人获得了三项不同的诺贝尔奖,为历年最多。据哥伦比亚大学校方统计,共有84名与该校有关的人士获得了诺贝尔奖。获得各奖项的人数如下:这些获奖者是:除去以上84位获奖者外,还有13位诺贝尔奖得主与哥伦比亚大学有某种程度的关联,但未被纳入学校的官方统计。计入这13人后,获得各奖项的人数如下:在计入这些官方统计之外的获奖者后,除去文首所述的共享六座奖项的13人以外,还有6人分享了另外三座奖项:沃尔特·布拉顿与威廉·肖克利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崔琦与霍斯特·施特默共同获得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者已纳入校方统计);阿尔·戈尔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斯蒂芬·施耐德(英语:Stephen Schneider)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后者已纳入校方统计)。另外,1956年也有四名与哥伦比亚大学相关的人士获得了两项诺贝尔奖,与1976年的获奖人数并居历年最多。这13名诺贝尔奖得主是:
相关
- 中风 (中医)中风,中医学术语,中医认为这是外感风邪侵犯人体之后所造成的病证。因为“风者,擅行而数变”,有许多症状都被归类在中风之下,但最主要的,有两个意义,一是指因脑血管阻塞、出血而造成
- 亚历山大病亚历山大症(英语:Alexander disease)是一种缓慢恶化但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亚历山大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起因于基因突变,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造成发育迟缓和身体特征的变化
- 英语国家下列是一个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领土的目录,按人口次序排列。一些国家像加拿大和菲律宾一样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但不是国家中唯一的官方语言。在澳大利亚,英语只是实际
- 性状在生物学领域中,性状(Phenotypic trait)又称特征、特性或形质,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性状可定义成生物体显现的单一特征,是由基因所构成的,也可称为可量化
- 无无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七十一个(四划的则为第十一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无部归于四划部首。无部通常从右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
- 特有特有种(英语:endemic species,指特有性之现象或性质,英文为endemism)是指“因历史、生态或生理因素等原因,造成其分布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或大陆,而未在其他地方中出现”的
- 史蒂芬·杰·古尔德史蒂芬·杰伊·古尔德(英语:Stephen Jay Gould,1941年9月10日-2002年5月20日)是一名美国古生物学家、演化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与科普作家,职业生涯中大多在哈佛大学担任教职,并曾在
- 法国交通法国是世界上交通网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的国土就有和146公里长的公路和6.2公里长的铁路。法国的交通网是以巴黎为中心构建的。在古罗马时期,法国已有大规模交
- 法英关系英法关系是指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两国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至高卢战争时期。在罗马帝国时代,两国都曾经历罗马帝国统治,并都曾展开对罗马统治的抵抗。虽然两国在历史上也
- 中生动物中生动物是一种多肉海洋无脊椎寄生动物,现今依然不清楚它们是退化了的扁形动物,还是独立发展出的。一般而言,这些细小、难以理解的生物是由包附在一个或多个生殖细胞上的纤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