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滴漏实验

✍ dations ◷ 2025-04-12 09:41:58 #流体力学,物理学实验,吉尼斯世界纪录

沥青滴漏实验(英语:Pitch drop experiment)是一个长期实验(英语:Long-term experiment),其目的是为了测量极高黏度沥青在室温环境下的流动速度。这个实验由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在1927年开始进行。当时的汤玛士·帕奈尔(英语:Thomas Parnell (scientist))(Thomas Parnell)教授把一些沥青放进一个封了口的漏斗内,至1930年,漏斗封口被剪开,沥青开始缓慢流动。每一滴高黏度沥青需经近十年时间,方能滴进漏斗下方的烧杯之中,第一滴沥青于1938年12月滴出。时至今日,已滴出九滴沥青。从实验的结果当中,人们可计算到沥青的黏度大约是水之千亿倍。

一直到1988年以前,由于该实验周围的环境并没有特别控制,因此其沥青流动速度会因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但第7滴之后装了冷气使温度固定。

帕奈尔教授于1948年9月1日逝世后,实验改由约翰·梅史东(John Mainstone)教授负责,他与帕奈尔教授于2005年凭着这个实验,而获得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梅史东教授于2013年8月23日逝世后,实验续由安德鲁·怀特(Andrew White)教授负责。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实验是全球持续时间最长的实验,而漏斗内的沥青也足够使这个实验再进行百多年。

从1944年7月11日开始,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爱尔兰语:Ollscoil Átha Cliath)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在2013年7月11日,他们第一次拍到了沥青液滴的滴落。

相关

  • 波多黎各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5年估计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人类发展指数 以下资讯是以2014估计波多黎各自由邦(英语:The Common
  • 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生态位最顶级的门。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 八隅体八隅体规则(或称八电子规则)是化学中一个简单的规则,即原子间的组合趋向令各原子的价层都拥有与惰性气体相同的电子排列。主族元素,如碳、氮、氧、卤素族、钠、镁都依从这个规则
  • 艳红鹿子百合艳红鹿子百合(学名:Lilium speciosum),又名艳红鹿仔百合(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
  • 孟加拉国解放战争孟加拉国与印度胜利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准军事力量:巴基斯坦战斗部队:~365,000人巴基斯坦 8,000人 阵亡 10,000人 受伤 93,000人 被俘(武装部队56,694人准军事部队12,192人其他为平
  • 剪切强度剪切强度(Shear strength)是工程学名词,是一个描述物质对抗剪切力强度的专有名词,也就是物质在承受剪切力时会出现降伏或是结构失效(英语:structural failure)时的剪切力强度。剪切
  • 范德波尔振荡器范德波尔振荡器(Van der Pol oscillator)是荷兰物理学家巴尔塔萨·范·德·波尔在1927年发现的真空管放大器的极限环振荡现象。极限环振荡可以用下列非线性微分方程表示:此方程
  • 温室气体治理温室气体治理,指全世界范围内,政府、企业、机构、个人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排放的温室气体捕集封存以及进行再生利用的所有行动。   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潘仲骖潘仲骖,字时乘,号天泉,浙江乌程县槐溪村(今湖州吴兴环渚街道常溪村)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乡试中举,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卯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嘉靖三
  • 张熙张熙(?-?),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张熙曾于1857年接替辛于镛任宝山县知县一职,1858年由刘希瀛接任。