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形石

✍ dations ◷ 2025-11-10 14:40:04 #牙形石
牙形石(Conodont)又称牙形刺,旧称牙形虫、牙形类、锥齿、锥齿类。是一类早已灭绝的海生的、游泳的、两侧对称的、相对原始的脊椎动物头部的微体骨骼化石。外部形态可分三大类:单锥型、复合型和台型。主要功能为捕捉、切割、研磨、过滤、吞咽食物颗粒。牙形刺内部构造极其复杂,根据组织学研究可把牙形刺划分为三大类:原牙形、副牙形和真牙形。从寒武纪开始出现,几经盛衰,绝灭于中生代三叠纪末期,其演化历程达3亿年。牙形石的生物分类位置问题争论了140年。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有鱼牙说、虫颚说。80年代后,又有牙索动物说、触手环动物说。1995年,产自苏格兰和南非的化石表明牙形刺是一大类没有骨骼和上下颌的鱼形动物,属于脊椎动物无颌类。这类动物体长一般可达5厘米,其中美丽普罗米桑牙形石(英语:Promissum pulchrum)体长可达40厘米,是大型牙形石之一。看起来像长着凸出的大眼睛和一条尾鳍的鳗鱼。每个鱼形动物的头的底部都有许多种牙形刺。牙形石化石的主要化学成分由磷酸钙组成,一般呈琥珀光泽,浅褐黄、灰白色。化石大小一般在0.1~4毫米之间,属微体化石,牙形石的化石在各种沉积岩中分布甚广,灰岩和页岩中最多,白云岩、燧石次之,但是牙形石仅限于海相沉积物,非海相沉积物中至今尚未见到。牙形石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出现,几经盛衰,绝灭于中生代三叠纪末期,其演化历程达3亿年。牙形石在这个期间演化十分迅速,使得它成为标准化石,有效地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牙形石形体很小,在钻探工程中的少量岩芯和岩屑中同样可以采集到,这是大化石所不及的。所以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尤其是井下地层的划分对比中,牙形石正日益起着重要作用。

相关

  • 万维网万维网(英语:World Wide Web)亦作WWW、Web,是一个透过互联网访问的,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于1989年发明了万维网。1990年他在瑞士CERN的
  • 发表偏差发表偏差(英语:publication bias)或称为抽屉问题(英语:file drawer problem),是在学术出版过程发生的一种现象。当某项研究是否发表的决定受着该研究的结论影响时,发表偏差便会发生
  • 品质管制质量控制(英语:quality control,缩写为 QC)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质量控制的一种定义为:“为使客户确信某一物品或服务的质量
  • 齿音齿音(或舌尖前音、舌齿音)是舌尖音的一种。发音时,舌尖接触上门牙。若发音时舌尖在上门牙和下门牙之间则又称为齿间音(Interdental)。齿擦音(国际音标为θ和ð)出现在英语、冰岛语
  • 1,4-丁二醇1,4-丁二醇(化学式:HOCH2CH2CH2CH2OH)是丁二醇异构体之一,是丁烷的末端二羟基取代物,室温下为无色粘稠液体。工业上,用乙炔与两分子的甲醛反应生成1,4-丁炔二醇再加氢的方法制取1,
  • 乳糖不耐乳糖不耐(英语:Lactose Intolerance),又称乳糖消化不良或乳糖吸收不良,是有关乳糖的食物不耐症,乳糖常见于乳制品中。受乳糖不耐影响的人在症状出现前可以耐受的乳糖量各不相同。
  • 罗伯特·威廉·霍利罗伯特·威廉·霍利(英语:Dr Robert William Holley,1922年1月28日-1993年2月11日),美国生物化学家,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厄巴纳。曾获得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原因是阐明了连结丙
  • 溶剂壳在物理化学中,溶剂壳(Solvation shell)为一种用来描述溶剂化的结构。溶剂壳为一种任何化学物质像溶剂一样,围绕着溶质物质的现象。当溶剂为水时,所形成似壳的现象,通常会被称为水
  • Berlin柏林(德语:Berlin,德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
  • 微晶微晶(英语:microcrystal),也称微晶体,指的是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微小晶体。与之相对的是粗晶(macrocrystal),指的是肉眼可以很容易分辨的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