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滴漏实验

✍ dations ◷ 2025-08-23 22:58:19 #流体力学,物理学实验,吉尼斯世界纪录

沥青滴漏实验(英语:Pitch drop experiment)是一个长期实验(英语:Long-term experiment),其目的是为了测量极高黏度沥青在室温环境下的流动速度。这个实验由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在1927年开始进行。当时的汤玛士·帕奈尔(英语:Thomas Parnell (scientist))(Thomas Parnell)教授把一些沥青放进一个封了口的漏斗内,至1930年,漏斗封口被剪开,沥青开始缓慢流动。每一滴高黏度沥青需经近十年时间,方能滴进漏斗下方的烧杯之中,第一滴沥青于1938年12月滴出。时至今日,已滴出九滴沥青。从实验的结果当中,人们可计算到沥青的黏度大约是水之千亿倍。

一直到1988年以前,由于该实验周围的环境并没有特别控制,因此其沥青流动速度会因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但第7滴之后装了冷气使温度固定。

帕奈尔教授于1948年9月1日逝世后,实验改由约翰·梅史东(John Mainstone)教授负责,他与帕奈尔教授于2005年凭着这个实验,而获得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梅史东教授于2013年8月23日逝世后,实验续由安德鲁·怀特(Andrew White)教授负责。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实验是全球持续时间最长的实验,而漏斗内的沥青也足够使这个实验再进行百多年。

从1944年7月11日开始,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爱尔兰语:Ollscoil Átha Cliath)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在2013年7月11日,他们第一次拍到了沥青液滴的滴落。

相关

  • 法语国家及地区国际组织法语国家及地区国际组织(法语: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简称OIF),简称法语国家组织,也有译名为法语圈国际组织,是以法语作为第一语言、或受法国文化显著影
  • 密多罗密多罗(天城体:मित्र,IAST:Mitrá)是古印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神祇。密多罗源自原始雅利安宗教中的契约之神密特拉(原始印度-伊朗语:*mitras)。这是一个极为古老的神祇,本来是雅
  • 墨粉墨粉或碳粉(toner)是激光打印机或复印机上用于使纸张着色的物质,主要成分为碳、氧化铁和树脂。墨粉由大小约为8-10微米的颗粒组成。
  • 法属叙利亚托管地法属叙利亚托管地是国际联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将原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区域部分领土委托法国治理的地区。其范围约包括现今之叙利亚、黎巴嫩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费萨
  • 州立大学州立大学系统是指由美国各州提供金费或资源补助的大学或学院。除军事院校外,美国没有联邦政府主办的大学。这些州立大学系统就构成了大部分的公众资助的公立大学。每个州至少
  • 沈刚伯沈刚伯(1896年12月4日-1977年7月31日),中华民国历史学家。湖北宜昌三斗坪人。自幼受留日归国的父亲沈莘庵教诲,读毕《左传》、《国语》、《国策》、《国礼》、《礼记》后,于11岁,19
  • 欧文·张伯伦欧文·张伯伦(Owen Chamberlain,1920年7月10日 - 2006年2月28日),是一名出生在旧金山的美国物理学家,因与埃米利奥·塞格雷发现反质子而共同获得195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于1920年
  • 四维力四维力(英语:four-force)是古典力学中的力物理量在相对论中对应的四维版本。设有一不变质量为的粒子( > 0),其四维动量 P {\d
  • 赫曼·库尔兹赫曼·库尔兹(德语:Hermann Kurz,1813年8月27日-1873年10月10日),是德国诗人、小说家。生于罗伊特林根。
  • 华清大桥站坐标:31°32′06″N 120°19′26″E / 31.53505°N 120.32389°E / 31.53505; 120.32389华清大桥站位于无锡市梁溪区清扬路与新光路交叉路口下,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该站衔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