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牙形石
✍ dations ◷ 2025-05-15 20:15:06 #牙形石
牙形石(Conodont)又称牙形刺,旧称牙形虫、牙形类、锥齿、锥齿类。是一类早已灭绝的海生的、游泳的、两侧对称的、相对原始的脊椎动物头部的微体骨骼化石。外部形态可分三大类:单锥型、复合型和台型。主要功能为捕捉、切割、研磨、过滤、吞咽食物颗粒。牙形刺内部构造极其复杂,根据组织学研究可把牙形刺划分为三大类:原牙形、副牙形和真牙形。从寒武纪开始出现,几经盛衰,绝灭于中生代三叠纪末期,其演化历程达3亿年。牙形石的生物分类位置问题争论了140年。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有鱼牙说、虫颚说。80年代后,又有牙索动物说、触手环动物说。1995年,产自苏格兰和南非的化石表明牙形刺是一大类没有骨骼和上下颌的鱼形动物,属于脊椎动物无颌类。这类动物体长一般可达5厘米,其中美丽普罗米桑牙形石(英语:Promissum pulchrum)体长可达40厘米,是大型牙形石之一。看起来像长着凸出的大眼睛和一条尾鳍的鳗鱼。每个鱼形动物的头的底部都有许多种牙形刺。牙形石化石的主要化学成分由磷酸钙组成,一般呈琥珀光泽,浅褐黄、灰白色。化石大小一般在0.1~4毫米之间,属微体化石,牙形石的化石在各种沉积岩中分布甚广,灰岩和页岩中最多,白云岩、燧石次之,但是牙形石仅限于海相沉积物,非海相沉积物中至今尚未见到。牙形石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出现,几经盛衰,绝灭于中生代三叠纪末期,其演化历程达3亿年。牙形石在这个期间演化十分迅速,使得它成为标准化石,有效地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牙形石形体很小,在钻探工程中的少量岩芯和岩屑中同样可以采集到,这是大化石所不及的。所以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尤其是井下地层的划分对比中,牙形石正日益起着重要作用。
相关
- 本我、自我与超我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
- 图根原人图根原人(Orrorin tugenensis),又名千年人、千禧猿或土根猿,是已知最古老与人类有关的人族祖先,是原人属(或称千年人属)中的唯一种。种小名是以其化石发现地肯雅的图根山区命名。利
- 植物油植物油(英语:Vegetable oil),由植物来源取得的油脂,通常是由植物种子中取得,主要成分三酸甘油脂依来源不同有多种脂肪酸组合。植物油一词有时会特别用来指在室温下会保持液体形态
- 苯醌苯醌(英语:Benzoquinone)是具有单个苯环的醌,于库门鸢尾根茎发现,其中只有两种:
- 巴勒斯坦地区巴勒斯坦(希腊语:Παλαιστίνη;阿拉伯语:فلسطين;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
- 罗德尼·罗伯特·波特罗德尼·罗伯特·波特(英语:Rodney Robert Porter,1917年10月8日-1985年9月7日),英国生物化学家,出生于兰开夏郡牛顿勒威洛斯(英语:Newton-le-Willows)。由于对抗体化学结构的研究,而于
- 电音三太子电音三太子是台湾兴起的一种表演次文化,为电音、本土次文化与传统民俗艺阵三太子的结合。电音三太子发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云林北港,一说是嘉义朴子。但可考据的是,在各地方的电
- Fsub2α/sub前列腺素 F2α (在前列腺素的命名中为PGF2α),其药学上称为地诺前列素(INN),它在医学上的用途是作为天然的前列腺素用于引产和堕胎药。 在哺乳动物中,它是由子宫受刺激时产生
- 1887年黄河决口1887年9月,河南郑州发生黄河决口,流入贾鲁河、淮河,豫东、皖北受灾严重,1889年1月合龙,死亡超过200万人,用款千万两。此次灾难是人类有历史记录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之一。
- J/ψ介子5.5208*10-27千克J/ψ介子是一种次原子粒子,属于介子,由一枚粲夸克和一枚反粲夸克组成。它是由粲夸克和反粲夸克组成的次原子粒子当中第一个激发态。它的质量为3096.9兆电子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