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滴漏实验

✍ dations ◷ 2025-07-12 04:58:05 #流体力学,物理学实验,吉尼斯世界纪录

沥青滴漏实验(英语:Pitch drop experiment)是一个长期实验(英语:Long-term experiment),其目的是为了测量极高黏度沥青在室温环境下的流动速度。这个实验由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在1927年开始进行。当时的汤玛士·帕奈尔(英语:Thomas Parnell (scientist))(Thomas Parnell)教授把一些沥青放进一个封了口的漏斗内,至1930年,漏斗封口被剪开,沥青开始缓慢流动。每一滴高黏度沥青需经近十年时间,方能滴进漏斗下方的烧杯之中,第一滴沥青于1938年12月滴出。时至今日,已滴出九滴沥青。从实验的结果当中,人们可计算到沥青的黏度大约是水之千亿倍。

一直到1988年以前,由于该实验周围的环境并没有特别控制,因此其沥青流动速度会因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但第7滴之后装了冷气使温度固定。

帕奈尔教授于1948年9月1日逝世后,实验改由约翰·梅史东(John Mainstone)教授负责,他与帕奈尔教授于2005年凭着这个实验,而获得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梅史东教授于2013年8月23日逝世后,实验续由安德鲁·怀特(Andrew White)教授负责。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实验是全球持续时间最长的实验,而漏斗内的沥青也足够使这个实验再进行百多年。

从1944年7月11日开始,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爱尔兰语:Ollscoil Átha Cliath)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在2013年7月11日,他们第一次拍到了沥青液滴的滴落。

相关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又译:约瑟夫·卜利士力)(英语:Joseph Priestley,1733年3月13日-1804年2月6日),18世纪英国的自然哲学家、化学家、牧师、教育家和自由政治理论家。出版过150部以上
  • 马烯雌酮马烯雌酮(英语:Equilin)是一种母马中发现的天然雌性类固醇,也可作为药物。它也是结合型雌激素(CEEs,商品名普立马,Premarin)的有效成分之一,在美国常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激素替代疗法(H
  • 楔子楔子(音ㄒㄧㄝ(xiē)),是一种简单机械工具,由两个斜面组成,用来将物件分开。原理主要是将楔子向下的力量转化成对物件水平的力量。短小而阔角度的楔子能较快分开物件,常见使用楔子的
  • 光致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简称PL)是冷发光的一种,指物质吸收光子(或电磁波)后重新辐射出光子(或电磁波)的过程。从量子力学理论上,这一过程可以描述为物质吸收光子跃迁到较高能级
  • CVA-58 美国号美国号航空母舰(英语:USS United States,舷号:CVA-58,又常译称为合众国号)是美国海军旗下一艘原本预计要建造、但实际上却在龙骨安放后就立刻停工而从未真正存在过的航空母舰,也是
  • 老约瑟夫·P·肯尼迪老约瑟夫·帕特里克·“乔”·肯尼迪(Joseph Patrick "Joe" Kennedy, Sr.,1888年9月6日波士顿 - 1969年11月18日。马萨诸塞州海厄尼斯),美国商人、政治家,美国民主党成员,曾任美国
  • 阿米鲁丁韩沙阿米鲁丁韩沙(马来语:Amiruddin bin Hamzah),2002年起担任马来西亚吉打州立法议会安南武吉议员,现希望联盟土著团结党籍议员,曾是吉打伊斯兰党籍行政议员,前任马来西亚财政部副部长
  • 戈尔古·穆罕默德帕夏戈尔古·穆罕默德帕夏(格鲁吉亚语:გურჯი მეჰმედ-ფაშა;?-1665年),格鲁吉亚人宦官出身的奥斯曼帝国政治家,他曾在1651年9月27日-1652年6月20日出任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
  • 甲基膦甲基膦是最简单的有机磷化合物,化学式为CH3PH2,可简写为MePH2。它是具有恶臭气味的气体,可以凝结为无色液体。它可以由磷化物的甲基化反应制得:甲基膦具有伯膦类化合物(RPH2)的通
  • 尹宗华尹宗华(1964年8月-),男,汉族,浙江嵊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现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党组成员,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